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inyu (灵雨), 信区: Film
标  题: 克里斯·罗德雷:诡异--林奇作品的核心(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May 31 18:04:57 2004), 站内信件

诡异--林奇作品的核心 / 克里斯·罗德雷


    “诡异”是一种特别难以定义的感觉。既非绝对的恐怖也非轻微的焦虑,这种
“诡异感”倒似乎更易于从它的反面,从它不是什么来描述,而要追问它到底是什么则
很难说清。
               安东尼·维德勒:《建筑学意义上的诡异》

    在谈到一开始很难为“诡异”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时——“不安”这种感觉最早在
18世纪晚期才得到确认——维德勒可能正是在描述评论界和观众在面对大卫·林奇的电
影时的那种感觉。如果说,我们不但很难说清楚观看一部林奇电影时的确切体验,就连
要确认到底看到了什么都没有把握,这正是因为林奇作品的核心就是诡异——带着其所
有不确定性的诡异。
    在无意中,林奇调动起他电影制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来努力表达这种难以捉摸的特
质。在当代,很少有导演像林奇那样深入地探求过电影的各种最根本的要素。林奇对声
音和影像的结构,对台词和动作的节奏,对空间,对色彩和音乐的本质性力量的敏感,
使他在这方面卓然独造。他是在电影这种媒体的正中心工作。然而,林奇作品的独创和
新颖之处首先以及最为重要的则来自于他不同寻常地接近他自己内心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正是林奇的真诚以及他真实地将内心的生活表现在屏幕上的努力最终使电影这种媒介
得到了新生。
    虽说林奇绘画和制作先锋电影的经历可以解释他电影惊人的形式方面的特质,但却
没法解释他的影像所具有的绝对的力量。对林奇来说,只有当电影所有的要素都熔铸为
一体,产生出他惯常称之为“氛围”的东西时,这种神奇的力量才会出现;此时,你看
到听到的所有一切都在为一种特定的“感觉”服务。种种感觉之中最使他兴奋的就是那
些最迹近于梦境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而梦魔的核心特征是没法只通过描述特定的事件来
传达的。一般的电影叙述要求符合逻辑,易于理解,正因此林奇对这种叙述方式提不起
兴趣来,因为这限定了在一时一刻只能有一种类型存在。在林奇的宇宙中,各个不同的
世界是相互抵触碰撞的。他影片中的“不安”的感觉部分说来正是一种多种类事物混合、
混乱的结果,在观众看来,他的影片也就因此缺少了那些惯常的能让人觉得舒服——
更重要的是能让你找得着北的规则和惯例。
    林奇试图传达的这种无法定义的“氛围”或说“感觉”是与一种智识上的不确定性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称之为“迷失于黑暗和混乱中”。就是在这儿,诡异清楚地在
林奇的影片中现身出来。它并非简单地寓于所有那些怪异、神秘和荒诞不经的事件中,
恰恰相反,那些怪事正因为其本身的夸张而丧失了“可怕性”。诡异的特质,按弗洛伊
德的说法是属于“那些令人恐怖的领域”,与其说是真实的恐怖还不如说是内心的恐惧,
与其说是当真见鬼还不如说是心里有鬼。它把“心安理得”一变而为“毛骨悚然”,
在绝对熟识常见中产生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未知的东西。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诡异之
所以成为诡异就是因为我们私下里太熟悉它了,也正为此它受到了压抑”。这正是林奇
电影的本质所在。
    正如维德勒指出的,诡异扎根于埃德加·爱伦·坡和E.T.A.霍夫曼的短篇小说。
其早期美学上的表现在于描述明显善意、熟悉的内部是如何被一种异己的存在可怕地
侵入而打断的。这正是《橡皮头》、《蓝丝绒》《双峰镇》和《迷失高速公路》的素材。
其心理学上的表现在于它是一种双重性的象征,其中凶兆是作为一种自我的复制品而
被感知的,所以更其令人恐惧是因为其“另一性”显然就是其本身所造成的。这在林奇
的作品中是通过导演对吉基尔和海德善恶双重人格的暗用而找到其相关性的,如《蓝丝
绒》中杰弗瑞和弗兰克,《双峰镇》中利兰·帕尔默与杀手鲍伯,以及更加晦涩的《迷
失高速公路》中弗瑞德·麦狄逊和皮特·狄顿的对置。
    大城市的兴起也是产生诡异感的一个原因。当人们开始感到已经与自然和历史隔绝
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一种与疾病和心理骚乱相联系的现代焦虑症——特别是表现为一种
空间性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和幽闭恐惧症)。林奇早年对城市生活感到的恐慌,他对大
自然的热爱以及曾经的田园牧歌式的梦想,都可算是他自己的影片中空间恐惧表现得如
此明显的原因所在——他经常通过应用西尼玛斯柯普式(Cinema Scope)宽银幕画面加
以表现。他的人物,如《迷失高速公路》中的弗瑞德·麦狄逊就是被空虚的空间所包围
——身陷于他们自己人生的不确定的地理中不能自拔。或者,就像《橡皮头》中的亨利,
对任何环境——不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不得不极为小心精确地加以对付。不
安全感、疏离感以及缺乏方向和平衡感有时在林奇的世界里是如此的尖锐,于是问题就
成了到底还有没有可能感到一点点“舒适放松”。亨利和劳拉·帕尔默只有到了“另一
边”才终于享受到了这种安慰。
    事实上,这种诡异感已被身为现代主义者的先锋派艺术家重建为一种美学类别,他
们将其当作“反熟悉化”的一种工具来应用。对于超现实主义者来说,它成为寓于梦幻
和清醒之间的状态的一种感觉,由是他们对电影也产生了非常的兴趣。如果说林奇也可
以被称为一位超现实主义者,那正是因为他对“反熟悉化”的过程以及那种介于梦幻和
清醒之间状态的兴趣——并非因为他经常应用荒诞和不和谐的手法。实际上,大卫·林
奇表现出他已经承继了美国在制作电影这种“造梦时刻”中的惟一特权,而如今大型的
电影公司已经在那么多的电影领域里抛弃了这种特权,只有那些独立制片人在某些方面
来说还占据着这块空地。
    林奇一直以来都是一位不信任对梦幻进行所谓的理智分析的梦想家。对他而言,这
根本上就是一种感觉的经验。他更乐于将这种经验表现给我们看。他创作电影的方式不
但是高度直觉化的,而且完全对运气、宿命和偶然性敞开大门。从这个角度说来,他拍
摄电影的过程几乎就是一种仅凭信仰的工作。各种神秘力量的脆弱的平衡过程。一场赌
博。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台“收音机”,他试着调出观念和影像,而他“猜度”的过程——
一种凝神冥想的形式——已经制造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结果。
    对于《蓝丝绒》来说,这种冥想的过程挖掘出了一个典型的弗洛伊德式的故事,尽
管林奇断言他对精神分析的理论一无所知,而且了解他的人也都可以为他这个宣言作证。
多萝西·沃伦斯有可能罹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或者《迷失高速公路》中的弗瑞德·麦
狄逊有可能正处于精神神游症的事实——两者均指向某种精神状态——对于林奇来说可
都是新闻。他不但对课本上是如何解释他深感兴趣的这些现象的毫无意识,他还抱怨定
义、理论以及正统派学说对这些现象给出的解释会带来许多限制。
    评论家们常常因林奇不能对自己的电影进行确切的文本分析而感到困惑;导演的意
图绝对是先决条件——就跟评论家们必须证实他们自己的学识和理论一样必要。然而,
林奇并不阐释理论;他以直截了当的方式来处理观念、影像和情感,而它们也是以文字
以外的多种方式为他所认知的。
    林奇在“接通”各种情感状态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而他又并不需要也不想对这
些情感状态进行常规的阐释;这样他就时不时地抛弃了美国电影的一个备受推崇的庇护
所:所谓“潜台词”。拿《蓝丝绒》来说,它就是一部决不回避展现其真实色彩的影片。
而这一点起码部分地说明了这部电影为什么既令人震撼又令人难忘。如果说《橡皮头》
和《迷失高速公路》似乎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明显,那只是因为林奇经常采用抽象的方
式来表达他的观念。它们并没有藏起来,只不过我们在开始时没有认出它们来而已。只
要信任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这些抽象物的清晰直接的本质就会彰显出来。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双峰镇:与火同行》公映之后,林奇收到很多封受到父亲
虐待的年轻姑娘的来信。她们很吃惊于他怎么会这么了解她们的心理和情况。尽管杀手
鲍伯的“抽象”形式所代表的是既乱伦又杀女的罪行,他的形象却是与我们自己的经验
相吻合的。林奇不但利用了他自己的内心生活,他还有跟其他人的经验产生移情认同的
“诡异”超能,不管他们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他都能感同身受。因此,在林奇所宣称
的他的快乐、“正常”的童年和他那些经常是过着备受折磨、非同一般的生活的电影人
物之间也就不大会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了。林奇抗拒那些从他的真实经历中找根据解
读他的电影的做法也正源于此,而且这种做法既陈腐老套又会把问题简单化——如果以
这种方法解读《橡皮头》的话,就会得出这是一部自传而非想像和移情认同作品的结论。
    终于,我们还是要面对一个“正常人”却总是拍些“不正常”的电影的明显矛盾:
这位来自蒙大拿州密苏拉的深具幽默感、极有魅力的“朴素的”导演,却总是在探询石
头底下隐藏的红蚂蚁,探询黑暗和衰朽。是《象人》的执行制片人斯图尔特·科恩菲尔
德(并非一贯认为的梅尔·布鲁克斯)以一句“来自火星的吉米·斯图尔特”如此机敏
生动地描绘出林奇的这种自相矛盾性的。这既是一种幽默的二元描述,又是一种欺骗性
的对一个远为复杂的图景的简单速写。
    正如大卫·汤普森在《电影传记词典》中描述的,吉米·斯图尔特的个性始于“一
个大睁两眼。行动慢吞吞而又天真无邪的乡下男孩迷失进一个疯狂、老于世故的世界”。
然而,到了50多岁的时候,斯图尔特却越来越反对派给他的这个公认的角色,他的角
色开始呈现出“狂暴、阴沉……一种不安、易怒以及孤独的个性”的苗头。而林奇是卡
普拉的《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1939)中的吉米·斯图尔特呢,还是希区柯克《晕眩》
(1958)中的吉米·斯图尔特?他的好朋友们会告诉你“他的活力在于总是情绪高涨”;
而林奇自己则微笑着说他“迷失在黑暗和混乱中”。当你深爱着这个世界美丽的表层和
外貌但却又敏感于其内部黑暗,当你注定要刺破这些表层的外观,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比
原子还要小的微粒时,这两者就是同等真实的。
    瞥一眼林奇位于好莱坞山上的独立公司“反对称”制片公司里的书架你就会发现,
这个地方正是你能在林奇的世界里找得着北的最好的向导之一。眼前的书脊为你描绘出
这个地域的特色:《隔壁的杀人犯》;《完全自行装备手册》;《原罪》;《基本高尔
夫》;《电影制作入门》;《“野人”之爱》;《杰克逊·波拉克》;《暗室》;《明
尼苏达的问候》;《美国“爆心投影点”》;《邪恶之路》;《乌托邦的手工艺人》以
及《同乡》。正如林奇会说的那样:你自己琢磨去吧。

                       克里斯·罗德雷
                        1997年4月


--
※ 修改:·linyu 於 May 31 18:22:28 修改本文·[FROM: 210.21.224.234]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0.21.224.23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