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mear (失落的无名者), 信区: Music
标  题: 相见时难 《别亦难》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Apr 30 14:23:13 2001), 转信


                          相见时难 《别亦难》

   一直很喜欢中国历代的诗词,小时侯便常常不知其深意只管背下来,到了物
欲的现在,大多只存在于抽屉里自制的用幼嫩字体抄录的词选……

  只是不变的是一直很留意用诗词谱曲而成的歌,无奈经典太少,不是过于阳春
白雪就是改编的过于面目全非不伦不类……这其中成功的,我觉得大约有二,一是
邓丽君83年专辑《淡淡幽情》中源自苏轼词作《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二
便是徐小凤88年《别亦难》专辑中来自立商隐诗作《无题》的《别亦难》(试听)。


  前者非常常见,也被几多翻唱,不用多言,而徐小凤的《别亦难》似乎年轻一
点的朋友已经很少知道……

  这首歌其实没有象《但愿人长久》一样引用全诗,只是截取了前面四句"相见
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而舍弃了
后面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样的目的,我猜测是因为《别亦难》作为一首流行歌曲,适合简洁明了抒情,
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通俗易懂,原诗后面几节,毕竟太有文学性,也不适合发音演唱


  如果是李商隐的原作已经使这首歌成功了一半,那么,最不容易也最令人钦佩
的,就是谱曲了。因为在浩瀚的中国古代诗词中,出色的名句绝句佳句很多,但是
可以有胆量有能力为其谱上曲,并同样出色的,实在罕见。而这首《别亦难》,正
是我们最熟悉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祝英台》作曲之一何占豪先生的作品!

  记得当时年纪小,先在广播里听到这首歌然后才找到词曲介绍,在见到何占豪
的名字时候,倍感惊讶,甚至怀疑是否是同名同姓者……可是,又想,依照歌曲的
优美婉转,这真的便是《梁祝》的何先生吧?于是这个疑问,一直留在少时的我心
中……

  是很久之后,才偶然看到一篇关于何先生的采访中提到这首歌,说他是专门为
徐小凤谱的这首曲,还为此担任过徐小凤的演唱会的嘉宾……

  这几行字,虽然揭开了一个疑问,但是关于这首歌的由来,关于这香港的乐坛
大姐怎么样请动了内地的乐坛泰斗,我小辈还是没有能力知道其中详细的经过,便
只用自己的耳朵享受这绝佳的作品吧……

  如果说已经有了这般的词好曲,那一定还须得有一个好声音!

  如果说邓丽君婉转或者是王菲梦幻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没有苏轼
的豪放,但也有"我欲乘风归去"的轻盈,那么这首徐小凤的《别亦难》便是强调婉
约与深情。

  而这首《别亦难》,以古筝的拨弄开始,并一直若隐若现的贯穿全曲,古典美
已先先盈然而出。加上徐小凤雍贵大方的磁性声线,温润如一匹完美的玉一样的声
音,演绎这么一首古诗改编的流行歌曲,一样的顺畅自然而富含感情,非常完美贴
近谱曲贴近原诗。细想起来,这么一首成功的歌曲,这么多年之后依旧只有小凤一
个版本,也有唯她独尊的意味了……

  在我的拙耳听来,小凤的声音比较深厚含蓄,她的歌声没有很大的波动,而是
平滑如湖水,在外表的安静中蕴涵千里波涛--可见这样演绎出来的分离,虽然没有
"晓来谁染枫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悲戚,却蕴涵着坚定的山盟与海誓。

  于是,每次听这首歌的时候,常想,哪样更好?在面对离别的时候?

  是只管欲生欲死的悲痛,还是怀有希望的等待?

  当然是有希望更好……既然是"相见亦难别亦难",那我们且珍惜相聚以等待不
可避免别离,且各自珍重以等待终会到来的相聚。

  回忆第一次从充满杂音的广播里偶然听到这首歌,已经过了10余年,这其中不
凡分分和和,而徐小凤的声音一直没有远去,不过是从磁带到了CD到了发烧碟……


  好的东西尤其是歌曲,总想和人分享,于是推荐大家再来听一遍《别亦难》罢
,也许每个人都可以听出自己的相聚和离别……


--
真正受过伤的人,才知道疤痕也是有生命;
真正爱过、关怀过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管道通往人性,
才终于了解他们自己原来也逃离不了那个摆布她的命运!!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