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ary (彦), 信区: Music
标  题: 校园民谣歌手赵节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May 15 22:01:46 2001), 转信

    校园歌曲会一直存在——访校园歌手赵节

记者:我听过你有过一张专集《校园歌谣》,这些歌曲是你平常逐渐创作出来的还
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创作出来的。
赵节:其实基本上是慢慢的积累,怎么说呢,其实你说这几种情况都有,如果要说
积累的话,《文科生的一个下午》的词是我高三的时候写出来的,但是当时是写成
一首诗,为了描写一种繁忙的学习之余的心态,但是《校园歌谣》里面收录的歌曲
大多是93、94两年里面写的歌,也就是我大二和大三的两年。
记者:您发表这样的歌曲是经过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赵节:是这样的,我原来上学的时候,特别喜欢拿着吉他在走廊唱歌,很多女同学
叫我走廊歌手,还有很多时间在草地上或者马路边,弹着吉他和一帮喜欢音乐的朋
友一起唱歌、喝啤酒。当时因为广院(北京广播学院)还有很多早几届毕业的学生
经常回来看看自己的师弟师妹,参加舞会什么的,其中有一个朋友已经毕业四五年
了,在外面认识一些社会上做音乐的朋友,我们有一次一起弹吉他唱歌,后来就再
没有联系。后来他旁边有一个制作人说想做一个校园歌曲的东西,后来他就推荐了
我。然后这个制作人就到了广院,当时有一个好朋友是广院88录音棚的,就给我
录了一首《我的最爱》的小样,然后我就在他的汽车里给他听了,然后他问有没有
别的,我说还有,然后就跑到一个很旧的教学楼里,我弹着吉他给他唱,然后他就
说特别好,后来第二天就约我到了录音棚把我的歌都录了小样。就这样,在当年7
,8月份就发表了。
记者:您写歌是先词后曲还是先曲后词呢?
赵节:都有,象一般的歌还是词的比重大一点,但是象《文科生的一个下午》就是
曲子先出来的,然后翻以前的本,就翻到了高三写的那首诗,发现很合适。
记者:在你还在校园的年代,你感觉象你这样自己写歌或者是用音乐表现自己,或
者是写诗什么的,这样的学生多么?
赵节:我觉得挺多的,我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94年的5月12日,在北京工业大
学,有一个“北京高校自创歌曲演唱会”,有清华的,有北工大的,有我们广院的
,还有中财的,民族大学的,很多的歌手。这个活动是北工大自己组织的活动,去
各个学校联系,就这些人的作品就开了一台晚会,如果真的让大家把自己的东西都
唱完的话,我估计开5个小时都不够。
记者:你感觉你是在多大的时候对音乐开始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我觉得这个东西
不是可以学来的。
赵节:其实我以前跟朋友开玩笑说我会说话的时候我就会唱歌了,如果让我父母来
说他们也会这样说。听我爸说,我小时侯4岁左右的时候,因为我爸是老师,有些
活动就请“赵老师的女儿”去唱歌(笑),我就提着小板凳上台,一鞠躬,然后站
在板凳上唱歌。后来写歌的话,我一直以为我写歌是大一开始的,但是后来看毕业
纪念册,在初三毕业的时候,有一个女孩给我留的言,才想起来我在初二的时候就
写歌了。
记者:你的这种音乐的天赋,或者说感觉,是受了什么环境的影响么?
赵节:那就是受了家庭的影响,我爸爸是学中文的,对乐器很有天赋,乐器只要摆
在他面前,不用教他自己就能摸。我妈妈在很早以前在中国广播合唱团,就是银河
少年儿童合唱团的前身,我妈妈从小就在那里唱歌。很早的时候我记得还没什么娱
乐活动,就是我爸爸拉着手风琴,我妈妈带着我妹妹在阳台上放声高歌。
记者:你的音乐方面的知识,受过专门的训练和学习么?
赵节:没有。我学吉他大概是初中的时候,我爸爸拿回来一个人家废了的,只有三
根弦的小提琴,我就象拿吉他那样拿着它,然后就能弹出歌来。后来我爸带我去家
里的朋友他们家,他们家墙上挂着一把从苏联拿回来的吉他,让我特羡慕。后来我
爸说如果你能考上重点高中,就给你买一把吉他,后来我就特努力,结果最后就如
愿以偿得到了一把30块钱的吉他,这把吉他现在还在,11年了(笑),后来我
是买了一本书来学,弹弹也就会了。我觉得音乐是一种感觉的东西,也许我记谱记
得还不准呢。
记者:你感觉你上学的时候,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里面是否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赵节:有,大学里就是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文化的东西,我的印象是这样的。尤其是
在广院这些艺术院校里,学生没有太多的压力,比清华轻松很多,有一个很好的空
间,学生可以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吸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说在广院如果晚上熄
灯了,有人在走廊里唱歌,不会有人表示不理解,他们愿意感受这种氛围。
记者:以前清华也是这样,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感觉这种东西好象突然全都消失了

赵节:对,前两天我们聊天还说呢,现在三年就是一代人。我是91级,比如说我
和你们学校的高晓松,虽然他比我大3级,但是我们在一起可以谈的来,大家的观
点可以达到共识。但是从我毕业后,95,98的人,可能做在一起想法就太不一
样了,因为现在比较开放了,大家接受很多新的东西,冲击特别厉害。我觉得现在
的校园不太清醒,好象浮躁的,烦躁的东西多一些,这样不太好。
记者:你感觉从你毕业以后,再看大学里面的东西,和你们那时候相比,大学里的
音乐氛围和校园文化和当初的差别有多大?
赵节:我觉得差别挺大的,我觉得现在学校受社会的影响太大了,以前管大学校园
叫象牙塔,但是现在没有一个校园象象牙塔,它和社会接得很紧,现在的学生对于
功利的追求比我们那时候多的多,我觉得我们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比较单纯,知道去
好好去学习,享受四年的好时光,但是现在好象没有这种概念了,我是这样感觉的
。我其实现在对学校不是特别了解,前一段时间广院45年校庆我回去了,就觉得
这个学校和我以前在的时候不一样了,变漂亮了,但是人却变冷漠了。我感觉我们
当时的校园和社会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明显。
记者:能概括一下你们那时候的校园歌曲吗?
赵节:校园民谣在当时为什么比较红火是和当时人们的心态有关系的,为什么《同
桌的你》不仅是校园里的学生喜欢,是和社会上的人们一种怀念的心态有关系的。
当时的的校园歌曲大部分大部分都是在怀念一种纯真的东西,稍微带一点忧郁,基
本都是这样的。当时我们这些一批创作者里,包括高晓松、郁冬等人,基本上都是
受罗大佑的影响比较深,我们当时都喜欢唱什么《恋曲1980》什么的,大家都
特投入,而现在估计是看不到了。当时这一批校园歌曲还是受了很多台湾校园民歌
的影响,主要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溶在了血液里,再加上当时学校氛围的影响,
最后就形成了我们这一代创作者的影响。
记者:那你对今后的校园民谣有什么看法呢?
赵节:现在的校园音乐可能从音乐性上更丰富了,但是其实表达的内涵和原来还是
一样的,而且我一直认为只要有学校,就有校园歌曲的存在,因为作为学生,他需
要有蓝天,需要有草地,需要有同桌(笑),所以校园歌曲会一直存在,只不过是
有没有被商业利用的区别。
  本访谈由清华大学广播台“纯真年代”节目组和本站共同制作。

--

                     在阳光里我无法抑止伤感
                     在音乐里我只能无力呻吟
                     我从来没想感动得谁流泪
                     只是希望现实能和音乐一样迷幻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4.12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