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KC (一定重修), 信区: Film
标  题: 第五代电影前史(14)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Jul  4 10:58:42 2002), 转信

第二章 苦读篇 (2)

------------------------------------------------------------------------
--------

  北京电影学院是1956年参照苏联教学模式建校的。导演系的三门主课是电影导
演艺术(包括表演课)、电影蒙太奇理论和电影剧作,就是参考了他们的教材设置
的。文化革命前毕业的6届导演专业学生,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教的。现在,对导
演78班学生,继续恢复这一方法进行。


  首先,导演系组成了由陈文静、田金夫、许同均等五位表演教师组成的教研组
,进行系统的表演教学。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老舍的《骆驼
祥子》和《茶馆》,田汉的《名优之死》等等都是系统的教学剧目。也有外国的剧
目,如易卜生、莎士比亚、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也被用来作为训练的范本。


  《雷雨》是中国30年代的一部城市题材的话剧。它描写了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
朴园一家的错综纠葛。年迈的周朴园跟他的美貌的后妻繁漪之间同床异梦、感情不
和,繁漪在牢笼般的周公馆中度日如年,暗中却相恋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但周萍
厌倦了繁漪之后,意欲摆脱这位后母,跟丫环四凤密谋私奔。四凤的生母鲁妈,正
是周朴园青年时代的恋人——曾在当年的周府上做使女,与年青时代的周朴园暗恋
过又遭驱逐。因而,四凤和周萍实际上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妹。当所有的关系都因巧
合和重逢意外地揭开了的时候,一场山崩地裂的冲突就在周府中爆发开来。导致了
这个豪富之家四分五裂。这出交织着西方经典戏剧结构和中国人伦冲突的话剧,半
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激动着一代又一代观众。而繁漪这个悲剧形象,一向是中
国话剧造就杰出女演员的重要角色。不少著名演员就是由于繁漪形象的塑造,而登
上了明星的宝座。


  导演系78班在排练《雷雨》片断时,由李少红演繁漪、田壮壮演周萍、刘苗苗
演四凤、谢小晶演周朴园。指导教师陈文静对李少红偏爱有加,直到今天仍然念念
不忘当年的课堂情景。倒是李少红总说自己不是演戏的材料,因为她太理智、太节
制只能去指导别人表演。再说,一个生长在60-70年代的解放军大院里的女孩要细
致地把握30年代大资本家姨太太的性情心理,委实也难以胜任。


  据许多同学回忆,田壮壮在表演课上常常是敷衍了事,没精打彩。并不是他不
重视这门课,而是他怀疑这种戏剧化的训练,对电影导演究竟有多少用?他甚至觉
得,就算话剧表演,也不能这样演,因为太过火,太夸张,让人肉麻。因此他总是
表面服从,阳奉阴违。常常使舞台上的对手不知所措。


  《雷雨》中有一段非常动人的激情戏,描写周萍决心和四凤私奔:


  四凤:(不相信)现在就走?

  周萍:(怜惜地)嗯,我原来打算一个人现在走,以后再来接你,不过现在不
必了。

  四凤:(不信地)真的,一块儿走?

  周萍:嗯,真的。

  四凤:(狂喜,扔下线毯,立起,亲萍的手,一面擦着眼泪)真的,真的,萍
,你是天底下顶好的人,你是我——哦,我爱你!(在他身下流泪)

  周萍:(用手绢擦着眼泪)凤,以后我们永远在一块儿了。

  四凤:(偎在萍的怀里)嗯,我们离开这儿了,不分开了。


  扮演四凤的刘苗苗单纯认真,严格按照苏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方法:“
真听、真看、真感觉。”当她一次又一次跪在扮演大少爷的田壮壮膝盖前的时候,
田壮壮不无嘲讽地对她说:“行了,行了,差不离就得了,你还当真了是怎么着?
!”弄得刘苗苗傻呆呆地僵在那里不知怎么办才好:“那,你叫我是演,还是不演
啊?”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父母都是很有成就的演员的缘故,田壮壮很早就解除了对于
此道的神秘感。他从小耳濡目染,看得太多。形成了他对戏剧与电影表演中的夸大
和做作的深恶痛绝。他既厌恶虚假的演法,也反对虚假的情节化描写,甚至发展到
拒斥戏剧化处理本身。这种对于原生态生活的迷恋和偏爱,直接导致他初期创作风
貌的形成。1980年以后拍短片作业《我们的角落》和《小院》时,田壮壮追求纪实
化.散文化的美学倾向,已经清楚的流露出来。




  第二章 苦读篇 (3)

------------------------------------------------------------------------
--------

  表演课的另一个小组排练的是老舍的话剧《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在40年代创作的一个中篇小说,50年代后期被改编成同名
话剧。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杰出代表,是京派小说的执大旗者,他的早期作
品《黑白李》、《月牙儿》、《骆驼祥子》,以醇厚的京城风味和清醒的社会批判
,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他的后期作品,话剧《龙须沟》、《茶馆》,展
示了他纯熟自如的语言大师风范。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老舍真诚讴歌新社会
。可是,1966年夏天的文化革命运动,那突如其来的暴力的洪流,击碎了他纯真的
信仰,折断了他刚直不阿的人格支柱……


  1966年8月25日的清晨,有人在城郊太平湖边上发现这位作家的遗体。在他被
湖水浸湿的衣服口袋里,有手抄的毛泽东诗词。在他死前的一天,红卫兵对他进行
了野蛮的批斗和人格污辱。


  太平湖距离北京电影学院原址校舍只有百米之遥,说它是电影学院的“内湖”
决不为过。它的波光水影和林荫小径,是历届同学漫步和谈心的难忘处所。因此,
当听到老舍的遗体在这个迷人的湖畔被发现时,师生们如雷轰顶,痛不欲生。人们
走到那个静静的湖边,长久驻足,默默悼念。


  在60年代,《骆驼祥子》就一直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课堂练习保留剧目。


  现在,十年动乱结束,又一次重排老舍先生《骆驼祥子》的时候,抚今追昔,
百感交集。


  在导演系78班排练《骆驼祥子》时,由耿小震、赵劲作执行导演,陈凯歌演刘
四爷、张建亚演祥子、胡玫演虎妞、夏刚演冯二爷、金韬演大个子。


  张建亚和胡玫在入学以前都是正经的专业演员,表演的经验可谓丰富。


  张建亚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职业演员。他是一个体内充满着喜剧细胞
的人,在毕业之后,当的同窗们都在严峻沉重的历史题材中探索悲剧风格的时候,
他却接二连三地导演了《义胆忠魂》、《三毛从军记》和《王先生欲火焚身》等喜
剧片,以一种放浪形骸的夸张手法,调侃历史,嘲谑电影名作,开创了中国电影喜
剧的一片新地。


  胡玫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话剧队,是一名年轻而舞台经验丰富
的女演员。她演过《万水千山》等话剧,军旅生活不仅没有使她变成规格化的文艺
标兵,相反,毕业之后她在独立执导时,拍出了《女儿楼》、《远离战争的年代》
等充满细腻的心理描写的女性电影。


  陈凯歌1.80米的大个儿,长袍马褂上下备齐,两颗核桃球在手心里转动着,往
台中心一站,俨然一副车行霸主的凌人傲气。喊一声:妞儿啊,你过来!


  声如铜钟,气势逼人。


  《骆驼祥子》第四幕开始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戏:


  虎妞:咦,我的头绳呢?

  祥子:这不,在你肩膀上。

  虎妞:(把辫子递给祥子,要他代扎)给我扎上!

  祥子:(粗手笨脚地替她扎辫)好吧。

  虎妞:算了吧!(把辫绳抢过来,自己扎)我告诉你,这两天你精神着点,他
作寿,打心眼里高兴,你再讨老头子点喜欢,咱俩的事儿有盼!

  祥子:走着瞧吧。

  (刘四爷从外入内……)

  刘四爷;虎丫头,虎丫头,来搭把手!


  “停!”张客教授大声吼道。教室里一片肃静。


  张客老师挺着大肚子走过来严厉的说:“胡玫,你这样演不对。应该对祥子有
一种挑逗的、引诱的意思在里边,有一种亲切的又想控制他的意思。你要用眼神招
唤他过来,替你扎头绳。再来一遍。”


  可是,一边做了好几次,胡玫都演不出虎妞的挑逗、引诱的内心感觉来。


  “停!胡玫,你走过去,拿起暖壶,倒一杯水,真正的开水,给祥子送过去。
”张客老师说。


  胡玫楞在那里好一阵,她怯怯地问:“没有这个动作啊,客老!”


  “我知道没这个动作,我要让你忘掉刚才那段戏,要你给祥子真正的倒一杯水
送到他跟前。”


  胡玫照这样做了。祥子把那杯水接了过去。


  “你相信你自己吗?你们俩个人相信互相之间的关系吗?”


  寂静。同学们等待着张客老师的指导。


  “你对你自己已经没有信心,你扎头绳的动作已经徒有外壳,没有内心动作。
这时,导演必须让演员从困惑中摆脱出来,重新建立信心。‘倒水'这个动作,在
剧情里是没有的,但‘倒水'使你和祥子之间像平常一般的交流。当你们建立起真
实可信的交流的时候,戏才可以自如的往下走。——来,我们再来一遍。”


  很多年以后的今天,胡玫都不能忘掉这场戏的排练。


第二章 苦读篇 (4)

------------------------------------------------------------------------
--------

  “重要的不是把我们变成演员,而是要体会表演训练当中导演应该给予演员什
么,怎样给予他们信心和技巧。”胡玫说:“当我在看别的同学的影片的时候,—
—比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看田壮壮的《蓝风筝》等影片时——我都看到在戏
剧动作中穿插着生活动作,或者反色彩的导演处理,我自己在导演影片时,也常常
这样来帮助演员渡过难关。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张客老师,想起他对我
们一点一滴的具体指导。他是一个多么循循善诱的长者啊!”


  张客教授是一个矮矮的个子,肥胖敦实的老人。虽然体重过量,却动作麻利,
走路很快。他总是爽朗愉快,说起话来毫不拖泥带水。他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但
从不以病人自居,而处处要跟大家一样。当时,因为学校搬到城外以后,上下班天
天用班车接送,他总是在班车离家还有2公里远的地方下车,兴致勃勃地步行走完
最后一段路程,他说只有靠这样的锻炼,才能活动身体,好好教学。何况,毛主席
也说过:基本吃素,坚持走路,遇事不烦,心胸开阔,是保持健康的基本准则。


  第四代导演中的许多人,都是张客教授的学生。吴贻弓、丁荫楠、黄蜀芹、王
好为,后来都是转型期中国电影的骨干力量。留在学院里任教的谢飞、郑洞天、张
暖忻、韩小磊……都对他的培育之恩感念良深,大家都亲昵地称他为“客老”。在
50年代之初,张客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当时风华正茂,精力旺盛,执导
过《伟大的起点》和《红叶题诗》等影片,正处在上升时期。但由于组建电影学院
的需要,忍痛放弃创作生活,走上教学岗位。他送走了一班又一班的同学,看着银
幕上不断出现的熟悉的名字,心里有莫大的欣慰,也隐藏着暗暗的失落——桃李满
天下固然是人生的一种辉煌,但是作为导演的客老,又有一个热心好动的脾气,多
么想重执话筒奔忙在摄影场上,再热热闹闹地拍他几部片子啊。


  可是面对着文化革命以后第一个本科班,张客老师又全身心地奔忙起教学来。
他不但关心表演课的训练,也过问蒙太奇课的讲授和练习。


  电影蒙太奇理论也是导演系的一门主课。


  苏联是蒙太奇理论的故乡。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作为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对
电影艺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50年代以后,由于全面学习苏联,蒙太奇成为北京电
影学院一门比较成熟的专业课。


  这门课是由一位精通俄文,曾经给苏联专家当过翻译的女教师徐谷明担任的。
她是一个性子很急,说话特别快的女人。她常常提着一个很大的蓝子,里面装着讲
义、参考书、图片和很大的茶怀,一一放好在讲台上,就用连珠炮似的速度开始讲
课。她讲起课来目光朝着前上方而不看着同学们,语言不停地从嘴里流出来,使得
同学瞪着眼睛,追不上她敏捷的思路,更不知道怎么记笔记。有人说,她经常朝天
讲话,是因为她个子比较矮,苏联专家个子太高抬头抬惯了的缘故。她讲话像机关
枪似的又快又短促,是必须在中国、苏联两位专家一问一答之间用俄文或中文抢着
说完。结果,当她自己成了一位电影蒙太奇专家,要在课堂上从容有致地表达时,
反而克服不了这个习惯了。


  不管讲话的声调和快慢如何,徐谷明老师深受同学们的爱戴。她详细地分析各
类蒙太奇技巧,普多夫金的《母亲》、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瓦西里耶夫
兄弟的《夏伯阳》和吉甘的《我们来自喀朗斯塔得》。这些早期的苏联经典影片,
都成了佐证的实例。同学们贪婪地记录着她的每一句话,注视着银幕上的构图处理
和节奏表现。他们感到这才算真正的导演专业课,比起无休止的表演课来,收获不
知道要大多少。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8.12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