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d (cd), 信区: Film
标  题: Liar专栏:《和你在一起》(二)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Oct 23 13:13:33 2002), 站内信件


                     Liar专栏:《和你在一起》(二)
                  2002年10月23日09:32:09 网易娱乐 Liar


Liar专栏:《和你在一起》
三、关于声音

  五十年以后我们再回头去看《和你在一起》,会有什么感觉?

  我们还会不会注意片子里江南一个厨师家里的灯具是“Ikea”的牌子?还会不
会注意到刘佩琦为什么自己不抽烟身上却带着一个Zippo的打火机?还会不会觉得
这个片子在现实的语境下牵强附会?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比如《河东狮吼》里
的皇帝穿的跟舞蹈演员似的,我们就不会有太多意见,所以我们毫无疑问的,对现
实真实语境的渴求突破,已经过多的转移到了电影的头上。

  我再举一个例子,《钢琴课》,如果这个片子不是澳大利亚人拍的,是中国人
拍的,故事发生在海南,钢琴也在荒岛上,弹出来的曲子一样动听,情节发展一样
的煽情,故事发生的年代就是2001年,你会怎么看?你会不会问这女人是从哪儿出
来的,是在哪儿学的钢琴?荒岛上为什么会有那么浪漫的男人?你会不会拍着桌子
骂导演不尊重现实?也就是说,你还会感受到影片里弥漫的那么纯粹的情绪吗?很
简单,很大程度上我们对外国影片的赏识,有一个因素是我们的意识自动剥除了环
境的限制,因为我们不是澳大利亚人。

  这包括陈凯歌在内,他在访谈里把《Billy Elliot》拽出来和自己的片子比较
,很不靠谱,人家土地上的片子自然有自己生长的土壤和语境,你这么简单的把两
种环境里的片子和人物拿出来比较,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操作的层面上,这是授人
以柄,这是不够聪明,这是什么?这是缺乏张献民老师所说的,政治斗争的经验。


  看,我说到这里了,我想说什么?我想说的就是直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关于
影片的争论,怎么就统统集中在陈凯歌一个人的身上?我在想我们心灵里可能是有
一些被压抑的部分转移到了电影的头上。比方说《和你在一起》里的小提琴神童,
他是谁生的,是不是劳动人民生的,这很重要吗?他妈妈就算是高干子弟难道不是
普通人了吗?就算他不是一普通群众的小孩又怎么样呢,这片子莫非说的是音乐家
的出身问题?看电影的时候把阶级论也运用进去,这可能是中国观众最富有民族特
色的视角。

  我又看到王崴说为什么她是一个妓女但是她不存钱,我觉得这个问法比较没有
边际,推广开来说,这种讨论也只限于个人感受,一旦扩展成争论,就没有意义也
不会有结果,比如你问这妓女怎么不存钱,那我可以问你妓女为什么一定就存钱?
莫非你认识的妓女就都存钱?我们每个人所认知到的现实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局限?
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别人的局限当成Shit,而应该看到别人的局限里,有自在的价值


  我还觉得这里面有一些误会,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是所谓“关注普通人的情
感”的“艺术主张”,是陈凯歌和媒体以及观众自己共同造成的,因为我很奇怪的
看到媒体纷纷在说陈凯歌这回放下了艺术家的架子,这是什么?公审大会?公审一
个艺术家是否有正确的创作观?我必须很严肃也很诚恳的说一句,去你妈的,但不
是对陈凯歌说,而是对一些从小生长在教育体制下现在长大了就以为自己已经成了
人民代表民主先锋其实骨子里摆脱不了“政治正确”最要命的还总拿着艺术做幌子
的人。另外一边,是纷纷起来痛骂陈凯歌其实没有放下架子的人,这些人其实是同
一面镜子的另一边,同样是对导演的盲目追随,不然为什么一个导演拍部片子居然
会引起一种亲近感,仿佛是一个阵营里来了一个贵族,啊,他终于成平民了,我好
高兴哦;要么就是另外一边在说你不要以为他放下架子他靠近生活靠近现实了,你
看他这片子其实好虚伪哦。

  有劲吗?你在政治上有要求吗?你希望民主吗?你希望电影制度改革吗?你需
要自由呼吸吗?你需要那些审查的人放开手吗?那么你就直接明白的说出来,要么
你就干脆什么都别说自己消化,而最好不要把这些意志扭曲着投放到别处,正是这
些,正是我们内心这些压抑的部分太多,正是人们生活中的不满太多,又不知道选
择什么样的渠道去疏通,所以对电影的要求和标准才会如此繁多如此沉重如此牵扯
』会有结果,比如你问这妓女怎么不存钱,那我可以问你妓女为什么一定就存钱?
莫非你认识的妓女就都存钱?我们每个人所认知到的现实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局限?
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别人的局限当成Shit,而应该看到别人的局限里,有自在的价值


  我还觉得这里面有一些误会,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是所谓“关注普通人的情
感”的“艺术主张”,是陈凯歌和媒体以及观众自己共同造成的,因为我很奇怪的
看到媒体纷纷在说陈凯歌这回放下了艺术家的架子,这是什么?公审大会?公审一
个艺术家是否有正确的创作观?我必须很严肃也很诚恳的说一句,去你妈的,但不
是对陈凯歌说,而是对一些从小生长在教育体制下现在长大了就以为自己已经成了
人民代表民主先锋其实骨子里摆脱不了“政治正确”最要命的还总拿着艺术做幌子
的人。另外一边,是纷纷起来痛骂陈凯歌其实没有放下架子的人,这些人其实是同
一面镜子的另一边,同样是对导演的盲目追随,不然为什么一个导演拍部片子居然
会引起一种亲近感,仿佛是一个阵营里来了一个贵族,啊,他终于成平民了,我好
高兴哦;要么就是另外一边在说你不要以为他放下架子他靠近生活靠近现实了,你
看他这片子其实好虚伪哦。

  有劲吗?你在政治上有要求吗?你希望民主吗?你希望电影制度改革吗?你需
要自由呼吸吗?你需要那些审查的人放开手吗?那么你就直接明白的说出来,要么
你就干脆什么都别说自己消化,而最好不要把这些意志扭曲着投放到别处,正是这
些,正是我们内心这些压抑的部分太多,正是人们生活中的不满太多,又不知道选
择什么样的渠道去疏通,所以对电影的要求和标准才会如此繁多如此沉重如此牵扯

------------------------------------------------------------------------
--------

四、关于建议

  对于媒体在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衔接,我觉得前期的宣传其实有一个讲究度的问
题,从制作方到媒体,有理由至少注意一下宣传不要过火,宣传点和影片本身有没
有错位。

  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不能不要总采访导演总把他一个人抬出来说话?导演又
能不能给观众一点自己感受的空间而不要阐释的过多?关于商业上的事情能不能让
靠谱的人出来说话,比如发行人?剧本的创作者不是还有一个人吗?他人在哪儿呢
?能不能把他挖出来说说体会?我们不要把导演抬的太高看的太紧要求他样样全能
要求他什么场合什么话都要说,他应该只负责把影片拍好,其他方面的事情应该交
给各个位置上的人来处理。
------------------------------------------------------------------------
--------
五、关于看电影

  大多数人,我相信,他们都有自己的快乐。

  所以我还是有点遗憾,因为我发现,我们的气氛,还远远没有到达允许每个人
都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的那样一种宽容,但我相信它会到来。

  我记得自己以前看《纵横天下》看《古惑仔》看的很开心,周润发很有型郑伊
健那么帅陈小春多么酷黑社会多么的让人动情,即使现在再看,我还是很开心。

  所以我现在,不太开心。

  你快乐吗?你内心到外在的渠道畅通了吗?你真的是为了精神的享受在看电影
吗?你真的体会到电影的初衷而没有受到干扰吗?作为一个彻底的观众,你自己放
松了吗?你反省了吗?你自知了吗?你反对了什么,但你看到别人建立的艰难了吗
?你试图打倒什么,但你有把握给出一个更好,更清新的吗?

  所以快乐又何尝那么简单过呢。

  有人说爱电影的问题,我听到有人说,他们不是爱电影,而是爱电影之上附着
的别的东西,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认为我们都爱电影,但是爱的途径不一样,爱
的方式不一样,爱的初衷不一样,爱的感觉也不一样,而最让我觉得遗憾也最无可
奈何的是——

  正是爱,让我们分离。

Liar/秋末初冬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6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