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kira (描线描到发狂的我!!!!!!!!!!!), 信区: Film
标  题: 西方电影中的迷幻世界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Feb 27 14:08:14 2002), 转信


西方电影中的迷幻世界

                                                                 作者/林
文淇



   “把你最好的性高潮乘以一千倍也比不上嗑药的High。”

   《猜火车》(Trainspotting)中这句名言大喇喇地出现在电影广告里,相信不
仅刺激了许多观众去看电影的欲望,恐怕也偷偷诱动一些人嗑药的冲动。

   《猜火车》去看的人多,真正被吸引去嗑药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不仅是因为这
部电影对于嗑药的态度相当复杂而模棱两可(关于这方面我接下来会试着加以分析
),也因为嗑药的官方名称叫做“吸毒”,如果你相信的话,是既犯法又戕害身心
的双重恶事。

   这里我其实是希望在《猜火车》引发对电影中嗑药主题的兴趣之后,对于包括
《猜火车》的几部描写嗑药的影片略做讨论,谈谈电影如何刻划嗑药这个似乎充满
禁忌的迷幻世界。听说美国在经历八十年代极端保守主义之后,近年来嗑药文化有
重返校园的趋势,一方面嗑药的学生人口显著增加,另一方面英美文学界对于倡导
嗑药文化的始祖作家威廉·波罗斯(William Burroughs)与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等同属“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也重新开始感兴趣。这纯
属听说,没有什么根据,不必因此以为这篇文章具有什么学术价值。只是,如果毒
品会戕害身心,又可能让人被枪毙,实在有必要对它多了解一些。而电影作为这个
后现代社会中相当重要的大众知识媒介,如何来呈现嗑药也是值得关注的议题。

    处理嗑药主题的电影基本上可以从叙事观点上大分为外观与内观两种。前者是
由圈外人的角度去观看嗑药者或是所谓的“毒虫”(junkies)后者则是从圈内人
的观点去呈现这个文化。那些只是利用药物或毒品来衬托角色的文化或生活景况(
例如属于黑社会或是沉沦堕落)或是推动叙事情节(好让警探与黑帮兄弟能够合演
一出警匪动作片)的影片都属于外观一类;通常嗑药在片中也没有特别的象征或是
主题上的意义。九十年代两部甚受欢迎的美国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与《黑色追缉令》(Pulp Fiction)中对于嗑药都有相当程度的呈
现,是外观一类中较为值得讨论的电影。

   《阿甘正传》透过一个智能不足的小人物的观点重新检视美国五六十年代以降
的历史。那是美国一段充满各种文化、种族与政治冲突的历史。尤其是六十年代几
乎瘫痪美国社会的的越战与种族歧视的问题。影片非常刻意地避免呈现出偏向民主
党或共和党的左、右派意识型态,不仅阿甘一些不经意的行为被描写成例如水门事
件爆发的原因,他在这段历史中走来与一个接一个震荡全国的社会与政治历史事件
几乎都是擦身而过。透过他观众是完全看不到任何历史的反省(连他对亲身参与的
越战所发表的看法都正好被消音),简直是好莱坞电影缺乏历史深度的标准模板。
然而,《阿甘正传》虽然对于过去历史事件的态度都是模棱两可、暧昧不明,片中
与阿甘相对的角色珍妮所代表的意义却是再明确不过——一个自毁一生的嗑药沉沦
者。

    代表六十年代激进知识分子的珍妮可怜一生漂泊,一度想自杀,最后还得了爱
滋病而亡,无法与阿甘结合。观众并不知道她的行为其实反应六十年代对于个人、
性别、社会、政治等方面追求自由解放的激进理想。六十年代的问题与嗑药被隐隐
地划上一道等号,影片所不愿碰触的历史成了嗑药的问题,更与爱滋病连结在一起
。嗑药因此成了《阿甘正传》里唯一的坏事。人生或许像阿甘的名言所说的就像是
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吃到什么口味,历史或许就像片中的那片羽毛漂浮不
定,但是若是你要享有阿甘的幸福与财富,别嗑药。

   《阿甘正传》是好莱坞后现代主义对于历史怀旧的名作,加上计算机技术的配
合将过去的历史片段巧妙地拼贴在一起,却毫无历史的深度。《黑色追缉令》也具
有类似的后现代主义拼贴风格,也是带有一点历史怀旧的意味;所不同的是影片具
有强烈的嘲讽内涵,让观众能够从当代的新视角去回顾历史。《黑色追缉令》的原
文片名(Pulp Fiction)是纸质粗黄的那种廉价小说。这类小说在美国大众文化中
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夸张耸动的情节就像电视连续剧一样。导演昆汀·塔伦堤诺一
方面模仿这类小说并配以五十年代的音乐带给观众重温旧梦的怀旧快感,同时却以
比这类小说更夸张的剧情安排,透过对比来提醒观众廉价小说与电影本身的历史性


    因此,影片中邬玛·瑟曼嗑错药而休克,在约翰·屈佛塔的急救下才从鬼门关
被拖回的那段匪夷所思的情节,必须从这个后现代文化的角度去欣赏才能体会其中
趣味——屈佛塔与瑟曼的角色处在典型廉价小说情节中却遇到完全凸槽的结局。如
果说《阿甘正传》传达了九十年代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对于六十年代知识分子嗑药
文化的负面观点,《黑色追缉令》则是大开美国大众文化中想象黑社会与毒品之间
关系的玩笑。嗑药在这类想象中都是教人放纵、踰矩、违法的帮凶,特别又与性爱
联想在一起。藉由药物的帮助,不该发生的事往往不小心就会发生,因而更满足读
者的浪漫幻想与偷窥欲望。

   你看屈佛塔奉命去陪伴黑帮老大的美妻时体内的海洛因不正令他一片醺然,嘴
角带着满足的微笑?等候他到来的瑟曼在楼上不也正在嗑药?俊男加美女,当他们
亲密地用餐回来,观众莫不以为一段典型的《双重保险》(Double Indemnity)式
的致命恋情随时就会如干柴烈火般地点燃。就在这时候,瑟曼竟然又嗑药,而且嗑
错药,接着只见她鼻孔流血,嘴吐白沫,脸如殭尸,原本美艳动人,不时撩动(男
性)观众欲望的瑟曼,瞬时间被药物糟蹋得令人作呕。原来屈佛塔应该在性爱中愉
悦地插入她体内的阴茎,变成了他从毒贩手中接过来,在慌张与恐惧下插入她心脏
的那筒肾上腺素针(而且是带着长得吓死人的针管)。在《猜火车》里那位妈妈在
注射药物时,舒服而满足地说:“这比任何肉针【阴茎】都爽太多了!”我看《黑
色追缉令》里的邬玛·瑟曼在这种情况下大概宁愿选择屈佛塔身上另外那根针吧!



    至于能够透过内在观点去呈现嗑药的电影实在不多,专门探讨嗑药问题与文化
的影片就更少了。就连奥立佛·斯东所拍摄的《大门》(The Doors)都没有能够
透过六七十年代的摇滚巨星吉姆·莫里森的一生,对于嗑药、摇滚乐与那个时代背
景之间的关系深入刻划。莫里森的乐队“门”自许是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的信道,
其实反映出嗑药对于如伯罗斯这一类激进知识分子的意义与重要性。LSD等被称
为是“迷幻的”(psychedelic)的药物,在心灵层次上开启了个人日常感官经验
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在每一次的嗑药中引导你进入全然不同的视觉、听觉与感觉的
境界。“大门”或是“甲壳虫”等当时深受欢迎的摇滚乐队就有许多歌曲在歌词或
曲调上表达嗑药的状态与经验(如经常出现的High这个字),但是在

   加拿大导演大卫·康宁保根据威廉·伯罗斯同名半自传小说所改编的《裸体午
餐》(Naked Lunch),描写一个有嗑药嗜好的作家如何在写作与嗑药的幻觉经验
中再也难以分辨现实世界与迷幻世界,或许是极少数对于嗑药后的迷幻状态进行深
入刻划的电影。片中将文学创作、嗑药与性爱等迷幻经验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再
也无法清楚二分的迷离世界。(美国)中产阶级社会以理性为主体的诸多关于生活
、身体、创作等观点都在片中被质疑--生活经验的真实与虚幻、身体与精神的对立
、机械与生物的分别等等。例如片中化为肉身的打字机,正是颠覆佛洛依德认为文
学创作只是作家的白日梦的观念。文学世界不是脱离现实的虚幻,创作也不只是精
神的作用,而是与个人身体与(科技)社会中的人、事、物都有关连的活动与经验
。而在现有理性主义控制的社会中,似乎只有嗑药才能让人窥见这个世界的真相。
也就是因为这种对于理性之外世界的追求,威廉斯所属的“垮掉的一代”除了颂扬
嗑药外,对于佛教也具有极高的兴趣。嗑药与佛教?有没有搞错啊?其实仔细想想
,严肃的嗑药所欲追求的心灵境界与打坐冥想的境界并没有很大的不同。

   从嗑药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嗑药常常被看作只是一个人消极地在逃避所处的社
会现实的压力,可是嗑药也具有“脱离一个集体性的真实”、“抗拒集体性的公约
”的积极效力。《猜火车》可以说是将嗑药这方面的意义刻划得最细腻的一部电影
。在此之前,葛斯·范·桑(Gus Van Sant)在一九八九年拍了《追阳光的少年》
(Drugstore Cowboy,或译为《药店牛仔》),虽然也是以嗑药为主题,但是相较
之下就稍嫌薄弱。范桑的片子描述麦特·迪伦所饰演的年轻人带着女友与另一对副
手靠侵入药店与医院窃取药物来贩售与使用,最后决定戒毒的故事。全片是以迪伦
戒毒后被小毒贩殴打重伤,在救护车内的内心独白为框架,回想自己在生活中所经
历的“一场其实不会赢的游戏”。影片将迪伦一帮人局限在非常狭窄的空间里,除
了行窃、行抢或是与警察对上之外,与外界社会几乎完全隔离。嗑药对这群年轻人
而言是逃避现实生活的无意义与不确定性的方便之门。

  《追》片一方面真切地透过他们的观点批判现代工业社会所造成的疏离感(麦特
·迪伦戒毒后从事既刺耳又单调的机械钻孔工作与几乎永远空荡荡的周遭环境作为
表征),另一方面却也感叹嗑药文化已经在六十年代之后被滥用而丧失了原来严肃
而积极的效用。威廉·伯罗斯在片中客串饰演的那位引导麦特进入嗑药世界的“毒
虫牧师”,其实就是他自己。影片中有一景是他熟稔地筛选迪伦送给他的一袋药物
,只从其中挑出一瓶,然后影片刻意以特写呈现这瓶药被他置于圣经上(嗑药的神
圣)。已入凋零之年的牧师最后从楼上窗口看着被毒品小贩殴成重伤的迪伦被救护
车载走,然后静静地拉上窗帘。二个嗑药世代的对比再强烈不过。

  《追阳光的少年》(不是我爱嫌,这真的是其烂无比的译名)中被隐约象征的美
国现代工业社会,到了《猜火车》变成了如假包换的英国后现代、后工业社会(苏
格兰的爱丁堡)。年轻人与社会的疏离感与失落感依旧,但是在《猜火车》里这些
感觉与景况的罪魁已经变成是充斥着消费商品、以中产阶级为主晚近资本主义社会
。影片如舞曲般的节奏反讽出这些都市年轻人被这个贪婪追求物质生活的社会脉动
所驱使。低角度的摄影视角迫使观众必须以他们的角度来重新体验这个社会。“选
择生活”、“选个工作”、“选个事业”、“选择你的未来”这些家庭与社会最惯
常对于年轻人的期许与勉励在片中严厉被质疑为除了服务资本主义外毫无意义。片
中主角马克在影片开始说“我选择不要去选择生活。为什么?没有什么理由。当你
有海洛因的时候,你还需要什么理由。”这表面听起来像是因嗑药而沉沦,但是在
他细数所谓“生活”只是一连串消费商品的组合时,影片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所颂扬
的中产阶级生活的空洞与贫乏,其实做了再明显不过的严厉批判。

   生活在这样一个商品化、统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意义何在?更何况资本主
义所衍生的殖民主义,使得苏格兰在英国的统治下,连自己的文化都已丧失。影片
中有几处刻意强调英国殖民主义也是剥夺这群青年生活意义的帮凶,更嘲讽以主演
007闻名的好莱坞电影演员肖恩·康纳利几乎成为苏格兰的文化代表。马克等苏
格兰青年对于生活焉能不悲观。因此嗑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不仅是逃避,同时
也是对抗。在没有力量与可能去改变这种社会的情况下,唯一的抵抗就是弃绝,透
过一颗药或是一管针,将排斥你的整个社会排斥在外。但是,《猜火车》并不一厢
情愿地颂扬嗑药的反社会文化。马克等人生活的失序,所处空间的脏乱,甚至导致
婴孩的死亡与致命的疾病,在影片中同样令人痛心。片中马克为了两颗鸦片塞剂随
腹泻落入全爱尔兰最脏的厕所里,情急之下一头钻入才刚装满自己屎尿的马桶后,
竟然优游在清澈透明的海水中的超写实片段,深刻地表达了这群嗑药的青年透过嗑
药所找到的一片美丽自由的天地,其实是在多么污秽与被排斥的社会角落建造出来
的。

   如何在这两个社会的极端之间找到出路?《猜火车》并没有答案。故事最后,
马克毅然决然地偷走与同伴贩毒所得的钱,告别嗑药、拋弃旧日“不好的自我”,
满心充满期望地要利用这些钱“选择生活”,他微笑地透过旁白对观众说“就像你
一样,工作、家庭、他妈的大电视、汽车、洗衣机、CD音响、电动开罐器、健康
、房贷.牙医保险...然后等着翘辫子。”影片巧妙地让马克此时昂首阔步地要
走过象征两种生活区隔的一座大桥上,他不知道的是,桥的两边其实视同一种生活
的两面。

  不论是外观或是内观,电影中对于嗑药的呈现其实都充满值得探讨的议题。所以
千万别让电影透过光影所营造的迷幻世界或是药物所带来的迷幻世界所迷惑,而忽
略了这二者背后复杂的文化与社会意涵。


附:                     猜想大麻    作者:林白


    一个不吸烟、不喝茶、不喝咖啡的成年女人,为什么会对大麻感兴趣?这是一
个谁也弄不清楚的问题。我对这个非法的名词向往已久,它的领地是另一重神秘的
黑暗,与剧场中的黑暗有相同之处。它分离常态,将日常生活驱赶到黑暗之外,让
我们感觉不到它们的喧嚣、纪律、锁链一样的环节。我们轻身遁入黑暗中,这重黑
暗就是我们内心的宁静(一切内心的渴望、风暴、呻吟,只要它真正来自我们的内
心,它就是一种宁静),在离现实生活咫尺天涯的一个隐秘的地方’,香气在浮动
,它从容地到达每一个大麻爱好者并且变成他们脸上恍惚的神情。

    香气在空气中浮动,在人体内进出,就像在剧场中第一道铃声响过,寂静的气
流侵入到场内,人们不再说话,脸上出现期待的神情。香气的出现犹如这道铃声,
它只被那些经过挑选的人听见,它寂静地潜入这些人的心中,附着在他们的皮肤上
,他们深深地呼吸,他们在香气中犹如鱼在水里,任何东西都不能挡住这种呼吸。


   香气从一种丑陋的东西上散发出来,黑色的、小颗而圆的东西,由较硬的膏状
物构成。如果点火加热,香气骤然浓郁。黑而小的膏状物犹如一种奇妙的花蕾,火
是另一种浓缩的阳光,它使那黑色的花蕾骤然开放,香气就是它巨大的花瓣,布满
人的嗅觉,热烈而辉煌。这种难以言说的浓香使我想到另一种艳红的颜色,这正是
它自身的花朵。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被称为罂粟花的花朵是在一片神秘的红土高原,
在蓝天红土之间,层层薄如蝉翼的花瓣在明亮的阳光中跃动、飘浮、闪烁,红得无
比妖艳,夺人心魄,它们就像一些在天堂和地狱都熔炼过的花朵,既纯洁又邪恶,
这个世界最精美最深刻最神秘最不可理喻的东西,都以气体的形式到达这片荒僻无
人的红土高原,它们携带着叛逆的红色(那是一种我们不易觉察的物质,它遍布在
空气中,既冷静又热烈,只有它们高度凝聚,我们才看出来并感受到它的力度与危
险),能纷纷抵达这些花朵,薄如蝉翼的花瓣,因为它们的高度集结而浓红欲滴,
无论在近处或在远处,我们都能看到这片花朵在太阳下散发出漫天的红光。

    这时香气已经抵达了我们的神经,它驱动我们浮出黑暗,浮到迷幻的光线中。
正如在剧场里,大幕已经拉开,我们的身体停留在黑暗中,灵魂飞离了肉身停留在
舞台的亮光里,附着到人物、布景和道具上,通过它们,我们再次看到的世界变得
稀奇古怪。

   这时我们完全不知道我们自己是谁,我们有什么必要知道自己是谁呢?我们正在
飞翔,身轻如燕,气流的磨擦声掠过我们的耳边发出呼呼的响声,我们的头发已被
扬起,与我们飞起的身体成平行状态,奇幻的光线在我们的脚下哗啦啦地坍塌,整
个世界缩小成一粒黄豆。

    梦境是一种飞翔,看电影看戏是一种飞翔,创作是一种飞翔,吸大麻是一种飞
翔,它们全都是一些黑暗的通道,黑暗幽深,我们侧身进入这些通道,把世界留在
另一边。

大 麻
来源:基源植物为印度大麻(Cannabis Sativa L.Var India Lamarck)生长于温带
或热带气候。

性状:一年生植株为单一经草本,主根明显;多年生植株形如灌木,以枝及根须为
主;茎直立,密生细柔毛,掌状深裂复叶,互生具长叶柄,茎下部叶对生,小叶
3~9枚,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粗锯齿,上下表皮有钟乳体及腺毛。雌雄异株。主要
成分富含于叶及雌花。大麻植物顶端之树脂分泌物干燥之大麻制剂,在中东及北非
地区称为Hashish,为含大麻酚浓度最高者。

滥用方式:吸烟或烟斗抽吸。

毒害:使用初有欣快感,剂量增加会引起懒散、意识混乱、无方向感、时空扭曲、
动作协调差、记忆、思考、注意力、判断力下降,称为"动机缺乏症"。在生理上会
造成频脉、发汗、眼结膜红肿、步履不稳、眼球震荡等影响。较强之Hashish制剂
常有幻觉及精神病反应。精神分裂症病人如吸食大麻则会使精神病症状加剧。大麻
被认为是海洛因、古柯碱等强烈药物中毒者的入门药物,常与酒精合并滥用。


--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7.12]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