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InCry (用黑暗点亮光明), 信区: Film
标  题: [转]“看碟的一代”的崛起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4月19日18:05:4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看碟的一代”的崛起
作者:张颐武   2002-11-01 11:00:18

  如何面对这样一批处女作?如何面对这样一批年轻人投入电影界?这是中国电
影的幸运还是它的难解的重重谜局的一部分?它是危机和困扰解除的乐观的信息还
是这些问题的另外一个症候。无论如何,自20世纪90年代的“后新时期”到今天,
中国电影的种种戏剧化的发展已经让我们的乐观中包含了更多的冷静,但冷静的结
果也未必不是乐观。

  我们的时代似乎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沉溺于各种风格的电
影的大量的观众,他们的需求涵盖从香港的武打片到戈达尔或者塔尔可夫斯基的的
各种电影。对电影的迷恋变成了许多新、富的年轻中产阶级观众和作为中产阶级后
备军的大学生们的最为流行的文化时髦。另一方面,却是电影院中的观众的雪崩般
的不断的滑坡。所有的有关电影的统计数字都无法令人乐观。一面是精致的、高级
的电影文化的迅速普及;另一面却是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的悄然退隐。这里的尖锐
的矛盾和断裂,是电影发展的最为奇特和不可思议的现实。

  这里引人注目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观看电影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迷恋
电影的一代人,是通过一种新的看碟生活接触电影的,他们不是电影院的观众,而
是隐在家中,面对一台电视机,用DVD机或者VCD机放映他们热爱的各种各样的电影
。他们的电影生活和上一代人是完全不同的,电影院似乎隐没在城市的无数新的地
景之中,难觅踪迹。而一个个新兴的“城中之城”式的中产阶级住宅区内隐在家庭
中的电影生活却异常的丰富多采。这是“看碟的一代”的电影生活。电影仍然是文
化生活的中心象征,也仍然有无数影迷存在,但他们却退隐在家中了,通过与家庭
中必备的电视机观看电影。

  我还记得十几年前,一位电影学院的教师自豪地说他收藏了几百部经典的“艺
术电影”的录像带,他的个人收藏已经足以让我们羡慕许久了。当时这种专业/业
余的鸿沟仍然是巨大的。在那个时代,电影在是大多数人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是
极少数的专业人士的“艺术”话语的神圣的领地。对于多数普通观众或者电影艺术
的爱好者来说,高级的电影文化(如前卫的“艺术电影”)或者西方流行电影的某
种类型的全面观看往往是不可企及之物,他们仅仅可以由文字的介绍和评述中了解
一些零散的情况。而专业人士则享有更多的直接面对这些电影的渠道。所谓“第五
代”电影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这种信息的不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当中国的多数
电影观众仍然没有机会了解世界电影的发展的时候,专业的电影人对于世界电影已
经非常了解了。但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看碟的一代”其实对于电影越来
越了如指掌了,几乎每一个人的收藏都可以超过这个当年自得的专业人士了。而他
们无非是些从事与电影毫不相干的职业的白领。而DV的崛起又使得个人制作电影的
可能被推向了前景。“看碟的一代”在影像中培养的敏感足以让其中的有心人变成
新一代的电影人。这种变化似乎是这个时代最为有趣的电影现象。于是,“电影文
化”的大众化却又与电影院的衰落构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看碟的文化的发达和电
影市场的困局却形成了一种尖锐的反比关系。

  这样一批年轻导演正是出现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的,他们正是“看碟的一代”的
最好的表征。他们未必是电影学院的科班出身,却已经对电影有了狂热的迷恋和深
入的了解。他们的“电影梦”不仅仅是作为影迷出现,而是走到摄影机之后自己制
作电影。而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和民间与跨国资本的高度活跃又使得寻找资金变得
相对简易(当然,这仅仅是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完全不可能相比),目前,低成本电
影的制作费用在经济成长带来的繁荣之中也显得比较低廉,而电影政策的放宽也使
制作电影更为便捷。于是,电影导演也有了更为多样的机会,可以制作自己的电影
。于是处女作的大量出现就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了。这些处女作看起来非常多
样博杂,但抛开一些特殊情况,一些年轻人的作品大多表现都市青年在市场化和全
球化时代的精神困扰和焦虑,表现当下中国的复杂情势下,人们的特殊的生活经验
。其中的许多想象和表达都来自于“看碟”的所得,是“看碟”的文化造就了这些
导演对于视觉的敏感性,让他们一出手就显得不同凡响。而作为中国城市青年所面
临的一种完全缺少当年革命记忆的市场社会中的新的日常经验也刺激了他们的表现
的可能。正是“看碟”的电影生活和新的日常生活给了这些电影灵感。我们从这些
年轻人的尝试中可以看到“电影文化”在作为中产阶级趣味的支撑的都市年轻人中
的普及。他们的电影虽然还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毕竟已经在电影的迷茫和低潮
中提供了一些另类的经验。

  “看碟的一代”开始出现在电影界,毕竟是一件有趣的和值得讨论的事情。他
们的电影几乎还没有引起电影市场的反应,上映的电影票房也一直相当不理想。但
这些电影的制作者则通过一切方式寻找表达的可能。在这里,我们再度看到了电影
文化/电影市场之间的脱节。电影文化的追求在这些电影的尝试中有了淋漓尽致的
表现,但它的市场的接受就非常的受到局限。“看碟的一代”尽管已经开始出现在
电影的地平线上,却还没有发现复兴电影市场的可能,电影的未来还不明晰。但毕
竟电影文化已经普及,电影的迷恋仍然存在,电影市场的困局目前无解,电影却仍
然有自己存在的空间,起码这样一部部的处女作纷纷问世了。它们当然还不能突破
困局,却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新鲜的刺激,让我们知道新的一代的电影人和他们的前
辈的差别和他们的几乎必然的崛起,电影的未来无论如何还得依赖这些年轻人。

  我们只有期待他们的进步,因为中国电影太需要更多的期待了。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哪一个人的心里装载得下这样沉重的悲伤?
哪一个人的哀恸的词句,可以使天上的流星惊疑止步?
那是我,丹麦王子Hamlet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72.5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