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kira (动画研修中......), 信区: Music
标  题: 文学和音乐的立场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May 29 18:54:03 2001), 转信

文学和音乐的立场



  上在刚刚过去的时代,文学工作者对音乐的关注非常有限,但基本符合他们自
身的 品位、立场和经验。有人熟悉中国伪民歌、经典戏曲、汉族古乐——历史上
各种经过 意识形态和官方美学修整过的民族音乐,例如涂抹着美声和聚光灯的蒙
古民歌,和画 蛇添足的带有伴奏的古筝——我们知道他们是谁;有人喜欢以歌功
颂德为主要内容的 宏伟歌唱,这和他们的感情经验、创作姿态相辅相成;有人热
爱西方古典和浪漫派音 乐,主要是圣桑、莫扎特、柴科夫斯基、肖邦、威瓦尔第
、瓦格纳,并不奇怪的是, 曾经被称做“先锋诗人”和“先锋小说家”的这一群
,似乎并不对泽纳基斯和约翰· 凯奇产生兴趣,这和他们本质上的经典情结、泛
宗教意识以及从雪莱那里遗传来的 “立法者”狂热倒是异曲同工;有人是卡拉OK
的常客、情调钢琴的追随者,他们在诗 歌写作上反映出同样的装饰性,在小说中
满足着同样的幻想,在写散文的时候,也同 样乐于为机智的语法和消费性的感情
葬送青春;最后,有人声称自己是摇滚乐爱好 者,不难看出,他们希望破坏点什
么,并挽回脱离群众脱离时代的恶名,但书生气和 道德主义的理想塞住了他们的
耳朵。

  这不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划分。我只是想说,尽管在风格选择方面,口味不
能 说明问题,但一个文学工作者在音乐和文学上的趣味是一致的。你可以从善于
创新腔 调的小说家身上找到另外一种商业情歌——同样勤快地,换上了语法的吉
他效果器、 比喻的MIDI音源、词汇的hip-hop节奏和伪哲学的new age元素——而
宣称惟有古典音 乐才算音乐的先锋诗人,如果不是与大师同住在八宝山,就一定
是梦想做皇帝的农民 起义军。在讨论立场的时候,首先要避免的,是被技术层面
和装饰效果所蒙蔽;在这 个意义上,《诗歌报月刊》和《歌迷俱乐部》没有什么
本质的区别,有中国特色的先 锋,也很可能正是保守势力的守门员。

  在中国特色上,我们也可以继续类比音乐。所谓中国特色,是指达不到标准就
降 低标准——只要降低标准,与环境和历史形成反差,就可以躺在写字楼的玻璃
幕墙后 面,说“谁说没有野兽,壁虎也是虎嘛”。哼哼。所以中国唱片业发明的
“原创”— —大陆人创作、制作、生产的商业流行音乐——其实是原创的反义词
;中国的“地下 音乐”,往往就是摇滚乐,只要那乐队坐着火车去北京的地下室
吃方便面;中国的 rave,一般是指商业性的、室内的、上流青年的跳舞活动;中
国的现代派,主要靠民 族调式和西方60年代大师……透过以上的折射,文学方面
的笑料就春光乍泄了,它包 括:以学院派的策略写口语诗,给元叙事挂个后现代
的招牌,穿着作家协会的坎肩起 草解构宣言,以及和全世界的土包子一样,在性
上面展开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 “探索”……在挂羊头和见世面方面,年轻的
中国作家和音乐家,有着共同的成就。

  文学和音乐的关系,肯定不止于它们的境遇,也不会像爵士乐队里的兰斯顿·
休 斯、《当代欧美诗选》里的莱昂纳德·可罕,或者弗兰克·扎帕的崇拜者哈维
尔、金 斯堡的合作者菲力普·格拉斯那么简单。垮派作家从爵士乐中引申出的语
言策略、未 来主义音乐和文学的互证、左小祖咒在小说语言和音乐技巧上的一致
,这些例子可能 更容易说明问题,但我更愿意提出的,依然是以下问题:

  西方音乐如何在反文化的过程中建立了新的文化?中国文学又是如何在自我循
环 的革命中变成了僵尸?

  如果说我们的新音乐从一开始就被新娱乐话语统治,它自身的语法,因为历史
的 空白而尚未得到确立,那么新文学尚且连开始都还没有——它不缺乏语法和规
则,只 是没有赖以存活的、开放和本能的土壤。换言之,草创的、自发的新音乐
尚且表现着 生活方式和作品的一致性,纸上谈兵的新文学,却提前丧失了策略与
姿态的联系。这 件事,从85新潮至今,随着新文学体制化的建立,已经愈演愈烈


  今天我们的新文学和新音乐,可能一个太强调作品的技术、尺度、学术、行规
, 而绕开了作者人格的介入,另一个又过分相信个人表达和直觉,缺乏技艺的积
累,而 没有进化到艺术的自觉。但整体来看,新文学和新音乐应该具有的共同立
场在于:从 权力、艺术史、文化机器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并提前开始抵制资本主
义对个人和文化 的破坏、麻醉,为创造的能力和权利重新点燃火炬。以人性和艺
术而言,任何中心 化、体制化的企图,不论我们熟知的商业垄断和工具论,还是
文化积累过程中的权力 化癌变、为深层控制服务的形式僵化、为悬空现实服务的
形式进化,全都是迫使以上 立场产生的动力。

  在大众庸俗的一面以“人民性”和商业化的名义施行统治时,有人以为自己是
快 脚前卫,排斥传统,也顺便排斥声音的感官肉身,有人以为自己是草根战士,
拒绝娱 乐,也顺便拒绝文学的技术高蹈。而高蹈的肉身或肉身的高蹈,又何尝不
是一回事 呢?文学和音乐的新老战士,往往只有在盲目反对的时候,才产生共同
的道德化倾 向,而这是可耻的。在道德的兴奋剂之下,文学家忘记了汉学家、批
评家、大学、文 学史已经把他们变成了新机器中的新螺丝钉;同样的,底层音乐
家的自豪,也削弱着 他们音乐的特性和价值。但是归根结底,腐朽不能和幼稚同
日而语,在初中毕业的摇 滚青年都接受着“局部反抗”和“去中心斗争”的情况
下,用秩序取代秩序的文学 家,有什么自由可言?

  在《通俗歌曲》一类的杂志上,文学家可以找到他们短缺的哲学:先锋音乐作
为 艺术,通过革新听觉,通过不和谐和弦、新的音色、噪音、颠覆性的结构、即
兴产生 的可能性、深层的感官经验、对完美的不同理解来解放精神,那些在声音
上实践德鲁 兹、瓜塔利、福柯、巴勒斯、杜尚、布勒东的后辈音乐家,早已形成
了遍布全球的根 茎式系统;摇滚乐作为大众文化,通过大众传播方式,对这种方
式背后的控制进行反 击,像永无休止的自掘坟墓一样,通过感官的热情、平民态
度、现实主义、青春期的 叛逆本能、三和弦理论、口号、消费、普及、有限的思
考和无限的态度,为亨利·米 勒、巴枯宁、萨特、马丁·路德·金、乔·希尔、
沃霍尔开辟着另一个战场。

  然,音乐作为形式,建立在美学的基础上,这是不错的。大多数音乐作品的价
 值,也体现在美学而不是姿态上。但我必须指出,与姿态割裂的美学,也往往是
娱乐 论者的幌子,尤其是当他们说好听就是好音乐的时候;但他们还尚未分清爵
士乐和洋 酒的区别,也不知道第三拍不是重音的舞曲为什么时髦。面对这些毫无
接受准备的肉 虫,过多地谈论美学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甚至不妨说,歌特和其
他黑暗乐派的美学 已经被主题带入了精神的秘地,而后摇滚的缜密和Krautrock的
浩瀚,也是在音乐史 的背景下才展示出它们的险境。

  在音乐的领域,谈论心灵和技术的统一、游戏和文化的互动、精神与政治的同
 步、个人与历史的共生,已经是一个小小的、进步的传统。中国新音乐在它的起
点, 就接触到了西方同行多年磨砺得出的启发,而新文学,则刚刚为“断裂”签
署了鱼龙 混杂的答卷,又在盘峰诗会之后爆发出权力斗争的持续犬吠,态度上的
二分法,演变 成了形式上的二元论,文人阶层依然没有被摧毁,有知识分子组织
牙医协会,也有民 间作家组织巫医行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立场的“新”创
作,就只能是阴谋家的 猎物,和行尸走肉的旗帜。

  无论文学,还是音乐,新的时代还远未到来,如果说旧秩序已经成为众矢之的
, 那么对于新秩序,我们恐怕正各怀鬼胎。你“不得不和小丑和烈士走在同一条
道路 上”,创造者的身边,是文化商人、自我辩护的弱智、官员、既得利益者、
知识-权力 的控制者、泰斗、“伪民间”、娱乐工业精英、学术游戏专家、江郎才
尽的风格派、 赶时髦者、口号人、国际混子、不甘寂寞的棚虫、偶像、大师综合
症患者、冒充流氓 的道学家……没有人要求你表态,除了你的内心。





  注:

  考虑到部分读者对音乐的陌生,我尽力提供一些找得到的参考,北京读者可
以到方舟书店(电话68350801)和五道口、海淀图书城的唱片店查找。需要特别指
出 的是,这份参考很像我为自己和朋友做的广告。

  有关乐队、音乐家及风格,可参考王晓峰、章雷主编《欧美流行音乐指南》、
我 的《铁血摇滚》和彼得·斯·汉森著《二十世纪音乐概论》;关于摇滚乐与文
化,可 参考郝舫著《伤花怒放》;关于垮派作家、后现代哲学家与音乐的关系,
可参考郝舫 著《小于零》,以及相关打口、盗版唱片;关于中国新音乐,可参考
我的《内心的噪 音》;关于左小祖咒,可参考No乐队专辑《走失的主人》、《庙
会之旅》和他本人的 小说《狂犬吠墓》;关于摇滚乐歌词与文学的关系,可参考
李皖译《摇滚1955- 1999》;其他可参考的杂志包括《通俗歌曲》、《我爱摇滚乐
》、《自由音乐》(已 停刊)、《朋友们》诗刊(第二期)、《朋党》文学杂志





TEXT&COPYRIGHT:颜峻


--
Akira:连做梦我也希望自己已是动画家...... Akira:All i love is only ......


 我还是情愿留在自己的黑暗中
 至少我还有你没有的那些自由
                              一切都为了生存给我的那些感受.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7.7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