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tyss (心如煮水), 信区: Movie
标  题: 时间足够你爱——科幻电影中的时间主题(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9月22日13:59:22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时间足够你爱
                                                    CyberKnight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中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读朱自清的《匆匆》。然而在那时的青葱岁月中,日子似乎长得
看不到头。珍惜时间?那不过是一句说辞罢了。就算有时感觉"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也不过只是一点点青春易逝的惆怅。
时间,几乎是人类想象的一种极限。所有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像《尤利西斯》、《百年孤
独》或者莎士比亚的戏剧,其实都是一种把握时间、超越时间的想象。但从没有那部作品
敢说它的主题是关于时间的--这个词已经宏大到了我们无法仰视的地步。但每个人都又都
想窥破时间算奥秘,正因如此,霍金那本高深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居然成了全球的畅
销书。
在空间已经越来越不能羁绊人类的时候,人类就越来越幻想:我们能随意在时间中穿梭么
?我们能改变历史么?会有另一段时间,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我么?
来看看电影中的解答吧。
时间是一种因果--回到未来
小说和电影都不敢轻易涉足时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果律。我们的上帝一定是个非常非
常非常严谨的家伙。他创造的是一个确定的有秩序的世界。有一个粒子,就必然有一个粒
子产生的过程;有一个人,就必然有一个人的来历。哪怕孙猴子也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没有什么东西能来自虚空。
违背因果律会怎么样呢?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上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会有一种奇
怪的"外祖父悖论"出现。
1976年,一个叫大卫·刘易斯的哲学家提出来"如果一个人乘时间机器回到自己母亲出生
以前,杀死了自己的外祖父,那么这个没有了母亲的人又怎么会出生,并且通过时间旅行
去完成这场谋杀呢?"这就是"外祖父悖论"。它的另一种阐述是,"如果一个人回到过去,
杀死了童年的自己,那么执行谋杀的这个成年人又从何而来?"
很显然,拍时间旅行的电影肯定会碰到这个悖论。它会让影片的故事产生逻辑混乱,而我
们久经训练的头脑却是依靠逻辑来运行的,这样的结果就是:程序错误,看不懂!所以很
多关于时间旅行的电影都在"带着枷锁跳舞",尽量不违反因果律。
2002年重拍版的电影《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中,亚历山大博士想要用时间机
器去拯救被抢劫犯杀死的女友,然而当他避免了抢劫时,女友却被车撞死。再回去,女友
仍然难逃一死。也就是说,你能改变时间,却改变不了命运和历史。它们依然遵循着自己
的方式,缓缓地但无法抗拒地向前流动着……这倒真是对付"外祖父悖论"的一个绝招。也
许,这个神奇的宇宙本身就有一种自洽自愈的机制呢--就是说,那个回到过去的人不可能
杀死自己的外祖父:开枪卡壳,投毒被别人喝了……或者,他杀死了外祖父,没想到外祖
父已经捐出了精子!原来他是人工授精生下来的!
《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由老妇人的一块金表和一句"回到我身边来",
引出一段超越时空的刻骨恋情。虽然是不算科幻电影,但影片仍然注意到了这种因果问题
。"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演的男主角用一种催眠的方式回到过去,找到了他前
世的恋人,但后来因为带了一枚不属于那个时代的钱币,一下从这场时空幻境中返回来,
从此和恋人天人相隔。
连近年的奇幻电影《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都出现了时间旅行的元素。赫敏用
一块能回到过去的表赢得了额外的时间。但邓布利多对使用这种时间机器的忠告就是不要
让"任何人"看到。这当然也是为了避免因果出现混乱了。

另一些聪明的导演转念一想,其实,电影不就是讲可能性的么?那么我就把这种矛盾拍出
来好了。越有矛盾,电影不才越有看头么。想明白之后,不少电影掉头大拍特拍起悖论来

就说最出名的时间旅行电影《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吧。主人公马蒂回到过
去,结果发现还没和父亲结婚的母亲对自己一见钟情!马蒂来自未来,对此心知肚明,死
活不敢接受这飞来的爱情,反而千方百计撮合他未来父母的恋爱,因为"否则就要没有我
了"。结果当马蒂再回到自己的世界时,发现一切都变了,父亲成了个成功人士,老欺负
人的贝夫成了他家车夫。问题是,这个结果是马蒂自己选择的。如果他非要和"未来的母
亲"谈恋爱,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马蒂会消失么?那岂不是说,他居然能决定自己要不
要生下来?看来,时间旅行题材还只能往一条路上走,绕个弯儿就都是雷区了。
《终结者》(The Terminator)比《未来世界》那个儿子撮合父母的故事更进一步,把因
果倒置,讲了一个先有蛋后有鸡的故事。先有了未来人类的救世主约翰派里斯回到过去,
阻止机器人杀死自己的母亲,结果里斯却成了他的父亲。虽然时间上是合理的,逻辑上却
怎么也说不通。好在那个打不烂捶不扁的机器杀手T-800追得紧,观众根本没时间来想这
个问题了。不过,就是在这样突出动作性和特效的影片中,导演还是要尽量避免混乱(类
似的时间旅行电影一般都设定了很多限制),带着风和闪电从未来降临的阿诺就只能赤条
条而来,不能带任何不属于自身的物体--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导演特地要展示人体之美的
可能,否则,为什么《终结者3》要让机器人变成女性?
鉴于大活人在时空中蹦来蹦去太容易出乱子,《黑洞频率》(Frequency)里想了另一个
点子:我人不过去,只把信息发过去,照样可以改变历史。幼年丧父的男主角发现通过无
线电竟然能和30年前的父亲通话。在他的警告下,父亲避开了那场令他丧生的大火,安然
活了下来。这样,男主角发现他同时拥有了两种记忆:父亲在他幼年时死去的记忆和父亲
没有死的记忆。但亲友们则只记得后者。看,你不但能改变历史,还等于比别人多活一次
呢。反正只是一个人的一段生活,又不涉及人类发展的大方向,小小因果混乱,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而已。

说到时间旅行带来的混乱,大概制片、导演怕会把观众看晕,所以电影远不如科幻小说来
的复杂有趣。有一篇非常神奇的科幻小说叫《你们这些回魂尸》。作者海因莱因把这种时
间旅行可能产生的因果混乱情形发展到了极致。
1993年,美国洛基地下城的时空劳工总部的一个工作人员(我),利用时间机器来到1970
年的纽约,装成一个酒吧老板,结识了一个写故事挣钱的25岁的年轻人。"他"本来叫珍妮
,是个在孤儿院长大的女孩。1963年的时候,莫名其妙地爱上了一个流浪汉。当她发现自
己怀上了流浪汉的小孩时,那人却失踪了。在医院生小孩时,医生发现她是双性人,同时
具有男女两套性器官。为了挽救她的生命,医院给她做了变性手术,她变成了他。没想到
,生下的女孩却被一个神秘的人物偷走。备受打击的他,穷困潦倒,只得写点东西糊口。
"我"答应帮助"未婚妈妈"找到玩弄过并抛弃了她(他)的男子。于是他们来到1964年的时
空,"我"从医院的育婴室里偷走了婴儿,将她送到1945年的一家孤儿院。然后,"我"又到
1963年的时空里找到了那个玩弄珍妮的男子,将他送到1985年的洛基地下城,要那儿的军
士招募他参加工作。最后,"我"回到1993年的总部。
看明白了么?"我"就是孤儿院里的婴儿、未婚生子的姑娘、让珍妮怀孕的流浪汉、写故事
的男子、偷走婴儿的家伙、时空总部的工作人员……"我"既是母亲、父亲,又是女儿。时
间旅行不仅仅改变了时空坐标,甚至改变了人的身份定位。这真成了一个人的宇宙了。就
像小说最后写的"蛇吞吃了它自己的尾巴,周而复始,何谓始,何谓终……我知道我是从
什么地方来的了--可你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你们这些回魂尸?"
吉列姆的影片《12只猴子》灵感也许就来自这篇小说,影片里的布鲁斯·威利斯生活在大
灾难之后的未来社会,他被派回到过去调查造成大灾难的原因。被抓到精神病院后,他告
诉那里的病友布拉德·皮特关于12猴子军团和病毒的事,才启发了皮特组织传播病毒的12
猴子军团,并导致了这场地球的大灾难。在布鲁斯·威利斯的记忆中,儿时曾看到的一个
人被枪杀的场面,结果这个反复出现的幻觉竟是他自己的结局。真是有点宿命论的意思了

不能改变历史的时间旅行故事常常是一出悲剧,而历史能被像面团一样随意捏弄的往往就
是喜剧或者浪漫爱情片了。像梅格·瑞恩的《穿越时空爱上你》(Kate & Leopold),还
有那个让·雷诺主演的《来访者》(Just Visiting),或者纯粹搞笑的《王牌大贱谍》
(Austin Powers),时间旅行不过是个噱头,是种制造冲突的工具。因果矛盾那才是越
多越好呢。



《初始者》(Primer)
一段时间以来,似乎时间旅行也拍不出什么新意了。不外就是你回到了未来或者过去,和
未来/过去的你相遇,然后改变了那时的生活。在这种套路里,时间旅行者总是主动的,
而未来或者过去的那个你只能被动地受影响。《初始者》却讲了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时间旅
行故事。影片的基本框架看起来很简单:四个朋友一起开了个小公司,研究查错机--一种
在出故障时进行自动处理和恢复的装置。没想到误打误撞,这东西竟成了一台时间机器。
两个主角亚伯和亚伦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比如回到过去(机器的功率所限,只能回到很
短的十几小时以前)买股票来发财,甚至改变生活的轨道……到这里,影片还没什么出奇
之处,接着就有意思了。亚伯和亚伦发现,回到过去的他们似乎并没有按照预想那样去做
事,而是自己有一套办法。这下复杂混乱起来了,他们只好再次进入机器,再回到更早点
的过去,去处理自行其是的自己。结果,这第三对儿亚伯和亚伦又产生出了新问题……打
个比方吧。比如说,10点钟,你和好朋友吵了一架。12点钟的你想回到10点钟去,纠正这
个错误。等回到10点,你跟朋友一说,没说通,不但还是吵了起来,甚至还动了手!这个
10点的你不甘心,于是在11点又用时间机器回到了9点。这个9点钟的你可能会想方设法不
让10点钟的你和朋友碰见……
影片的高明之处就在,它充分考虑到了人的不确定性,考虑到了人的自由意志。进行时间
旅行的主体有自己的想法,当他进入时间机器时,实际就又出现了一个独立的"你"。亚伯
A想回到过去改变什么,但当他一旦回到过去,他就成了亚伯B,有了独立的想法。亚伯B
绝不仅仅是亚伯A的替身或者执行者,而亚伯C可能又与前两个的想法都不同。这个B或者C
同样能对A有所影响。不是有那么句话么: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04年,这部让人脑力振荡的影片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剧情类影片的评委会大
奖,31岁的导演谢恩·卡鲁斯本来彻彻底底是个工程师,因为干腻了工作干脆辞职在家拍
起了电影,花了不到7000美元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科幻片(不过自学如何拍电影、编剧、
剪辑甚至作曲的过程却花了足足三年时间)。"primer"有雷管和入门读物两种基本意思,
根据导演访谈来看,这个"primer"理解成"prime-er",也就是初始者更合适一些。因为在
这种时间旅行中,一大堆"我"里面,到底哪个才是初始者真成了问题。超低的成本决定了
这不是一部玩视觉刺激的科幻片,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是两个人在说说说,然而构思的奇妙
让全世界不少影迷为之着魔。电影的官方网站论坛上,大部分人发帖的第一句话就是"这
部片子我看了三遍"……


时间是一种可能--多重时空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的时候,他还是把时间看成是一种timeline式的一维结构。所以,人
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如果世界是多维的呢?如果从某一个点开始,有了另一
个平行的世界,有了另一个你呢?这种"多重时空",或者叫多重宇宙、平行宇宙、衍生宇
宙的理论,给了电影无限的可能。
1981年,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就拍过一部《机遇之歌》。主人公,一个年轻的医学院
学生去赶火车。假如他匆匆赶上火车,将在车上遇到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在他的影响下
,主人公会加入党的青年组织,与一个有不同世界观的美貌女子相恋;假如他被警察拦下
来,他将站在反对党一边,成为虔诚的教徒,与一位漂亮的犹太女郎交往;假如他不去车
站,他会完成学业,结婚生子,坐上医院高级主管的职位。后来的《滑动门》和《罗拉快
跑》都模仿了这种结构。如果踏上另一条道路,人生是否会完全不同?这是一个无法验证
的问题。难道,偶然真会这么大的影响命运么?
《机遇之歌》和《滑动门》、《罗拉快跑》都出于一种人文的思路。那么,在理工科式的
理性更强的导演手里,多重时空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故事呢?在新式的科幻片《唐尼·达科
》中,平行宇宙就好像身上长出的一个瘤子,血管在这里拐弯,组织在这里生长。唐尼·
达科最终认识到,如果他想拯救他爱人的生命,那么他就必须在这个平行宇宙中死去。这
样,平行宇宙就会像死亡的瘤子一样脱落,在那个原发宇宙中,唐尼·达科心爱的女孩才
会无恙地生活下去--虽然,在那个宇宙里,女孩与唐尼·达科已经成了路人。多么哀婉动
人的故事啊。


时间是一段谎言--生活在同一天
《乱世佳人》里的郝思佳一直那么坚强,那么充满热情,就是因为有一种"Tomorrow is
another day"的信念。明天,至少在想象里总是很更好,会抚平我们的伤痛。可是,如果
"tomorrow"不是"another day",而仍然是今天的重复呢?如果时间进入了一种无尽的循
环,那会是一场噩梦,还是一种机会?
这要看你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如果你生活在《黑暗都市》(Dark City)中,每到午夜12
点,整个城市的样子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被洗脑,接着白天来到,人们重新开始生
活,像小白鼠一样被外星人观察着。这样的时间不就成了一个谎言?真是太可怕了。如果
说,《黑客帝国》是空间构成的假相世界,那么《黑暗都市》就是一个时间构成的假相世
界。没有自由和希望,只有被操纵的灵魂,自以为活着,却如同已经死去。
当你爱上了一个人的时候,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尔·莫瑞在《土拨鼠日》(
Groundhog Day)中发现,自己被禁锢在了一天的时间里,最初当然恐慌害怕,甚至要寻
死觅活。后来回过味儿来一想:你会知道所有人怎么说话,怎么做事,你会有无穷无尽的
时间,你可以不断地去尝试各种可能。这不成了上帝了嘛!喜欢女主角是么?那就去好好
了解人家,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时间足够你爱!
《土拨鼠日》的灵感可能来源于1993年的科幻电影《12:01》。在这部影片中,由于一场
科学试验发生问题,时间在每天的午夜12:01就会跳会这一天的开始。只有男主角发现了
这个问题,而在这一天里,他喜欢的女孩被谋杀了。他要做的就是找到凶手,避免女孩的
死亡,结束这种循环……


时间是一段记忆--心理时间
当一个年轻男性问他何为"相对论"时,爱因斯坦曾有一段妙语:"当你和一位漂亮的年轻
女郎呆在一起时,两个小时就像一分钟那么短暂;而要是把你放在火炉上,一分钟也会像
两个小时那样漫长。"这当然是爱因斯坦爷爷在拿相对论开玩笑。这段话要说是解释何为"
心理时间",倒很合适。
时间这东西,当然是自顾自不停地流逝。古人用太阳的影子来记录时间,现代人精确到了
用粒子的振荡频率来衡量。可在人们心中,时间却可以忽长忽短,忽快忽慢。有人可以感
慨"人间五十年",也有人可以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的内心甚至可以创造一个世
界,创造一段时间。有个法语词叫"deja-vu",专门就是来形容这种幻觉记忆,那种似曾
相识的感觉。庄生梦蝶,何为真实,何为想象,有时谁说的清楚?时间、世界,在人的心
理作用下,有时还不是建立在水边的沙堡,顷刻之间,就会土崩瓦解呢。
2004年那部《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颇引起一阵热潮。患失忆症的主人公
为了改变过去的生活,通过当年的日记进入了自己童年的躯体,希望改变过去,弥补遗憾
,让未来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每次回来却都要面对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最终,他意识
到也许自己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于是通过看家庭录像回到了母亲即将生产的时刻,用脐
带结束了自己尚未出生的生命。在这部片子里,主人公并没有真正穿越时空,你甚至可以
认为一切都是一场梦呓,都是主人公内心疯狂的想象。

"蝴蝶效应"本来是一种混沌理论的名词,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0年提出的。当时他
把一个精确的值输入计算机,没想到很接近的初始值得出的结果却差了十万八千里。他形
容说,这就好比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然后效应被不断放大,最后到得克萨斯
就变成了一场风暴!也就是说,初始的一点点变化会积累起来,让结果产生巨大的不同。
布拉德伯里的科幻小说《一声惊雷》(A Sound of Thunder)其实比电影《蝴蝶效应》更
说明问题。一个2055年的人乘坐时间机器到白垩纪去猎杀恐龙,无意中离开了规定区域,
踩死了一只蝴蝶。结果回去以后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一个纳粹式的铁碗人物当上了总
统。绝望的他最后举枪自杀!这篇小说将在2006年被搬上银幕,但看起来改变很大,恐怕
会变成一个简单的动作科幻片。
也许是时间旅行显得老套了,近年的片子都往心理时间上靠。比如2005年布罗迪的新片《
灵幻夹克》(The Jacket),也是失忆的人物,通过自己的想象建立起与现实相对应的世
界。那件束缚精神病人的夹克,实际代替了时间机器。在这样的时空交错里,重要的不是
事件的逻辑和结果,而是人内心的呈现和对命运的抗争。就像影片中布罗迪留下的信里写
到的"有时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说到选择,说到心理时间,2003年由瑞恩·菲利普主演的《记忆断层》(The I Inside)
其实不比《蝴蝶效应》逊色。影片同样动用了"失忆"这个法宝,男主角因车祸在医院中醒
来,发现自己全然忘记了昏迷前两年间的事情。后来发现,他的哥哥和女友都在2000年的
车祸中死去,而他在那时似乎就住过这所医院。从这儿,他似乎获得了在2002年和2000年
之间跳跃能力。真相还是一点点浮出水面。原来,他竟和他哥哥的女友克莱尔曾有私情。
在2000年7月30日那个混乱的夜晚,真相大白之后,他和哥哥开车出去,却无意撞上了克
莱尔……影片从20:00这个时间开始写起,结束于20:02,实际上,没有什么时空穿梭,一
切都是男主角死前两分钟的想象。这两分钟就暗示着2000到2002这两年。他其实在2000年
7月30日20:02就已经死去。这样,他哥哥和克莱尔就能够活下来。影片的情节设计相当精
巧,当你最后明白过来,这竟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在做着种种不接受死亡,企图改变命运
的努力时,那种悲剧感实在有些沉重。世界也许确实有无限的可能,但最终落到一个人头
上时,你却只能选择一种。生存还是死亡,这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管有多少次时间旅行的
机会,不管有多少个平行宇宙,你还是你,问题还是问题。
--

    月亮的双角倾斜,坐满沉痛的众神
    我无所依傍的生涯倾斜在黄昏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9.133.123.1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