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inyu (灵雨), 信区: Film
标  题: [推荐]经典记录——大师和他们的不朽影像(三)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Jun 11 16:04:50 2004), 站内信件

05.23.04.Classic.Documentary.Vol5-6.2002.DVDRip.XviD-YYddr


《经典纪录》之五-路易·布努埃尔Luis Bunuel(1900——1983),西班牙
(Classic Documentary-Luis Bunuel)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好朋友—布努埃尔,一位与“超现实主义”分不开的电
影大师。他的影片《一条安达鲁狗》中最为称道的云遮月即刀子割破眼皮和爬满蚂
蚁的手两个场景就是他和达利的两个梦,他的故事片永远带给观众预料之外的激动
。这位在超现实主义中游弋的大师突然出辙,诡异的目光变得炯亮,开始关注西班
牙一个鲜为人知的落后村庄,靠着朋友中的不大彩票使他记录了这片贫瘠的,充满
疟疾、死亡的土地—《无粮的土地》,然而,这部影片还能看到签着“布努埃尔”
大名的镜头么?

  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电影之父”的路易斯·布努埃尔1900年生于西班牙的卡兰
达。少年时代起,布努埃尔就显露出反叛的个性,他摆脱了父母为他安排的教会教
育,只身前往马德里学习艺术。大学期间,布努埃尔对刚刚兴起的电影产生了浓厚
兴趣,于是就到巴黎电影学院进行专门学习。毕业后不久,布努埃尔为电影语言探
索者、法国导演让·爱普斯坦和马里奥·纳尔帕斯担任助手。

  1928年,在同乡好友画家萨尔多瓦·达利的帮助下,布努埃尔完成了自己的第
一部影片《一条安达鲁狗》,这部电影被认为是二十年代“超现实主义”文化潮流
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之作。两年后,布努埃尔再次以超现
实主义风格拍摄了一部以性爱对抗世俗的影片《黄金时代》,其犀利的批判色彩惹
得传统卫道士们的恐慌。三十年代中期,超现实主义运动因几位代表人物的分裂而
告一段落,但布努埃尔电影创作却没有因此停滞不前,他重新审视了超现实主义与
现实生活的脱节问题,回到西班牙拍摄了一部如实反映农民悲惨生活现状的影片《
无粮的土地》。此后,超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的结合成为布努埃尔毕生创作的基点
,他的《白日美人》、《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等名作都是这种风格下演化的经典。

  作为一个激进的无神论者,布努埃尔的作品充满了对宗教体制的腐朽和资产阶
级堕落的无情批判,他因此饱受统治阶级的排斥和迫害。三十年代末期,西班牙佛
朗哥专政上台之后,布努埃尔被迫离开祖国,前往美国纽约工作,几年后定居墨西
哥并在当地拍摄了《被遗忘的人们》、《毁灭天使》等十余部影片。1964年后,布
努埃尔将工作地迁移至电影气氛浓厚的法国,《女仆日记》、《白日美人》等经典
即是这个时期的代表。1976年,七十六岁高龄的布努埃尔重归故土,在西班牙拍摄
了自己的收山之作《欲望的隐晦目的》,片中妇人缝补血衣的场景成为影迷至今探
讨不清的电影疑团。1983年7月,布努埃尔于墨西哥病逝。

代表作品:
《一条安达鲁狗》An Andalusian Dog(/Un chien andalou),1928
《黄金时代》1930
《无粮的土地》Land without Bread(Las hurdes),1932
故事片:
《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
《白日美人》
《特丽斯丹纳》

~~~~~~~~~~~~~~~~~~~~~~~~~~~~~~~~~~~~~~~~~~~~~~~~~~~~~~~~~~
《经典纪录》之六-帕尔·罗伦兹Pare Lorentz(1905—1992),美国
(Classic Documentary-Pare Lorentz)

  在美国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当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在面包和牛奶上的时候,
劳伦兹却远见卓识地关注着人类的生态和生存问题。起初丝毫不懂纪录电影的他却
一举拍摄出极为经典的两部纪录电影——反映沙尘暴和洪水灾害的《大河》与《开
垦平原的犁》,成为世界重大社会主题纪录电影的开创者,引起罗斯福总统密切关
注。之后,像流星划过夜空样,从1941年他即封镜。而电影带给他的荣誉一直伴随
他并不短暂的一生,他所开创的纪录电影风格至今仍是纪录片中的一股飓风,其力
量究竟来自于哪里?

    帕尔·罗伦兹原来不是搞电影制作的。他的家族是经商的,他父亲是一个印刷
出版商,他母亲是一位专业歌唱家,经常在他们家聚会的都是当地音乐界的人士,
这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自己还曾花了十年的功夫学习音乐。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文
科,后来曾在纽约任任某杂志的编辑。他更多的是和音乐的人士来往。他那时和电
影唯一的接触就是在他的评论文章中谈到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他强调音乐在电影
中的对位作用 ( 这就是高见了,他没有谈什么“主题歌”之类的东西) 。到了三
十年代,他成为纽约的电影评论家。并成为以文艺著称的杂志 Vanity Fair 当编
辑。他蓍书批评过好莱坞电影儿的幼稚,以及批评检查制度。   他当过十年的杂
志编辑兼专业作家,八年的电影评论家。他对音乐有特殊的兴趣,在纽约的艺术和
音乐圈子里是一位知名人物。他深信电影在娱乐之用外有着更大的潜能 ( 这也是
高见,和电影先驱格里菲斯的见解一样,他没有“电影 = 故事片”的那坐井观天
的狭隘观点) 并且认为电影至今未能发挥这一潜能。他支持罗斯福的新政。他特别
关心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还有,他能同时干好几件写作工作。谁也没有料到在
1935年他能被纽约时报的电影专栏评论家誉为:“an experimenter, an explorer
 in the art of the cinema." ( 电影艺术领域的一名实验者,探索者)
    当他第一次担任制片人兼导演时,金维多( KING VIDOR ) 给他推荐了一流的
摄影师。这些影片的拍摄工作当然是依靠那两位摄影师。但是,从他导演的影片中
看出,这位外行是一个很有艺术修养的外行。摄影师拍出来的东西他有鉴赏的能力
和水平。没有去精取粗。其实不是外行能不能领导内行的问题,而是没有文化修养
的人不能当任何领导的问题。
(摘自周传基老师《大学影视艺术概论》记录片部分之《曼菲斯美女》的归宿)

    河流这部影片详细描述了从古代到大萧条时代洪水泛滥的密西西比盆地的面貌。
并且特别强调了TVA组织在此地区进行的控制洪水、保护土壤的努力。很多漂亮的镜
头,特别是正在建造的大坝的远距离镜头,成为30年代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的范本。

代表作品:
《开垦平原的犁》The Plow Broke the Plains,1936
《大河》The River,1938

--
※ 修改:·linyu 於 Jun 11 16:12:04 修改本文·[FROM: 210.21.224.236]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0.21.224.23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