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tEe (Nightmare), 信区: Film
标  题: sunrise/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Jul 26 23:29:53 2004), 站内信件

sunrise ftp/ 210.39.3.110

为假期在校的同学提供两部有意义的片:

07.16.04.The.Making.of.Steel.1997.SUBBED.DVDRip.XviD-iMBT_钢铁是这样炼成

07.06.04.From.Mao.To.Mozart.1980.With.Extras.DVDRip.XviD-LASER_从毛泽东
到莫扎特

~~~~~~~~~~~~~~~~~~~~~~~~~~~~~~~~~~~~~~~~~~~~~~~~~~~~~~~~~~~

◆原  名:The.Making.of.Steel
◆译  名:长大成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导  演:路学长
◆演  员:朱洪茂
      朱洁
      殷宗杰
      李强
      田壮壮
      罗军
      吕丽萍
◆类  型:剧情
◆片  长:102 分钟
◆上  映:1997年
◆国  家:中国
◆文  件:1CD 49x15MB
◆链  接:http://us.imdb.com/title/tt0000000/
◆评  分:x.x/10 (xxxxxx votes)

◆视频尺寸:528x320
◆压缩格式:XViD + MP3
◆语 言:普通话
◆字 幕:英语

◆简  介:

第六代导演扛鼎之作,历经三年审查,无数次修改,终于得以面世!长大未必成人,
在年青向成人痛苦的蜕变过程中,性,暴力成了唯一的成人礼,而随之相伴的或
许还有摇滚与幻想……

少年周青喜欢上高年级女生付绍英,暗暗迷恋着她。付绍英的男友纪文有把吉他,
在纪文出事入狱后,付绍英将它送给了周青。周青从此学会了弹吉他,也惹恼了父
亲,“四人帮”倒台后,周青加入了纪文组织的乐队,并为了重新见到付绍英而激
动不已。乐队后来被迫解散,周青到火车货运站做了一名锅炉工,并认识了火车司
机朱赫莱,朱赫莱给周青讲述了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的故事,周青被他和他同时代
的高昂的革命激情和精神力量所震慑,并在朱赫莱处看到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人公保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他开始努力地工作,玩命地干活,没想到
却出了工伤事故,碾碎了骨头,朱赫莱将自己的骨头植入周青的腿中。周青出院后,
才知道朱赫莱到南方上大学去了。从此,周青与他失去了联系,因为要学音乐,
周青去了德国,后来回来后,周青开始了寻找朱赫莱的踪迹……

评论:

题记:
少跟我玩颓废,看见你我就想吐
――――剧中周青台词

    龙年,蓝光闪过的北京,少年期的周青听到地动山摇的声音,此后,是铺天盖
地的防震棚,让所有的私密无法遮掩。
    和穿着内衣的高二女生付绍英的见面,让一个少年第一次撞见了女孩诱人的身
体,在青春将至的日子里,女孩的曲线和气息让起伏的心房挥之不去。周青被击中
了,这是成长的路程里第一次的发现。第一次有了目不转睛的冲动。
    付绍英的男友纪文是个愣子,粗暴、蛮横,终于因为斗殴被抓入局子。绍英在
无助的夜里给半大的周青讲述着她的故事…因为纪文的被捕,他留下的吉他绍英就
给了周青,而吉他改变了少年的命运。
    所有的发生,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悠长的胡同连接着少年成长的旅途。
    那年十月,中国人的政治生活被彻底改变了,邓丽君式的靡靡之音将人的审美
情趣扭了一个180度的弯,吉他成为青年文化的一部分,沉迷于此的年轻人渴望自
己的歌声引起共鸣,当然最好是异性。
    他们正在长大,纪文拉着周青搞了一个乐队,绍英担任歌手,然而,好景不长
,在一次斗殴后乐队散了,他们各奔东西。周青的心里却从此装下了绍英,那个同
处的夜晚让他铭记。
    生活开始乏味,顶替母亲的周青成为了火车站的锅炉工,没有幻想的生活里他
和媒核、炉火打着交道。在那他结识了火车司机朱赫来,导演路学长在朱赫来身上
倾注了极大的感情,颂扬性的弦乐让高大的他有着保尔一样的投影,从而延伸自本
片的原名《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本好书能够引导心灵走向美好的方向,同样,
一个好朋友能够改变你的人生走向。在朱赫来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的影响下,
周青脱胎换骨了,他在繁重的劳动里磨练自己,寻找着人生的目的。
    片中有一段周青推着翻斗车和朱赫来的火车赛跑的镜头充满着生命的豪情和诗
意,我喜欢这样的阳刚,我喜欢这种奔跑着的人生态度,路学长给了我们那个年代
的精神力量。这种革命和理想主义的激情是每个男子汉心中有着的火苗,它需要时
代去激发。
    怎样的时代就会有怎样的人种,虫和龙是时代造就的,路学长的这部影片是我
见到的第六代里最有男人味的电影,或许,他的后面有着壮壮的目光和他们理想主
义的影响。
    一次事故,使得周青的身体里留下了朱赫来的骨植,这个情节是否可信并不重
要,导演想通过这样的血脉相连表明精神的传递。
    这是个阴柔年代真诚呼唤英雄的声音,这是浮躁年头锻造生命意义的呐喊,在
我们为了生计不再思索精神价值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遇见朱赫来,或者那个乌克
兰的钢铁英雄的保尔·科察金。扮演的力量是巨大的。
    也许,我们没有那么幸运,但是,我们应当争取。
    故事在80年代末开始转折,辗转去德国学习音乐的周青回国了,他的视野开始
进入了烟雾缭绕的摇滚圈,看见了已经变了样的老朋友。
    导演显然明白这样的生存和壮壮那代人集体记忆的差异,磕药、糜烂、虚无在
电影里呻吟着,在此背后我们似乎感受着导演的痛楚,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剧中的
女主角朱洁据说“入戏”太深,年纪轻轻被毒品夺去了生命,令人惋惜。
    圈子是人的组合,是相同趣味的集合体,他们无力自拔,只能沉沦其间,见不
到阳光和大地。
    导演通过剧中的道友发出了这样毛骨悚然的声音:天哪,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
。这是对那个在灵感和艺术名义下胡闹、沉落的圈子一次愤怒的质疑,而在周青身
上我们看见了他少年崇敬的英雄对他的影响,然而对那个至今依然藏污纳垢的圈子
而言,他只是夜色里孤单的背影。
    在酒吧周青邂逅的醉酒女孩的家里,导演再一次扩大了这种绝望的情绪,一曲
罗大佑《未来的主人翁》的歌声点出人生的宿命,苍凉的歌声让我们无法释怀。
    那个装模作样的圈子里鱼龙混杂,颓废成为时髦的标贴而非内心的感受,身在
其中的人对此看得门清。那些在艺术圈里搞艺术是假玩女人是真的主忒多了,周青
对他的耳光是茫茫夜色里唯一的声响,可是怎又能够穿透坚厚的砼壁。
    影片的后半部导演介入了80年代后期的市井生活,虚无主义和价值观崩塌的时
期,精神萎靡,肉麻为趣的年代。
    当年因为题材的问题,导演被迫删改多次,我们无从知晓导演的本意和原先结
局,现在的结局显然过于理想主义和感性色彩而削弱了黑白部分的悲剧感染力。
    影片的本意在锻造钢铁,周青的榜样朱赫来在影片中被歹徒刺瞎双眼是有着导
演的用意的,而周青夺刀杀人的戏被刻意成白日梦,有着导演无可奈何的选择。
    体制决定了一切,至少,周青的愤怒杀人是体制不允的,于是,希望和爱情的
泡沫在寻找英雄的路上飞扬。
    更令人愤怒的是,有的网上所有介绍《长大成人》的剧情的文字充满恶俗,完
全歪曲了电影传递的本意,犹如正版的封套将人生精神的寻求软化成了挑逗和暧昧
的女子。
    精神何在?皇天厚土!

~~~~~~~~~~~~~~~~~~~~~~~~~~~~~~~~~~~~~~~~~~~~~~~~~~~~~~~~~~~~~~~~~~~

■原 片 名:From.Mao.To.Mozart
■中 文 名: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出品年代:1980
■首映日期:1980
■MPAA级别:G 级
■IMDB链接:http://us.imdb.com/Title?0080762
■IMDB评分:6.8/10 (40 votes)
■国  家:美国
■类  别:记录
■导  演:默里 勒纳 (Murray Lerner)
■主  演:David Golub
      Isaac Stern

■文件格式:XviD + MP3
■文件大小:1CD 49 x15MB
      花絮:25 x 15MB
■视频尺寸:640 * 352
■对白语言:英语原声
■字幕语言:外挂中英文

■内容简介:
艾萨克·斯特恩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他对中国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厚情谊。在
文革结束的1979年,斯特恩作为西方第一位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大师,在北京演奏了
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他的此次中国之行被美国最负盛名的音乐
家传记片、艺术纪录片导演艾伦·米勒拍摄成新闻纪录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这部影片向世界展示了刚刚开放的中国和中国年轻音乐家的才华,在世界上引起
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了1981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和当年的戛纳电影节特别奖。


评论:

◆聽見中國,看見音樂

Yankee

一位頭髮銀白的猶太裔美國小提琴家,一個剛脫離文化大革命運動的滄桑大國,當
西方音樂碰上東方古老民族,有禮溝通,也有理說得清,但這是在音樂的範疇內。
影片中,這位世界級的音樂家三番兩次告訴中國的年輕音樂學子(及他們的老師),
面對音樂,掌握樂器,要自由,要更自由。剛將文化大革命的惡夢做醒,集體中
國人在做自由的美夢,史坦大師的指點聽來易懂極了。

這是1979年6月,Issac Stern在Mozart的英靈庇蔭下進到Chairman Mao身影籠罩的
國度,街上還有列寧和史達林的巨幅掛像,他發現中國音樂學子的特色,是拉琴時
放不開,我覺得他是在說這些年輕人被什麼無形的東西綁住了。

一部音樂家的紀錄片除了音樂家的人與音樂,加上記錄發生的特殊時空:中國,及
其所處的後文化大革命初期,內容不怕不豐富。我們看到主角艾瑟克·史坦的小提
琴演奏專業與造詣、他的台上台下形貌風采,也聽到他演奏的美麗音樂,當然也看
到影片創作者Murray Lerner透過畫面或旁白對中國所做的評述,他拍攝了中國的
國劇、武術、雜耍、體育(包括當時中共大力推廣的乒乓)、音樂教育,中國人看
了有民族情感的激發,非中國人看了也許感到異文化趣味。

另在音樂高堂之外,Lerner捕捉了中國的長城、紫禁城、桂林山水,寫照了普通階
層的中國人民,選用如「二泉映月」的中國民族音樂名曲為這些畫面襯底,但這種
刻板印象式的蒙太奇表面上還呈現一種視聽美感,他選用幾位中國的音樂工作者的
訪談片段,聽起來就很不免是滿足了對中國政治不悅人士的口味;雖然不管是指揮
家李德倫對莫札特的泛政治化定位,還是小提琴教授譚抒真對自身受文革迫害的回
憶,在當時都是政治正確的論調。我不免想,那時的北京是Peking,老外後來發現
Peking變成Beijing時,會不會還是不懂中國與時而進的「修正主義」?

I.S.已於2001年過世,片中他以厚實的手為向他請益的中國學生扶住琴首的特寫鏡
頭,我覺得是最好看的畫面,他告訴學生們音符的色彩比畫家所能用的還多采多姿
,是我覺得最動聽的話語。他教學生要能在抽象的音符裡看見那些具象的色彩!當
然,「靈視」!音樂家只有耳朵的智慧是不夠的。

做為一個音樂及影像的接收者,我在這部影片中幾乎聽見了中國,看到了音樂。
「從毛澤東到莫札特」(From Mao to Mozart-Issac Stern in China)出品於1980
年,當年觀賞一段時間後寫的一篇文章裡有這樣一段:『我想起在紐約時曾看過一
部記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札特」(From Mao to Mozart)記述名小提琴家
Issac Stern到大陸訪問與講學的經過。片中安排了一段國劇中的武戲,長鎗大旗、
翻滾騰躍、緊鑼密鼓,真是精彩絕倫,老外觀眾看得不禁熱烈鼓掌,他們不會吆
喝「好!」,但他們的反應是一樣痛快的。當時我坐在一群老外當中,覺得很驕傲。』
當時,我只看到中國,聽到音樂。


見証中國歷史的尤里西斯之眼
鏡頭下的《從毛澤東到莫札特》

文/楊忠衡

  一九七九年六月文革結束不久,正是中國百廢待興的時候,史坦以西方音樂大
使的角色來到中國。他冒著惡劣的演出環境,汗流浹背的與李德倫指揮中央交響樂
團演出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在上海演出法蘭克與布拉姆斯小提琴奏鳴曲。當時
正逢盛夏,台下一片白衫扇影。群眾反應熱情,觀者無不動容。巡演過程被拍成紀
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札特》(From Mao to Mozart),後來贏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獎,把這次事件聲勢推到頂峰。

  這部影片的主題無疑是音樂,呈現許多史坦詮釋音樂的個人觀點:他提倡一種
熱情的、誠懇的、發自內心的音樂美學。這部影片也呈現了許多音樂樣貌,不只是
史坦演奏的西方古典音樂,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國傳統音樂。然而如果本片只是
這麼一部「專業」的音樂紀實片,肯定無法贏得如今廣大世人的喜愛與矚目。

  有心的觀眾將發現,這部影片真正的主角,不是毛澤東、也不是莫札特,而是
觀賞者自己。這個特點特別表現在傑出的導演和攝影師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個
被隱藏的主角,是何其熱切而好奇的盯著史坦身邊發生的一切人與事。這也就是何
以透過鏡頭呈現的世界,是如此充滿訊息與生命。從揮舞著長矛的京劇演員、專注
練琴的孩子、阡陌上辛勤工作的勞動人民,乃至彈奏《彝族舞曲》少女驀然昂首的
美妙弧線,我們感受到一種深沈悲憫卻又寧靜的「尤里西斯之眼」。

  表面上,是史坦不斷對中國人陳述他的思想和教誨,實際上全片卻無時不刻反
映著西方人接觸這方純樸大地時,無限的驚訝與敬畏。我們不僅從這部影片看到音
樂巨匠的燦爛交會,也見証到中國從封閉轉向開放的歷史心路,更重要是透過西方
人的眼光觀察到中國人民的文化底蘊與生命力。

  對於西方人和逐漸遠離舊時代的中國人來說,這部紀錄片所帶來的文化衝擊與
心理震撼將是永恆的,人們將世世代代藉此反思文化的昔路與前瞻,也因此本片價
值肯定將隨歲月流逝而益顯珍貴。


--
※ 修改:·tEe 於 Jul 27 00:27:37 修改本文·[FROM: 210.21.224.236]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0.21.224.23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