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KC (一定重修), 信区: Film
标  题: 第五代电影前史(5)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Jul  4 10:47:12 2002), 转信

第一章 入学篇 (6)

------------------------------------------------------------------------
--------

  西双版纳林深草密,丛岭连绵。


  仅仅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就有知识青年至少十几万人,伐木开荒,放火烧山
,屯田垦植,变原始森林为大寨梯田。刀锋过处,大而至于两个人合抱也不逮的千
年古树,小而至于林间灌木和细草,一律都在砍平除尽之列。陈凯歌目睹了16岁的
上海少年在百般困难中终于砍倒了一棵粗壮的大树,却被倒木压在底下的惨状,以
及少年的父亲远道而来,一言不发地来到这棵倒木边默默祷念的情景。他看到了因
为砍树,捣毁了蜂窝,被群蜂疯狂地追逐着的砍伐者的悲惨情景,不幸的知识青年
一直逃到河里藏身水底,而当他刚一冒头呼吸时却被群蜂蛰死的结局。他也看到放
火烧山,火势冲天,万木奔腾,复又成原的悲壮奇观。“山上是彻底沸腾了,数万
棵大树在火焰中离开大地,升向天空,正以为它们要飞去,却又缓缓地飘下来,在
空中互相撞击着,断裂开,于是再升起,升得更高,再飘下来,再升上去,升上去
,升上去。热气四面逼来,我的头发忽地一下立起,手却不敢扶它们,生怕它们脆
而且碎掉,散到空中去,山如烫灼一样,发出各种怪叫,一个宇宙都惊慌起来。”



  这是陈凯歌在自传《少年凯歌》里引用阿城的小说《树王》中的一段描写。知
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发动者始料不及的是,在一幕幕大自然生灵的悲壮毁灭中,煅造
出了历史的铭心刻骨的见证人。人类曾经在竹片、羊皮、麻纸、绢帛上记载过千百
年来的生死兴亡、盛衰荣辱。到了今天,又多了记载的工具,就是胶片和磁带。仅
仅在云南景洪生产兵团,岁月就给我们炼铸了阿城(《孩子王》、《棋王》)、叶
辛(《蹉跎岁月》、《私生子》)、邓贤(《中国知青梦》、《大国之魂》)这样
的文学作家,同时也铸就了陈凯歌这样的电影作家。


  有多少年仅16、7岁,生命之蕊还刚刚吐出嫩芽的男女,便永远长眠在那片被
斧砍刀劈、裸露山峰的红土地上了。而从红土地上归来的人们,将反复地、不停息
地用整整一生的时光来怀念它和述说它,因为在归来者的背后,是一个个不可驱散
的活生生的灵魂。所以,知青文学永远不会有一个终止的句号。


  陈凯歌就是归来者中的一个。


  他走出了考场,独自一人站在朱辛庄电影学院校门前的那条林荫路上,参天茂
密的杨树树冠在风中哗哗作响。一片的望不见尽头的饲料地伸延过去,接上了邻近
村庄的大田作物,那是一片沁人的碧绿。过了许多年之后,陈凯歌仍恋恋不舍地说
,当我看到那两排参天的杨树和那片开阔的农田时,我心里暗暗高兴:这一回我可
能考上了,因为这里就和我们下乡的农村一样!


  在报考电影学院的前一年,他努力准备功课,为的是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但
他失望而归。北大落榜,对他的打击尤其刻骨铭心。因为对陈凯歌来说,做的本不
是电影梦,他情有独钟的始终是文学,尤其中国古典诗词。7岁开始,母亲就严格
地教他日日诵诗,习字读书。他今天写的一手好字,能够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首
先要感谢的是他的母亲,他下乡那年,用扁担挑的两只纸箱子,一箱是衣物和什用
,另一箱都是书。一本《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本王力教授的《诗
词格律学》以及一套《红楼梦》,还有八册一套的中华活页文选汇集的古文选读,
成了他在云南丛林草屋中,挑灯夜读的经书。唐宋遗风、韩柳文章、飘逸太白、热
血稼轩……,岂止是平仄对仗,绝句格律,流入年青人血脉之中的,更有千古相承
的道德箴言,所谓修、齐、治、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其后
深浸着儒家文化的陈凯歌电影的精神奠基和思想洗礼。如果说,后来的第五代导演
素以相互不服,你争我夺的心气,在电影上拼一个高下强弱的话,那么,在文学这
件事上,他们却众口一词,公认凯歌是“群”中的头羊,著名的《秦国人》是陈凯
歌素描张艺谋的一篇文字,他写道:


  “西望长安绣成堆。张艺谋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后生。不是因为名字,而是他打
了实在的主意,为艺谋,不为稻粱谋,为这,他拿着用血换来的相机去走物华天宝
的秦地,阿房弃石,兴庆断瓦,去病陵前石雕,始皇穴中兵马。茂陵刘郎已作秋风
过客,饮中八仙唯余黄桂稠酒,更有则天武后,以土为女身,万世横陈于关中大地
。凡此风物种种、感受浸润足以涤胸襟,壮怀抱,识兴亡,举志向。年年岁岁花相
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曾经十次登临华岳的张艺谋,远望天地人烟,想到更多的怕
是包括他自己的万家忧乐吧。

  家事国事,亲人故人。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
忧。稼轩词中说:‘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


  陈凯歌写的是张艺谋,写他不甘芸芸,抱负在胸的一番意气,但在字里行间,
却也寄寓着自己的感受、认同和志向,此中也确能见出他文字功底的深厚。如果说
,别的应试者,是因为做一段情节小品或演一段戏显出的灵气、而被看中的话,陈
凯歌一定不是的。他的表演、他的形体练习直到进校以后很久,还被同学们引为笑
话,但正是他的文字功底,他的思辩和叙事能力,得到了考官的认可,才被录取为
导演系的一个学生。


  并不仅仅是陈凯歌、田壮壮在农村插过队,当过生产兵团的“知识青年”。这
一年,报考电影学院的考生里,作过“知识青年”的归来者并不是少数,换句话说
,如果我们不了解“知识青年”这个词的涵义,我们也就很难理解“第五代电影”
的故事来源和历史内容。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8.12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