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KC (一定重修), 信区: Film
标  题: 第五代电影前史(16)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Jul  4 11:44:35 2002), 转信

第二章 苦读篇 (6)

------------------------------------------------------------------------
--------

  和导演系相比,摄影系78班的起步要规范得多,也刻板得多。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从1956年建系开始,就在前辈摄影家吴印咸的领导之下,
养成了从严从难的好学风。


  吴印咸是中国30年代左翼电影著名的摄影师。他当时拍摄的电影《马路天使》
(1937)是黑白片时代的经典之作。这部影片把上海贫民窟小人物之间的悲欢恩怨表
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他那时已经是一位风格鲜明的照相摄影专家。1939年他去了
延安,成了革命根据地的一位杰出的纪录片制作人。他运用荷兰导演伊文思赠送的
一台35MM单镜头手提摄影机和极其有限的一点胶片,拍摄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许
多革命家的珍贵资料,纪录了历史性的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还拍摄了延安时期南
泥湾开荒生产的历史性场面,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最困难阶段的许多史实纪录
下来。在当时十分简陋的技术条件下,这些胶片都是在延安窑洞里用手冲洗的。他
还用一架老式照相机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在抗日战争中援华牺牲的加拿大医生
白求恩的照片就是他拍的,白求恩在一座中国华北的小庙廊檐下,冒着炮火镇静地
给伤员动手术的镜头,成了中国新闻摄影中享誉甚高的精品。


  50年代从他被任命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并主管摄影系的第一天起,他就极其
严格的要求学生的基本功。他把照片摄影看作是电影摄影不可缺少的基础训练,要
求学生必须在第一和第二学年期间,在曝光控制和构图处理上,人人都要熟练掌握
,操作自如。从此,这种教学方法被保留下来作为摄影系的一个传统。当摄影系
78班学生进校学习时,吴印咸本人已经退休。但他的门生和助手张益福教授担任一
、二年级时的照片摄影课的指导任务,十分严格地贯彻着吴印咸本人的艺术主张。



  由于1978年招生时只有这一班学生,26个学生可以使用系里所有的照相器材设
备。照相机和放大机不算新式,但数量上很充裕,每人可以有一架照相机,每两个
人用一台放大机,印相机,测光表……等设备,胶片也由学院发给,这些器材的免
费使用,也许是中国电影学院和其他国家不同的特殊之处。虽然免费,谁也没有浪
费一尺胶片,都把它当作来之不易的珍贵资材。


  在张益福教授的严格要求之下,从灯光照明下的石膏像、静物、人像拍摄做起
,训练大家用光造型的各种手段。许多人过去从没拍过照片。在张艺谋的那本精工
表帧的照片影集面前,同学们都惊羡不巳,什么时候我才能拍到这个水平呢?


  全班年纪最小的学生是赵非。


  在刚开始时候,他的照相课成绩得了个3+(当时沿用苏联教学制度5分制)。
赵非犯了愁。他常常一个人在朱辛庄的田野里转圈、苦恼。这位在1990年拍摄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成为技巧纯熟的摄影师的年青人,至今还感触万千地回想起当
初的困难情景。“我以前从未拍过照片。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弄出来的。他们的照
片调子总是那么丰富,角度非常奇特。尤其是张艺谋。一入学他的那个装裱精致的
影集,就成了我们大家反复的观赏品,大家三三、五五地去了一群又一群,到他的
宿舍里看他的照片,精彩极了。象逆光下的大雁塔,经过影调处理之后的女孩子的
背影,白衣服和白背影连成一片,只有一条长长的大辫子,真是醒目极了。让人看
也看不够。我当时是很着急。什么时候才能拍成他那个水平?只能起早摸黑背着照
相机去练。有时一走就走上几个小时,为了找一个有意思的景致拍。为了拍出一些
角度奇特、与众不同的照片,我曾爬到首都钢铁厂的高炉上,在大烟囱上等候自行
车和人的洪流,一等就是几个小时。”他轻轻的笑出声来:“现在想想很幼稚,可
那时是非常认真的。”


  肖风——《一个和八个》时和张艺谋联合摄影,后来替谢飞导演拍过《本命年
》,为宁瀛导演拍过《找乐》的摄影师——回忆当时的情景,也很有感触。“我们
班里有好几个画画很好的,像顾长卫、侯咏和我,都有这种经历。画画可以用直观
的技巧去强调处理,画画是一种生命的投入。可是摄影不成,一按快门就是它了,
局限性太大。很长时间我不太安心这门专业,而是更喜欢画画。可以说,整个图片
摄影的两年中,我都很反感,只有真正进入了电影摄影,要靠运动手段和复杂的光
影变化来表现景物时我才真正喜欢起电影这门艺术来了。”


  那个时候每周有两次是暗房技术课。每逢这一天,摄影系的两个大暗房门口总
是挤满了同学们,还不到开暗房门的时间,大家就都排着队挤在门口。管理暗房的
教师来一打开门,就“轰”的一声涌进去,站到每个人的放大机前,一站就是半天
,有的人把馒头和咸菜也带进来了,午餐就在暗房里吃,到了下午该下课,该锁门
的时候,总是有人还放不完照片,赖在暗房里舍不得出来。


  “该结束了!请收拾好你的东西,要锁门了!”


  那位管理暗室的女教师总是和蔼的一遍一遍的催促,可是直到最后一个同学走
出暗室,天也已经快近黄昏了。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8.12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