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mear (重新认识自己), 信区: Music
标  题: 东方西方—女人爱唱英文歌(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May 29 12:28:15 2001), 转信


                       东方西方—女人爱唱英文歌


少时看一部香港电视剧集,叫《浮生六劫》,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故事,一家子
三个小孩,依次为京生,沪生,穗生,名字里镶以三个城市的简称,记录着他们一
路南下香港的历程。其中穗生由张国荣扮演,冬天穿着缎子小棉袄,满不在乎嗑着
瓜子,才十七八岁光景,骨子里就透出一种冷冷的慵懒。夏天他留起头发,拨弄吉
他在酒吧唱歌,一首一首唱的都是英文。呵呵,七十年代,那时候香港年轻的歌者
可不只有英文歌唱来?温拿什么的,全都一样。

  后来有了本地原创的粤语歌,然而产量跟不上需求,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于是
大量"拿来"欧美东瀛的曲子,填上粤语歌词,一整套工序,不甚吃力,却极其讨好
。估计那时侯的歌迷尚未超越温饱线,但求歌曲养耳,英雄不问出处。至于追求原
创精神,深究文化内涵,那是乐坛沸沸扬扬好一阵子,大伙世面也见过了,口味也
叼了,兴趣也上了各自的轨道了,总而言之奔了小康以后,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的。

  再后来,稍微听了几年歌的人,眼界宽了,一听知道某一首歌是翻唱的,早露
出不屑的神情,仿佛歌手捡的只是一件洋垃圾。而采用内地音乐人的作品,却很值
得引以为豪,强调内地地大物博,人才济济,顺便指出弹丸之地有能源枯竭的危险
,代为担忧。潜意识里固有的优劣标准,一时表露无遗。

  葡萄酒瓶子装内装中国米酒,不再时兴,那还是老老实实装回葡萄酒吧,注明
严格遵循产地配方和酿造工艺,原汁原味即可。于是歌手一不做,二不休,也不用
麻烦填词人改编了,英文歌原来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唱出来,避免了拿到中文乐
坛论理,又显示自己的修养和实力,都是自己喜欢的歌曲啊,精心挑选了才拿来翻
唱的。如果说早先选择英文歌是饥不择食,现在则是尝尝鲜。听众也十分买帐,因
而唱片成功地取得了国内歌迷和英文歌迷,本土亲切感和国际品位之间的微妙平衡
。也许还保有一丝冲出亚洲的希望不定。英文在全世界的通行证权威地位无庸质疑
,瑞典的ROXXETTE,冰岛的BJORK,讲法语的CELIN DION,讲西班牙语的RICKY
MATIN,不都得先唱英文,拿下英美等于拿下世界。

  我是个没心没肺的歌迷,在承认自己喜欢听中国人唱英文歌之前,先得换上我
那些尖酸刻薄的朋友的脑子,想想可能遭受的谐谑。就这样我也还喜欢,喜欢就是
喜欢。理论在外面编织着有力的细密的网,可是它们管不住我的心。

  的确在齐豫那里,推出英文唱片是因为优秀中文作品匮乏,制作难有突破。我
们却得以听到她的那些曼妙的英文翻唱作品。原版的story,vincent,memory等,
与翻唱并排一比,高下自见,但是我们很武断地:那是齐豫啊,她的嗓子是这样的
,她的吐气是这样的,她的发音是这样的,她的唱法是这样的……没有什么英文歌
,没有什么原人原唱,有的只是齐豫,全是齐豫。

  齐豫选择的多是民谣民歌,和她的中文歌保持精神上的一致。她整个人就在民
间散落着,象凌晨的白露,白雾,天使的信物。她的最好听的两张英文唱片,一张
是《LOVE OF MY LIFE》,一张是《C'EST LA VIE》,前者一如封套的淡紫色,把
平稳庄重的古典乐高高的,轻轻的托起来,把现实中厚实的山林移植到梦境里,与
其说是一生的爱,莫若说是如梦的爱,歌词用的多是他者的角度,"你"不是那个"
你","我们"也不是卿卿我我的我们;象是聚焦在一个舞台,一束光柱打下来,闪
亮的彩色的布景戏里戏外,虚虚实实,永不知道,永不知道帷幕外面的离去,帷幕
外面的爱,歌者的世界囿于黑暗绚丽的剧场,可是在她的歌声中听者却似乎全都摆
脱了地心引力,一任衣袂飘飘,缓缓行于烟雾之中,烟雾以下看不见水平如镜;后
者一如封面多了淡橘色,暖暖的人间气味,最贴心的私语,十七岁的回忆,一点点
小细节,心里闪过的细微的念头;或站在桥上倾吐,最纯粹最认真的倾吐,连自己
都抽离了的倾诉,对象可以是雾,是树,款款行来,碰到什么就是什么;或者跪在
教堂祈祷,纤尘不染,接近华光四射的天堂,然而到底是人间,一双脚觉出地面的
温润与冰凉,身边燃点着小小烛火,婚礼,葬礼,洗礼之地,而这就是人生,歌声
在窗户外面盘旋,混合着早晨的花香,清凉,新鲜。

  这些唱片适合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聆听。气氛切合的时候是渗透与和谐,完美
,当然。气氛不怎么切合时则形成对照,促使喧嚣往沉静安宁的方向转化。水一样
的歌声,可以降火,可以洗涤,但它不是药,不是工具,如果没有心,它什么也不
会是。这些歌以数据的形式被囚禁在薄薄的唱片里,窄窄的音轨里,等待着你的释
放,等待你的一点挂心,关心。

  提到齐豫,人们常常连带地想起潘越云,两个人气质都带点异域风味,倒蛮适
合唱英文歌的。只是阿潘的声音象是先得跨过一道无形的门槛,才由一双手稳稳从
喉头送出来似的,歌中情感的处理则与中国母亲对儿女的倾注类似,始于于长久的
迫切的注视,温情激荡在心间,终于也就止于悠长的凝视,有时会让人不耐烦。


  林忆莲也出过几张张英文专辑,如《I SWEAR》和《WHAT A WONDERFUL WORLD
》(日文专辑也有一张叫《SIMPLE》),还有和张国荣一张《From Now On
Featuring》。BABYFACE风格的节奏布鲁斯,小小的转音,停顿,轻巧流行,感觉
淡淡的,新生的竹叶子轻轻刷着脸,自行车轮子悠悠骑过去,没怎么留下记忆。太
规矩了,规矩的小花腔,规矩的小出格,想想是不是李宗盛惹的祸?话又说回来,
里面的歌听着也十分舒服受用的,一首《I will always love you》,还是有着东
方女性的含蓄和轻柔的。《Take a bow》里她也作也点点改动,使之更黑。与原唱
比起来,when can I see you和daddy's home算是优秀的临摹。英文原创也有,
BRAVE就是其间优秀作品。

  其实忆莲早些时候唱片里就收那么一两首英文歌。《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里
有《I still believe》,《依然》的原曲;《都市心》里有《love and life and
 you and me》,《让我笑吧》的英文版;《野花》里的则是《wild flower》。感
觉似乎比后来唱的英文歌好,更大气,因为放得开,无心的兜兜转转,倒冲出一小
片天地来。轻轻唱着"if you love me set me free",万般柔情,谁肯放她走?但
她走了,我们也抗拒不了她的无奈,不知不觉就这么消失了歌声,消失了人。《
WILD FLOWER》里片刻癫狂,癫狂里面有压制,片刻忘形,忘形的时候不忘自恋。
最后还是一个人独对黄昏。

  她后来与杜德伟合唱《you don't bring me flowers》,也还流溢着灵性的,
遥远飘忽的声音,一种怯怯的味道,真正怨而不怒,不知为什么反比芭芭拉的版本
揪心,我闻犹怜的那种。委屈的小小的脸,半藏在帘幕后面。连合唱的杜德伟也特
别温柔,象捧着了娇嫩的昙花花瓣。呵,这些歌里有的是忆莲。后来想必是提醒着
自己:恩,我出的是英文专辑,要专业一点。代入某种框框,忆莲便不见了。

  王菲的英文歌唱得少,就一首《eyes on me》就够了。去年在五台山体育馆看
她的演唱会,唱完这首歌,听得有人大叫一声"我Kao!"怎么了?怎么了?我皱着
眉猛一回头,是铁栏栅外几个染发少年,谁想到他们铺垫之后来了重头戏,点睛的
一笔:"真是太棒了!"不禁莞尔。

  乍一听别人还听不出是王菲唱来着,特别迪斯尼化,然而不一会就辨出她的特
点:她分了神似的,眼看一只风筝往地上贴过去,就要砸下来了,谁料那是个深谷
,可以一直堕落,没有边底的--就当是飞吧。

  别的歌有kisses in the wind,do we really care,前者象纯情的呢喃,真
有风里的缠绵,后者明显往了小红莓的靠拢。还跟COCTEAU TWINS合唱了serpent
skirt呢,收在COCTEAU TWINS专辑《MILK AND KISS》的亚洲版里。与伊丽莎白的
合唱,伊氏的声音象沙石慢慢铺来,翻涌弥漫,王菲的则象一卷银线,丝丝长长弹
开去,冷酷,分明。用画儿比拟的话,伊氏是亚麻布上油彩抹就的浓雾,王菲的却
是宣纸钩染的烟岚,微呈一股妖气,孙大圣使出火眼金睛的话,是要起疑的,然而
恐怕没有人知其所以然--这就是王菲了。

  从国外回来的人就更爱唱英文,象顺子,李玟,一来就R&B,只是顺子的更街
头,更流浪些,我喜欢她的自如自在,心念一动,写一首歌给人,写一首歌当日记
,当即唱起来,轻灵婉转,象一只小鸟。李玟的歌驯服的太厉害了,象一件华服,
摆明了是要秀给人看的,一招一式,听似惊涛骇浪,其实波澜不惊,声音自会去到
它去惯去熟的地方。

  莫文蔚却只唱了一两首,她的英文歌味道很足,最适合的人反而没出什么英文
专辑,我只好耸耸肩膀。


--
                 我以自己的方式,挚爱音乐、欣赏音乐。

  ftp://192.168.36.7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