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rcadia (手持地图作伟人状), 信区: Film
标  题: Re: zz革命家切·格瓦拉的“美好旅行”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Dec 30 20:03:34 2004) , 站内信件

胡子写的



   Diario de Motocicleta

  一直计划去看Diario de Motocicleta(《摩托日记》),但是直到昨天才得以实现。

    《摩托日记》是巴西本国的片子,所以公映得很早,一个半月以前就开始进入档期了,
到现在,基本上还是场场爆满(《特洛伊》两周前公映的时候很火,但是现在已经彻底疲软
了)。严格地说,《摩托日记》不是一部纯巴西电影,而是一部由巴西牵头的国际班底制作
的影片,导演瓦尔特.萨里斯(Walter Salles)是巴西人,曾执导过《中央车站》、参与制
作过《上帝之城》,是目前巴西电影界的头号人物,但是影片的演员全都来自墨西哥、阿根
廷、西班牙等西语国家,对话也全都是西班牙语。


    这一个月来这部影片一直是巴西各大杂志的重要谈资,若干重要杂志的封面都是我们非
常熟悉的切.格瓦拉头像,配以巨大的标题:《为什么我们的文化偶像还是切》、《切:人
的激情还是革命的激情?》、《回到真实的切:从一次漫无目的的旅行开始》。我一直很喜
欢切,但是,也一直非常警惕把对切的崇拜变成商品拜物教的变体,因此,在进入影院之前
,我不停地提醒自己:不要盲从,不要随便叫好。但看完之后,我还是止不住地对身边的几
个巴西文艺哥们说:牛逼,实在是牛逼。

   《摩托日记》记叙的是1952年,切在23岁的时候和一个跟他一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学医
的铁哥们游荡整个南美洲的经历。对于年近30的切的哥们(跟我同岁!)来说,这是一次青
春的祭礼,他不想在无聊中老去,只想在安第斯的崇山峻岭中壮烈地进入中年(我何尝没有
这样想过啊!还有马骅……)。对于切来说,则纯粹是一次对中产阶级成长规则的逃避:他
只想远离教室、课堂和考试。他们骑着一辆1939年产的名叫La Poderosa(威猛)的破旧摩
托车、带着日记本和马黛茶从安然闲适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身无分文地上路了。出发时,切的
哥们将自己比作唐吉珂德,把La Poderosa比成“驽骍难得”,暗示出这部影片拥有“反骑
士风格”的潜文本。的确如此,虽然这部影片由于南美大陆耀眼夺目的风景而貌似公路风光
片、流浪汉小说、垮掉一代传奇,但它却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成长小说、一部与传奇无关的脆
弱青年教育诗。


   出发时的切是一个典型的忧郁青年:胆怯、紧张、迷惘、渴望性爱但却总是得不到。一
路上的遭遇促使切的内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尤其是在La Poderosa在智利的山间被奶牛撞
得死翘翘以后。在摩托毁掉之前,切还非常之“文艺”,一路背诵洛尔卡、聂努达的诗句。
没有了摩托车,切和他的哥们只能像服苦役一般,在安第斯山中从智利步行到秘鲁。他们路
上所碰见的人全都是活不下去了的矿工、贫穷无望的印第安土著,这些底层的“幽灵”一次
又一次使切的内心强大起来。在秘鲁和哥伦比亚交界的亚马孙丛林里,切初露“红色基督”
的端倪,运用自己的医术在一个麻风病人隔离区里照顾那些按照福柯所说被世人从“理性的
世界”隐喻性地“清理”出去的人们。最后,他们来到了计划中的目的地:委内瑞拉的加拉
加斯。在那里,切的哥们留下来找了一份工作,切则坐上了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货机——
但返回时的切已经不是原来的切,他注定要在不久后的将来做出改变自己生活的决定。


    这部革命英雄的“史前史”虽然没有表层的意识形态指向,试图从“人的成长”的角度
定义这段或许会被激进的左翼文人描述为“革命的诗化或诗化的革命”的旅程,但是,制作
者用心良苦的深层意识形态编码还是可以窥见一斑。意味最深远的还是切在麻风病隔离区最
后一夜那一段。亚马孙河的一条支流把医生和病人分成了两个世界,河的这边,是医生、修
女们所代表的理性的、伦理的秩序,在这里,所有的医生在为切举行生日晚会兼送别晚会。
而河的另一边,则是全部被诅咒、被抛弃的麻风病人,按照中世纪以来的欧洲传统,麻风病
人的世界直接与疯狂、非理性相关,或许,它也是“革命”的隐喻。切觉得自己的生日应该
和麻风病人们一起过,因此,就在深夜里不顾医生们的劝阻,游泳横穿冰冷刺骨并且满是鳄
鱼的恶魔之河,泅渡到病人们的世界里。导演用了大量影像表现游泳时切的哮喘病发作所带
来的痛苦,把克服个人的“痼疾”从中产阶级世界转入到另一个世界去“重生”(不要忘记
,这一天是切的生日)这一象征性过程之艰难隐秘地表达了出来。


    影片的另一个“修辞转向”是用意识形态色彩中性的“西蒙.玻利瓦尔之梦”来替换与
暴力革命相关的语码。不要以为导演不惜本钱展示南美的奇幻风光是在营造南美旅游宣传片
效果,广阔无际的潘帕斯草原、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诡异的库斯科城、雄奇的马丘比丘之
巅和一泻千里的亚马孙河均以极其令人震撼的MTV面目出现在影片中的目的,只是为了把众
所周知的切的梦想从Comunismo置换成能够在整个南美洲唤起共鸣(和票房)的西蒙.玻利瓦
尔主义:建立一个如同现在的欧盟的一样的泛南美大国,消除种族和社会阶级差异,使得南
美能够和北美抗衡。深受全美洲人敬仰的西蒙.玻利瓦尔为此梦想奋斗了终生,但他亲手从
西班牙殖民者手中夺下来的大片土地却四分五裂、各怀鬼胎,因此,临终前,南美之父玻利
瓦尔绝望地说:“这是一片没有希望的土地。在南美从事革命无异于在大海上耕种。”《摩
托日记》巧妙地把玻利瓦尔未竟的梦想嫁接到了切.格瓦拉的成长之中,试图给切那容易引
起某些人反感的“共产游击教父”身份披上“西蒙.玻利瓦尔再世”的合法性外衣。
   《摩托日记》在今年的嘎纳什么奖项也没有捞到。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拉美人民
都爱看。男人们看革命,女人们看帅哥——Gael Garcia从《爱情是狗娘》、《阿罗约教父
的罪恶》、《恶教育》一路杀来,直取闲妇心。




【 在 Arcadia 的大作中提到: 】
: 革命家切·格瓦拉的“美好旅行”
:
: OCTOBER 27, 2004 23:14
: 李承宰 (sjda@donga.com)
: 来源:韩国《东亚日报》
:
: 影片《摩托车日记》因真实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而且不像电影,所以更具戏剧性。虽然..
: 革命家切·格瓦拉有没有解放古巴民众,但是描写他年轻时候的该片却“解放”了一直..
: 意识已经变得呆板的一个单词。这个单词就是“路”。在豁然明白通过手提摄影方式描..
: 这条“路”具有喜怒哀乐的感情的有机体的瞬间,您无疑已经窃取了切·格瓦拉的觉悟..
:
: 下月12日首映的《摩托车日记》描写的是绰号为“普斯”的没有见过世面的软弱的23岁..
: 科大学学生恩内斯托·格瓦拉(切·格瓦拉的原名)进行的为期8个月的南美大陆旅行?..
: 斯(盖尔·加西亚·埃布尔纳饰)与自己的朋友生化学生阿尔贝托·格兰纳多(罗德里..
: 戴拉·塞纳饰)一起从阿根廷出发,在经过智利、秘鲁荒凉的土地和古代遗址的过程中..
: 了解到革命的含义。
:
:
: 普斯觉悟的过程与渐渐明白他所走过的“路”和在路上见到的“人”以及人们生活的“..
: ”属于一个整体的过程相一致。“在路上生活期间,某些东西发生了变化。”他的这句..
: (以下引言省略...)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 [FROM: 211.96.15.2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