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inyu (灵雨), 信区: Film
标  题: Re: 语言的魔力还是暴力?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Jun 14 21:55:25 2002), 转信

【 在 roseash (得其所哉)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来我浓缩语言的功夫还不够呵
: 只好从头解释起

  并不是浓缩语言的功夫的问题,我提出质疑是因为觉得你表达的语义不通不明
  以及表达的过于轻率,你自己琢磨分析一下吧,标题和内容总共两句话,就词
  语组合、结构、前后关联,难以搞清你在说什么。既然要对事物下判断,且判
  断的用词这么强硬,以“语言的暴力”界定《去》片的独特的叙述风格,那么
  负责任的态度就是该有所阐释,而不是像先前那样一扔了事空余吓人的词语在
  那儿孤立着。

: 影片的背景是一座富丽宏伟的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一群男女在这里度假。
: 影片的内容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平缓持续(整个影片布满了他沉闷而有力的声音
: )地讲述他们以前的交往(其实不存在的交往),他描述着每一细节(他们的对话
: 、各自的反应、当时的环境),女人用言语作着抵抗,但男人的描述紧追不舍。渐
: 渐地语言的效力产生,女人终于相信了她曾和他有过偷情,她来这里是为了等他。
: 两人私奔。My god,这即是我所谓的"语言的魔力"(很像催眠术。影片开头人们共
: 同观看的那出戏剧,更是像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语言和耐心使木偶开口说话)
: 和"语言的暴力"(不由人想起那句:There is nothing impossible.毛骨为之悚然)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究竟发生过什么?无人可以确定!男人的肯定,女人的
  否定,谁真谁假?事实的真相如何判定?证实“去年”那一刻是否存在唯凭记
  忆,然而记忆又意味着什么?又能真正确定什么?时间和记忆是什么关系?过
  去的时间在记忆中究竟又可以证明些什么?女人的最初否定继而疑惑最终相信
  并不单纯是男人紧追不舍的语言压迫所致,这里,语言只是造成感知错位
  的一种表现手段,是创作者藉此导入内在思考目的的外部形态而已,或者说是
  走向“结果”的一种“过程”,“结果”可以有很多种可能的“过程”导致,
  语言只是其中一种,而即使是语言,也还必须结合特定情景特定时空特定心态
  方能产生特定的效应。根本上,这里故事内容本身已经很不具体非常抽象,是
  次要的无足轻重的,无论是原作者罗伯-格里耶还是导演阿仑·雷乃,都进到
  了极为形而上的思考境地(罗伯认为阿仑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意图,以我自己的
  阅读及观赏体验也觉得两人的合作默契非同一般)。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特色
  在于其完全放弃故事叙述的时间架构与现实脉络,以一个个零碎的视觉场景、
  对物的精细的刻画、无组织而片断重复的独白,综合而成他所要呈现的人的某
  种存在状态尤其是内心的意识状态,营建属于内心世界的空间和时间;阿仑雷
  乃的电影亦喜欢打消客观时间秩序,让人物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里自由进出。
  作为法国“左岸派”的代表,其创作很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主张人应当去
  自我寻找,影片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像、潜意识活动,试图
  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心智过程真实展现于银幕。拍摄上既侧重镜头的“静止
  状态”,也强调画面的流动感。《去》以极为惑人的语言、意识流的时空跳跃、
  虚实莫辨拟幻拟真的场景切换交叠,试图探索时间、记忆、存在的本质性状态,
  由其模糊的不确定性凸现出对存在的真义的思索。把这样一种由极具冲击力的
  各种视听觉元素迷幻般地组合所构成演化出来的艰深的思考命题仅仅落实到一
  个男人凭借语言将一种不存在变为存在并最终迫使女人相信他而跟他私奔的故
  事,并进而将影片主旨定位在语言的“魔力”或“暴力”之功能的解读上,这
  实在还是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观感重视,极大地轻视遮蔽了这部影片调动一切
  新奇的拍摄手段以其全部实验性所呈现出来的晦涩难解的极为迷惑人的艺术魅
  力。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向来的求“实”求“具体”的审美意识真是太顽固太
  深刻了,似乎不落实到具体不解读出个肯定的强有力的答案来就必得茫茫然失
  了方向没了意义似的。


: 至于把两者都称为迷宫,因为都有完整的、精密复杂的结构。想继续了解的话,可
: 以参看Reading版我转贴的《文学与建筑》。其中对罗伯格利耶的"新小说"亦有详
: 尽的解说。

  我并非要了解迷宫本身的含义,我只是想明了你的那句原话作何解?本来句法
  就不太通,即使为你加上一些词说得通顺一点,《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语言
  的也是建筑的迷宫,该怎么解?我这儿罗伯-格里耶的书有成套,要找有助理
  解的参考资料我自己会找也比较清楚哪些是有价值的,在此对话只是因为就你
  对《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这一句判断我很不明了你的实际指向并且很有疑问,
  我想知道的是你的理解你的依据,而非按你的索引指示去寻找别的论者的对别
  的论题的阐述资料从而来明白你的结论。
  由其模糊的不确定性凸现出对存在的真义的思索。把这样一种由极具冲击力的
  各种视听觉元素迷幻般地组合所构成演化出来的艰深的思考命题仅仅落实到一
  个男人凭借语言将一种不存在变为存在并最终迫使女人相信他而跟他私奔的故
  事,并进而将影片主旨定位在语言的“魔力”或“暴力”之功能的解读上,这
  实在还是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观感重视,极大地轻视遮蔽了这部影片调动一切
  新奇的拍摄手段以其全部实验性所呈现出来的晦涩难解的极为迷惑人的艺术魅
  力。也许是我们这个民族向来的求“实”求“具体”的审美意识真是太顽固太
  深刻了,似乎不落实到具体不解读出个肯定的强有力的答案来就必得茫茫然失
  了方向没了意义似的。


: 至于把两者都称为迷宫,因为都有完整的、精密复杂的结构。想继续了解的话,可
: 以参看Reading版我转贴的《文学与建筑》。其中对罗伯格利耶的"新小说"亦有详
: 尽的解说。

  我并非要了解迷宫本身的含义,我只是想明了你的那句原话作何解?本来句法
  就不太通,即使为你加上一些词说得通顺一点,《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语言
  的也是建筑的迷宫,该怎么解?我这儿罗伯-格里耶的书有成套,要找有助理
  解的参考资料我自己会找也比较清楚哪些是有价值的,在此对话只是因为就你
  对《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的这一句判断我很不明了你的实际指向并且很有疑问,
  我想知道的是你的理解你的依据,而非按你的索引指示去寻找别的论者的对别
  的论题的阐述资料从而来明白你的结论。

: Do I make me understood?

  你认为呢?建议你以后在和别人讨论时最好别这么插进一句洋话来发问,感觉
  不太好。

: Ps:"语言暴力"这个词近年频频出现,像学术上的、脱口秀节目中的的、文革中的
: ……
: 我的理解是:一种无理性的侵犯、给人造成"先入为主"的伤害

  “语言暴力”本身在语法上是说不通的,不管这一传媒又玩弄出来的什么新名
  词使用频率有多高,都无法能像“具有语言的魔力”那样说得通并解释得通
  “具有语言的暴力”是什么鬼名堂。即使退一步认可其存在,按你的理解,是
  “一种无理性的侵犯、给人造成‘先入为主’的伤害”,这也已经进入到极为
  复杂深奥的心理学领域了,对这种语言影响用“伤害”一词也极为不妥,若深
  入考察这种语言侵犯、牵引和被牵引、“先入为主”得以生成的内在机制,则
  “伤害”一说根本无从谈起。由语言的催眠、暗示、强化所形成的一切心理反
  应从来都不仅仅是“说”这一行为本身的功能所致,而像你所列出的脱口秀节
  目中的、文革中的“语言暴力”现象,则皆关联到特定时空中的接受心理、群
  体氛围、文化积淀、集体无意识等诸多复杂因素。由此对应到《去》这部影片
  的语言现象将之与文革等的语言暴力现象对等起来作类似理解则实在是荒唐可
  笑乱搅一气了。


  “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理念:他所关切的是如何由一个世界穿越到另一个世界,
  从现实到想象虚构,或是在记忆中的不同房间中穿越。他的作品中便时常呈现
  重重镶嵌、真伪难辨的不同世界。他以文字与影像构筑出互不相属却相互衔接
  的世界,或让其它艺术作品或是电影中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相遇对话;叙述终
  止后,这个世界亦不存在。”

  “《去年在马伦巴》以文字与影像逼真的细节铺展出看似真实的不同世界;
   ……罗伯-格里耶与阿仑雷乃所尝试展现的,自然不只是一个去年事件的追忆,
  而是建构出一个创作的真实。我们也看到他们俩人企图向我们挑战:随着摄影
  机,我们穿越由文字与影像构筑出的层层不同现实,寻找可以让文字与影像持
  续流动变化的‘此刻’;也只有我们让自己迷失在不稳定的开放的符号游戏中,
  才有可能进入活在‘此刻’的文字与影像。”






--
※ 修改:·linyu 於 Jun 16 14:16:07 修改本文·[FROM: 61.144.235.41]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0.39.0.3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