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d (祝大家借口都少一些,钱都多一些.), 信区: Film
标  题: 贾樟柯自述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Mar 19 13:07:57 2004), 站内信件

发信人: catic (阿基里斯之眼), 信区: Film
标  题: 贾樟柯自述
发信站: 华南木棉BBS (Fri Mar 19 11:28:15 2004), 转信

南方周末    2004-03-18 16:06:06

  □记录整理 本报驻沪记者 张英

  我对电影局的决定特别欢迎,特别兴奋!前几天,电影局制片处一位领导找我
谈话,宣读了恢复我导演身份的文件!我希望观众通过电影院里的大银幕看我的电影!
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作的新片也通过审查,比起以前拍片,现在我们拥有更好的创作条
件,拍摄资金也有了更多的保证。所以,我希望能够把电影做得更加好看。

  有一次在藏酷放《站台》,那天下雨,放映厅漏雨了,就只好改到外面的走廊
上去放。走廊上漏光,本来就放投影,效果不特别好,要漏光的话效果就更差了,我要
求能不能遮一下。大家就开始找布,拆了窗帘,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有问题。突然
我就难过起来:为什么自己的电影要在这样的条件里给大家看,为什么就不能在一个有
空调的、椅子也很舒服的电影院里放?对我自己来说,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工作的价值
和乐趣,毕竟你拍电影是给别人看的。

  对我来说,妥协是为了我的电影能够给这个环境里的人分享,我的底线就是自
己最基本的想法不要被扭曲,不违背我看到的真实。在不影响创作的前提下,我可以调
整自己的作品。如果突破了这个底线,就有可能不拍电影了。人一生里有很多有趣的事
情可以做,而且我并不觉得自己一生都应该做导演。

  对我影响最大的电影作品有两部,一个是《黄土地》,我是在20多岁看了《黄土地》
才想当导演,另外一个就是1996年看到《风柜来的人》,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经验,
才摆脱了传统的传奇和戏剧性电影的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独立电影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生活、心情,独立
电影就作为一种记忆方法,记录着今天生活的面貌。再过二三十年,中国人看到今天
的影片时,会知道今天的人有怎样的心理,这是文化的价值,它不产生于现在,不是说
拥有1亿观众10亿票房就是好片,而是那些就算今天没人看它,但某天被人拿出来看会
有感触的片。

  电影能留住很多东西,包括我们无意中拍到一个景、一段街道,无意中拍到一
张面孔,这些不知名的面孔能永远鲜活地存在在胶片上。若干年后,我面对一段无名的
街道、一张无名的面孔的时候,我会知道这是1997年的某一天。我年幼的时候,听评书
《岳飞传》,特别想知道岳飞长什么样子。那时没有影像,没有记录下来,所以我不知
道。但有了电影之后,再过50年,2003年上海什么样子,可以去找在时间历史深处隐瞒
的那些面孔,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东西。那些面孔不一定是留下名字的人。就像我们现
在看布勒松的照片,看到一个溃败的国民党士兵,手里拿着一个暖水瓶,用麻绳缠着,
在逃亡的路上。于是我就知道战争是什么样子,那个暖水瓶在战争那个环境里多么珍贵
,然后知道什么叫大势已去,而那个士兵我不知道是谁,他不是胡宗南,我觉得这就是
艺术这就是电影,担当了一种功能。

  我在北京生活7年以后,我突然开始喜欢北京,之前一直不喜欢北京。我开始懂得它
伤害我的东西,我开始原谅这个城市,跟这个城市和解了,对这个城市充满了感情。我
觉得这个时候该拍些东西。我始终想拍摄常态,生活的常态,任何极端的、攻击性
的都是我很排斥的东西,因为我看非常态的电影太多了。

  小时候的痛苦是最大的痛苦。还记得1977年,也是这个季节,家乡的主要食物
是红薯,得吃整整一个冬季。贫穷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还带来压力。小时候每当
农忙的时候我有义务帮亲戚干农活,帮他们割麦子,清晨五六点就要开始干活。我本来
个子就小,又是小孩,一个非常矮小的孩子面对大片一望无际的麦子没有丝毫诗意可言
。我喜欢有句诗“整个农场是个巨大的眼睛,劳动是最黑暗的部分”。最初生理上的痛
苦——饥饿、劳作等构成我表达的最初原因。

  有时候出去,听到有人骂人用“怎么像个农民”,我听了很不舒服。我们现在
仍是个农业背景的国家,我不愿割裂和农民的关系,也不会诗意地美化劳作。

  中国社会环境正朝多元的方向发展,城市与农村、贫与富、内陆与沿海,各种
现实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状态,有些人以为世界上只有他这种生活状态,弱势群体精英人
士,互相不了解对方的状态,他们缺少了解别人生活的心情,这里不说道德上那些高度
,而是说心情。

  这段转型社会的变化,远远没有开始,因为隐藏在时间里面我们中国人所经历
的情感和疼痛远远没有开始,我觉得我拍了三部也不算一个开始。

  我没有可能作出一种深入的解释,我觉得疼痛的时候所拍出的东西更主要是对
疼痛的感觉。我能不能拍出《日瓦戈医生》那样的作品?我觉得我来不及,匆匆忙忙把
机器架出来,把我的疼痛和喊叫拍出来就可以了。我们是怎么痛的?有历史和社会学的
方法呈现这个事实,艺术的作用在于承认这个事实,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经历这个它,将
里面我们的知觉表达出来。人生病时,为什么会生病,那是医学的事情,艺术的事是承
认你生病,然后把疼痛的感觉描述出来。

  我可以非常明确地讲出来:我永远不会考虑大众的趣味,大众的趣味是最需要
警惕的东西,可能大众的趣味里包含了很多低级趣味,我不会去适应它。

  商业电影是电影工业的基础,纪录片、文艺片在任何时候都能生存下去,比如
台湾不景气的时候也出了好多艺术电影。但现在我们年轻导演经常看到的是贾樟柯筹了
十几万钱拍《小武》这样的路,也可以学习,但不知道要拍一部好的商业电影该怎么办。

  我不喜欢《任逍遥》,觉得是我的影片中最差的。具体来说,我觉得能力没有
问题,我从不怀疑我的才能。问题出在制片模式上,前期准备很少,我太相信现场灵感
,随时改变,弄得制片部门无所适从,以后我可能会改变。

  电影最初的形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纪录的方向,电影从一诞生开始,就是卢
米埃尔兄弟为代表的纪录方向,另一个就是梅里哀代表的戏剧方向。电影一直在这两个
方向上平行发展,只是到了后来,戏剧和文学的元素越来越多之后,我们对电影的理解
和认识越来越固定在故事片的模式里。

  我觉得纪录片是电影里十分重要的,应该有很先锋的东西在里面,比如说对电
影形式的探索。1990年代以后开始有一个纪录片的潮流,特别是DV产生以后,很多年轻
人在各地通过DV来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世界。这是一个开始,在慢慢改变中国电影,
不仅改变中国电影形态,更可能会改变中国人观看电影的习惯,改变他们对电影的期望。



--
别看我别问我别笑我别逗我别打我别骂我别奚落我别可怜我
别理我别烦我别动我别碰我别爱我别恨我别喜欢我别讨厌我
别称赞我别责备我别靠近我别离开我别跟随我别抛弃我
别diao我别kick我别谈论我别期待我我要去死别拦着我!

我害怕,别忘记我......


--
※ 来源:. 华南木棉BBS bbs.gznet.edu.cn. [FROM: 202.38.243.243]

--
Life finds a way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6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