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gileboy (醒目仔), 信区: Music
标  题: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Dec 28 09:10:41 2001), 转信


 《梁山伯与祝英台》堪称为当今流行最广、演出最多、最为人熟悉、最受人欢迎


唱片销售量最多等(五最)的乐曲。她诞生于中华民族一个艰苦又悲痛的时代
--------天翻地覆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背景是如此的冲突,但是这首作品之中所深


刻蕴涵的中国情感和精神,是无法在任何西方的协奏曲之中获得的。虽然,这种民


族精神和情感,在传统的戏曲,民歌,说唱中表现得更为浓烈,然而现代人却偏爱


西化后的《梁祝》,究其原因,实缘于清末以来,中国国势长期积弱,百年来的民


族自卑感始终难于全部挥去。因此,对西方的文化和物质,造成一种爱恨交织的心


态;在艺术方面,亦不忘将西方产品加以民族化,而融为己用。《梁祝》正好作为


样板成果,也正好满足对西方音乐(西体中用)的潜在心理。
    该剧的温润,以及殉身化蝶的浪漫传奇情节,深刻感动了情感含蓄的中国人。


台湾在未解放时期,这首曲子一度被冠上政治色彩而被禁止演奏发行。因此,当年


《梁祝》的唱片的封套,被换上了《蝴蝶蒙》、《徇情记》等字样,在市面上的翻


版卡带堆中廉价出售。虽然如此,亦吸引不少人去购买,许多上了年纪的乐迷,应


该还记得躲在被窝里偷听的经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梁祝》被共产党视为具有


挣脱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而被狠狠批判,作曲者陈钢更被逼住牛棚,下放劳改,


这首曲作于沉浮的命运之中,真实地印记了多难中国
的一段悲痛岁月,也是让全中国人之所以闻之动容的原因。
   《梁祝》即为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是流传于大陆地区的越剧题


材,描写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
一九五八年,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何占豪与学院中的其他五位同学组成了[小提琴民


族化实验小组],目标在探索,创作及演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音乐语言的小提琴


乐曲。当时即选用越剧〈梁祝〉为创作素材,并将其改成四重奏曲。全曲以单乐章


奏鸣曲形式写成,根据故事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部分。大


型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即在何占豪与陈钢的共同创作及作曲系主任丁善德的特别指导下,于一九五八年底


编写完成,隔年在上海举行的音乐舞蹈汇演中首演,及作为中国大陆庆祝政权建立


使周年的献礼,时至今日,《梁山伯与祝英台》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管弦乐作品





--


悠悠文学梦,绵绵痴子情……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52.1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