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mear (半是清醒半是醉), 信区: Music
标  题: 罗大佑《情歌纪念日》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Jul 10 20:13:16 2001), 转信


                      罗大佑《情歌纪念日》


   "榴莲"肆虐,暴风骤雨。

  这个傍晚的计划,本是窝家泡茶听歌避风雨,顺便开始"菲薄"《未来的主人翁
》。计划不及变化快,小符GG寄来了《情歌纪念日》,那张罗大佑集结各路高手重
新演绎的王洛宾歌曲专辑。

  唱针一落,立马缴械投降,顾不得那可怜的主人翁,奋不顾身直冲西北飞奔去
……

  开篇是《眼泪花儿》演奏版。要人命的好听,有意无意象西北汉族民歌的"苦
音腔"。

  笛子垫在类似驼铃感觉的打击乐节奏上,吹出高亢而悲凉的散板。视线尽头,
姑娘斜坐驼背,一点远,驼铃步步摇近。高一个八度强了一点,便丰姿绰约地摇过
面前,回身一个媚眼,驼铃又减弱渐远……

  全速启动脑袋的CPU,搜索半天这首曲子不得其所,赶紧翻书求救,原来――
《眼泪花儿漂满了》,甘肃民歌,王洛宾1937年记谱编配于六盘山下。

  罗大佑的编曲韵致十足,满当当的味儿,以前是压根没有听过的,于是理所当
然引为正本。

  后头有那英的演唱版,"走哩走哩着,越呦的远哈了,眼泪的花儿飘满了,哎
呦的呦,眼泪的花儿把心淹了"。地域原因,陕甘宁一带的民歌大多高亢而嘹亮,
以求声音传送的距离能远且清晰。没有流动的气息支撑、良好的共鸣、明亮的声音
焦点,是断断做不到的,幸亏是那英。

  维族民歌《阿拉木汗》是王洛宾收集整理的民歌中非常优秀的一首,曲调活泼
欢快,表情热情洋溢,"眉毛象弯月,腰身象绵柳"的阿拉木汗形象被抽样成维族姑
娘的样板。至今演唱版本无数,我原先独钟爱谢功成一家――他改编的混声四部合
唱,和声丰满,旋律线条巧妙而清晰地出现在不同的声部中,相互呼应、问答、填
充,中间女高变奏的那段尤其精彩。每每听完便是要仰天长叹,谢公技艺之高绝,
何处方觅对手?

  然而山外青山,有罗大佑和鲍比达。音乐工厂的生产的《阿拉木汗》,经罗大
佑再改编和鲍比达编曲,演唱版风趣佻达媚光频闪,演奏版凛凛西风恢宏大气,都
是一灌进耳朵就让人心花怒放的主儿。听罢笑,谢公终于棋逢对手。

  演唱版的编曲多用电声,并匪夷所思地采用了粤广龙狮的音调和节奏。"咚咚
咚咚咙锵咚!咚咚咚咚咙锵啋!咚将咚啋!咚咚咚咚咙锵!"前奏的四个小节,阿
拉木汗竟是黄飞鸿的扮相出场,看官不由得瞠目结舌,未及顾盼间,电声已凑上热
闹,肆意张扬得有一点痞气,末梢一个趔趄就扯出娃娃,她唱:"阿拉木汗来去自
由,她不懂名利不懂忧愁。阿拉木汗纯洁与温柔,像爱情的天长地久"。说罗鲍什
么好?这样的词,这样的编曲,真亏难他们想的出。这几十年的老货色,妙手一挥
,改个头换个面竟成令人惊艳的时髦女郎。

  跳过几首找到后面《阿拉木汗》的演奏版,竟又是完完全全的西式手法了。管
乐主题有如引线,连环炮的火种处处低埋,稍不留神踩中,另一个调上变奏一触即
发,电声或是弦乐,信手拈来有如天成,处处皆是惊喜的火花。

  歇一阵,再冲一泡观音。

  听见钢琴,是卢东尼编曲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手上这本书的扉页,就是这首歌的谱子,王洛宾手写的。线谱上的蝌蚪、连线
无一例外的清晰美观,空间把握得很准确,象他歌里那些音符的排布,看得出来时
常比划;歌词的那些方块透着一种说不出的执着,或者说一点点偏执,真真是字如
其人,连月亮的"亮"字都拖个长胡子。

  卢东尼编曲的手法相当清秀,有别于罗大佑、鲍比达的繁华富丽。只是简简单
单的钢琴,朴朴素素的人声,高潮处加进合唱,隽永得很。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仅此收录的情歌,在成长与幻灭之间、在爱人与
被爱之间、在交情与交心之间、在最初与未知之间,追踪每一刻的情感频率"。

  83年一夕撒手,王洛宾身后只余情歌。其实他尚有不少非情歌的佳作,比如
1939年为王震的诗谱曲、后来成为新疆解放大军军歌的《凯歌进新疆》,1938年和
丁玲一起在八路军西北服务团共事时写的《风凌渡的歌声》等等,可惜都流传不开
。那些广为传播可以取暖的旋律,更多是相同的"情感频率"引起的共振。当然也有
不和谐的和弦外音,比如这张《情歌纪念日》,官司纠缠看得人头晕。我一直纳闷
,同样的旧貌换新颜,王洛宾怎的就对姜小鹏为义勇军六重唱改编的《都达尔和玛
利亚》赞不绝口,而偏对罗大佑非难?或者说背后还有人事纠缠,但终究是我所不
能了解的。掉个头儿说也没有了解的必要,我只要那些贴心的好音乐就够。罗大佑
的厚重苍茫,鲍比达的繁复华丽,卢东尼的清新隽永。

  很多人接收不了这张专辑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官司,而是唱。好似觉得自小就形
成这些歌曲用民族唱法演唱的定势,接受不了这有点"流气"的通俗腔。我听罢只是
笑,现下这美声民族通俗的三种唱法的划分又何尝合理?人发声的生理构造和原理
是毫无二致的,区别的不过是声带的长短厚薄、共鸣腔体的大小之类细微的差异。
谁唱歌都要讲究气息的支持、声带的闭合、共鸣腔的位置、声音的焦点等这些东西
,基本大法铁定如此,帕瓦罗蒂、郭兰英、刘欢都一样,谁都出脱不了。所以说,
不应该有唱法的分别,不同的只是风格。判别优劣的标准应该对准那些喉咙,看他
们是否合理地运用了唱歌的技巧。

  从这个角度去看,《情歌纪念日》千好万好,终究那些歌声还是差强人意。


  稍好一点的是那英的《眼泪花儿》和合唱《达坂城的姑娘》。

  剩下的多数听着叹惋,着急再着急,拜托再拜托――黄耀明的金属感多数来自
口腔共鸣。也许是DJ出身的因素,话筒前的说话需要的就是口腔的声音,胸声多了
浑浊,头声多了失真,这样的声音诠释充满幻灭感的都市题材是合适不过。可惜这
《在那遥远的地方》听得不禁替他着急再着急,软腭快快抬起来呀,找一找头声,
胸腔的支持在多一些,气息再深一点,共鸣再整体一点,不然怎么码得住草原上的
姑娘?还有,平舌翘舌。

  娃娃和艾敬的嗓子各有特点,可惜驾驭这类题材先天不足,单薄又单薄,全然
没有混声没有整体共鸣,更没有控制。娃娃的咬字也是个要千拜托万拜托的主儿,
这鞋底是"跑(pao)透"而不是"饱(bao)透",维族民歌非壮族民歌,送气不送气
还是要分清的,讲究一下吐字归音还是好的嘛。阿弥陀佛,幸亏有美丽的编曲遮遮
,不然这人还真要丢到塔克拉玛干去了。陈升在《在银色月光下》中的表现倒是比
艾敬好,打开了喉咙的感觉找着了,隐隐看得见眉心出来的抛物线,宠辱不惊的自
如,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罗大佑的声音就不提了:)。

  大刀还要向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砍去。冠个"中央人民合唱团"的名头,谁
们啊?实在是有够丢份儿!开头的一个"半"字女高女低就开了两个茬,拜托,指挥
的起势出来的时候请先把声带闭合好、集中注意力;"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处音色
失之明亮,缺乏推进高潮的动力;最后一小节强度是三个P,男低的音量拜托收细
一点,位置往男高上面靠一点啊。指挥是谁?拜托千万不要告诉我是罗大佑……


  絮絮叨叨一路写到这里,回头去看不禁哑然失笑――前头是赞叹得满盘接收的
好;后面竟然就失去耐心气急败坏的骂了。

  见谅见谅。

  有时候这说话就跟泡茶似的,"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风波"足已。只怕
我这口水已不止两三寸了,打住、收声。


--
                 以自己的方式,挚爱音乐、欣赏音乐。

  ftp://192.168.36.7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