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usarc (丝竹幽居主人), 信区: Music
标  题: musarc档案馆:凄美的《红楼梦》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Jan  6 23:42:21 2002), 转信

拿到这张CD,首先就被清雅的国画风格给吸引住了,随着CCTV8套的《红楼梦》故事情
节的展开,进入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里。
谭炎健-星海民族学院民乐系副主任、讲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员、广东音
乐家协会会员。1970-1975年就读于星海音乐学院,师从笛子演奏家、教育家黄金成副教
授学习,75年毕业留校任教。9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跟随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
陆春龄教授和谭裕教授学习,同时得到著名演奏家俞逊发先生的精心指导。除了笛子外
,他还擅长埙、巴乌、葫芦丝、洞箫等中国乐器,他的洞箫风格独特、热情奔放、韵味
浓郁、细腻典雅、音色甜美、圆润、醇厚、自然流畅、悠扬悦耳。(CD上的原话,其实
我不知道有这么个人物,故不给他加上“著名”二字)他演奏的《红楼梦》系列曲目正
点凄楚动人,联系到每个人物,真的是催扬心境的好作品。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诗文中,处处沁透着诗的芬芳
。《红楼梦》中的大部分诗词不仅行文优美,而且大部分还对故事发展及人物性格得体
现起了预示和点睛的作用,也颇为红迷们所争议。
1,引子:实际上就是《枉凝眉》的一部分(姑且这么说,因为曲调都是一样的)是《红
楼梦》故事的主打曲目,所以引用了一小段作为序曲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曲子一开头就对男女情爱发出慨叹,这同第一回里说的“大旨谈情”是一致的。但我们
不能据此就把《红楼梦》视为一部言情小说。如果仅仅是写爱情故事,作者为什么又有
“谁解其中味?”的担心?这首曲和以下诸曲中,都隐含着一种对命运不可知的唱叹,说
明作者有更深广的寄托。
《红楼梦》的内容是复杂的,主题也是多层次的,其中之一就是表现了作者的妇女观。
作者认为,妇女无论就天资、才干等任何一方面说,都不让须眉,只是那个社会把她们
的聪明才智压抑埋没了。特别是随着封建家族的衰落,那么多无辜的女孩子随着一齐毁
灭,这是作者痛惜不已的。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红楼梦>是一曲女儿们的颂歌和挽
歌。
2,葬花吟:黛玉葬花的故事一直都令人心伤,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独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这是葬花辞的节选,全文如下
林黛玉的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独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初入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在怡红院受了“闭门羹”的刺激,回到潇湘馆双手抱膝、两眼含泪一直坐到二更多
天。第二天是芒种节,大观园的姑娘们用柳编成骄马衒旌幢祭饯花神,满院内花枝招展
,秀带飘飘,热闹非凡。只有黛玉一个人默默地来到和宝玉共同葬花的花冢前,边葬花
,边哭泣,边吟出这首“似谶成真”的葬花辞。
洋洋洒洒五十二句的葬花辞,是《红楼梦》诗词之中最绝妙、最被称道的篇章之一。它
如泣如诉,泪和血凝,字字句句都同黛玉这个苦命的少女的命运和个性融合在一起,成
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
为落花缝锦囊,为落花埋香家,还要为它悲哭、作诗,这种类似“荒唐”的举动,不仅
在今人中无有,就是在古人中也不多。可是写在《红楼梦》里,写在黛玉身上,谁都能
够理解,这是因为把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融为一体了,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曹雪芹式表现
手法。
黛玉虽然是富贵之家的千金小姐,却又是寄人篱下的孤女;虽然每日里锦衣玉食,却满
足不了她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虽然有大观园内众姊妹蓉花斗草、吟诗作赋的热闹生活,
却不能从根本上给她以感情上的慰藉;特别是虽有宝玉作为她志同道合的隐秘的情人,
却对未来生活毫无把握和信心,时时感到惆怅、迷茫,这就铸就了她多愁善感、多嗔多
怒、多情多泪的个性。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又偏偏生活在荣国府这样一个“泥淖
”、“沟渠”.之中;她所热烈追求的,偏偏又是她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不能容许的,这
就铸成了她悲剧性的命运。
古人说:春女悲,秋土悲。黛玉就是在百花凋落的暮春时节拟就这首葬花词,借花喻己
,来倾吐自己满怀的愁绪和无可名状的悲愤。
她看着春天过去,想到自己青春易逝;看到落花,想到自己可能夭亡。斥榆柳、飞燕,
实际是骂人情的冷酷;恨风刀、霜剑,实际是哀怜自己的际遇。泪水流尽,继之以血,
这是多么深沉的哀痛!青灯照壁,冷雨敲窗,这是多么萧索落寞的时刻!春去春来,流年
似水,前程茫茫,何处是归宿?百感交集,恰似万箭攒心,仿佛无知的花鸟也为之动情,
同她一起唱起一首悲凉的挽歌。“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这是难言的愤
慨;“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是绝望的抗议。葬花葬人,花落人亡,
读者已分辨不清这是悼花还是自悼。任谁读到这里也会觉得酸鼻刺心,不由地洒下一掏
同情之泪。
清人明义《题红楼梦》诗里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黛玉这首抒情
诗,实际上也是隐示其命运的谶语。她如一朵馨香娇嫩的花朵,悄悄地开放,又在狂风
骤雨中被折磨得枝枯叶败,从世界上悄悄消逝。说这首诗是谶语,是就其整体的思想而
言,并不是说每字每句都隐示着黛玉的具体遭遇。
如果我们再把《葬花辞》同荣府中所有青年女子的命运联系起来思索,又觉得这不仅仅
是黛玉一个人的诗谶,同时也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她们尽管未来的具体遭遇各不
相同但在“有命无运”这一点上却没有两样,都是在“薄命司”注册的人物。随着贾家
的败落,所有的大观园内的女孩儿都要陷于污淖、沟渠之中,都没有好命运。作者曹雪
芹通过这首葬花辞预为黛玉悲哭,同时也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
3,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这首曲是唱探春的。
骨肉指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分骨肉》,是说儿女与父母永远分离。
探春这个人物,曹雪芹未能最后完成对她的塑造。然而,庆幸的是,在前八十回,曹雪
芹把这个人物刻画得非常鲜明和突出,已活在读者的心里,至于她的未来命运和归宿,
曹雪芹已在有关她的判词和“分骨肉”曲中作了暗示。后四十回基本上是根据这种暗示
来写的。电视剧《红楼梦》“探春远嫁”一回,无论情节、场面和人物的刻画,都是富
有新意和创造的,比较好地体现了曹雪芹的原意,弥补了后四十回的不足,可以告曹雪
芹于九泉之下。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其一是“爱别离”,就是不得不与亲爱的人们别离。探春在
众姊妹中结局不是最坏的,她遭遇的是与亲人不能再见的苦痛。以探春的品貌和才干,
尽管是“庶出”,如果在家族的盛世,也不会让她远嫁到天边去的。她的远嫁,一定是
在家世没落时出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与高鹗续书有别)。探春本人对她的远嫁倒也不那
么特别沉痛。从本曲临行前告别致意的话来看,想得开,看得开,很豁达。这同她的性
格有关。她为人处事刚强决断,颇具男人之风。同时,她对贾家这个腐败下去的家族有
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在七十五回里,她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
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时,她说:“可知这样大族
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
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看得够明白了。这是探春的悲愤,也是作者
的悲愤。
4,叹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时候生得
极可爱,但五岁时被人贩子拐走,后被“呆霸王”薛蟠半买半抢的做了侍妾。曹雪芹将
香菱取名为“应怜”一点也不过分。她从刚一懂事就被拐往他乡,远离生身父母,跟拐
子一起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过了几年,侥幸遇到个“风流人品”的冯公子真心正意地
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薛蟠。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警幻说过“……如世
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
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薛蟠就属于这一类,而且怜新弃旧(所以金桂才能设
计摆布香菱),外加俗气不堪。给这样的呆霸王做侍妾,香菱服侍他的日子有多难熬便
可想而知了。这一点从她得知夏金桂要嫁过来时“心里盼过门的日子比薛蟠还急着十倍
”就可以看出。可谁知苦命的香菱盼来的却是一位“河东吼狮”,搅得全家上下再无安
宁之日。香菱确是一个有诗人气质的人,心地质朴善良,待人随和。金桂却是一个泼妇
,因宝钗查得她的心思,她便将宝姐姐取的“香菱”改作“秋菱”了,只言桂花香,看
不见菱角的清香。在妒妇夏金桂看来,香菱无异于她的眼中之钉,每欲拔之而后快。她
装病、设计对天性纯良的香菱百般折辱,而她将香菱的名字改为“秋菱”时,香菱更悲
惨的命运就要来临了。
5,晴雯曲: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看名字也知道是晴雯的人格评价,评价小说里的人物的品质道德问题,就算是性格
,谁也未必描述得详尽,而且不同的时代,不同社会,衡量的标准又大不一样,很难说
是好是坏,何况复杂的人性常常难以琢磨。晴雯从小就在贾府作丫环,开始一直跟着贾
母。可能不识字,但是针线非常好,因为这一点,贾母把她给了宝玉。
  王夫人在“发现”晴雯是祸水之后,对凤姐描述晴雯“长得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
。有人说《红楼梦》一书中着重描写了黛玉的美貌,所以说晴雯和得象黛,多少表现了
晴雯的模样也很不错;也有人说王夫人本来也看不惯黛玉,所以看着晴雯的气质,也觉
得象黛玉。我理解的是就其看似尖刻难亲近的性格,黛玉和晴雯也许有着相似的地方,
所以让人觉得她们俩相象。至于说王夫人是要整治晴雯借以向黛玉警诫,或者借此发泄
对黛玉的不满,恐怕就太牵强了些,没什么探讨的意义了。
  晴雯和别的丫环一样,也要赌钱,也要争吵,对人说话也要看高低。但是在她能发
言的场合,她始终坚持她自己的一套是非理论,一个劲死犟。比如说她会在傍晚宝钗来
看宝玉的时候背地发牢骚,会转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黛玉撒气;她也会狠狠地教训偷
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晴雯的观点大概是知道自己是下人,就安于本份去作下人——这样
说并不违背她的评词“身为下贱,心比天高”。她认认真真地去作下人,但她自己想象
中的下人并不是“下流的人”,也应该遵守作主子的人奉为真理的道德标准——比如“
偷窃和淫乱”都是极端罪恶的,那么这一切在晴雯看来就是绝对痛恨的,并且成为她刚
烈性格的一部分。晴雯信仰的是道义本身,而非看起来代表那些道义的主子们,甚至晴
雯在目睹他们的所作所为之后对他们表里不一的行径更加厌恶,进而更加要用自己的行
为在能力所及的地方维护道义准则。
  晴雯在今天看来就可称为一个“遵循死理”的人。她不明白教义规章的字面意思和
制定它们的人本身是两码事儿,她就更不可能“很好”地按照制定规章的“领导”的意
图去办事,她是那种把教义执行得最好,把领导意图违背得最糟的人,而这种人往往结
局很惨,并且到死都搞不明白。“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 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
,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我太不服。今日既已
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
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这就
是晴雯对自己命运的疑问。
  很多人评述晴雯的性格太不好等等,毫无疑问,她那样的性格在《红楼梦》时代,
在今天都是不为人喜欢的。不过有人在抨击晴雯尖刻的同时,又指责袭人心狠,这就使
得我不好理解了。当然我也不是说袭人的个性和晴雯的就是对立的,不赞同这边就必得
赞同那边。不过袭人的的为人确切来说在下人当中算是宽容亲厚的了。她不会象晴雯那
样教训坠儿,在鸳鸯抗婚的时候也全力支持鸳鸯,并且大胆地指责贾赦的贪淫好色。这
说明袭人并不是一个没有是非观的人,但在很多时候环境逼得她不得不考虑道义和利益
两者的取舍。违背良心,弃善作恶,不仅与情不公,也总会得罪人;而遵循死理的可怕
结局,晴雯就是最好的范例。所以如果依据书里的道义常理推出的结论,袭人应该是下
人中作得最成功的。对于既讨厌晴雯又憎恶袭人,然而又试图在《红楼梦》的生活背景
下探讨出最合适的作人道理的人,我想恐怕是生活在半空中,太不实际的空想家。
我是打心眼里赞赏晴雯的:她活得坦坦荡荡,过得明明白白,就是嫉妒, 也嫉妒得清清
楚楚,从不遮遮掩掩。然而这种性格却不为世道所容,在各种矛 盾空前复杂的贾府,晴
雯的所作所为所思所忆无疑受到了压制,更不用说妄想 受到青睐。她和袭人、麝月之流
是没有共同语言的,她们不明白这样的性情中 人,她的宁折不弯也不会令她退化到那种
"蠢蠢笨笨"的样子。晴雯就是晴雯, 不会是得了两件旧衣服就乐得不知怎么样好的 纹
;晴雯就是晴雯,不要这一个 屋子里的人剩下的、“拼死顶撞了太太”这样的话也只配
心高气傲的晴雯说; 晴雯就是晴雯,是对自己的价值一清二楚、对宝二爷的心一清二楚
、对自己和 龌龊的哥哥嫂子的不同一清二楚的晴雯,是贾府中不多的“活着”的、会“
出 气”的女性之一的晴雯! 晴雯是个悲剧。然而只有悲剧才会深刻,只有悲剧才会永
远鲜活。清白的晴雯死在肮脏的破棉被中,而真正勾引了宝玉、真正“有什么”的、一
脸奴相的 花大姐姐却在锦衣玉食中大谈名节,还图到了高贵的晴雯不屑图之的姨奶奶之
位。 可笑可叹。 噫!悲哉,晴雯!美哉,晴雯!

6,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药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在冯紫英家的酒宴上,宝玉独出心裁地拟出一个新鲜酒令: “如今要说出悲、愁、喜、
乐四个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缘故。说完了,饮门杯(各人用的酒杯
)。酒面上(即饮酒前)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即饮完酒后)要席上生风(就眼前的
东西即兴说出)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女儿”酒令之
贾宝玉酒令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上面的令、曲、诗句就是宝玉第一个作的示范。
书中这一段,情节,写宝玉“富贵闲人”放荡生活的另一个侧面。通过他的结交,作者
揭示了当时与上层阶级生活联系着的都市中淫靡逸乐的社会习俗风气。其中所有的曲令
都各自切合不同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和教养。可见作者所熟悉的生活面是很广的,
描摹的本领也很大。而且,作者虽然作了维肖的模拟,却又对此类淫腔滥调时挟嘲弄。
所谓这些曲令不管说什么,只要“押韵就好”。它内容之龌龊无聊,实在无异于“一个
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宝玉所作要文雅一些,但我们想说的,倒不在这些方
面。
在酒令中,“喜”、“乐”只是“女儿”眼前生活情景的反映,是陪衬;而“悲”、“
愁”则同后来的情节发展有关寸有的是藏有深意的。如宝玉所说的酒令,首句“青春已
大守空闺”即成了后来他出家,宝钗守寡的预言。次句“悔教夫婿觅封候”,看似随便
借用了大家最熟悉的唐诗,其实,是非常确切地暗示了宝玉弃宝钗为僧的原因——以“
仕途经济”那一套来“讽谏”宝玉的人,终至使宝玉憎恶而与之决裂。他所唱的时曲只
从女儿悲愁来说,可见也以暗示将来结局为主。他“席上生风”的诗句“雨打梨花深闭
门”的作者,也就是他梦入“大虚幻境”时写秦氏卧室中香艳对联的那个宋学土秦大虚
。但这首词却是一首怀人不归的感伤词;词牌是《忆王孙》,起句也是“萋萋芳草忆王
孙”。王孙不归,春草空绿,门掩黄昏,雨打梨花,境界寂寞凄凉。又“梨”在乐府民
歌中,常作“离”的谐音。用以说“女儿”——宝钗,其寓意还不很明白吗?蒋玉菡的
酒令、曲子,与宝玉的相反,着重说的是“女儿”“喜”、“乐”,很明显,这是他后
来娶袭人为妻的吉谶。他说的“悲”“愁”两句,倒也与“女儿”——袭人想做宝二姨
娘,因贾府事败、宝玉潦倒;而不得实现的境况相合。这种“诗谶”式的手法,在后面
的《花名签酒令》中,表观得尤为明显。
宝玉唱的《红豆曲》不能作为普通的相思小曲理解,实际上他是在唱他的情人林黛玉。
试把《红豆曲》中的字句同黛玉的《葬花词》、《题帕诗》等对照起来读,把《红豆曲
》的内容同黛玉平日的行状对照起来看,就可知道句句是在唱黛玉。即便在外面饮酒狂
欢时,他也忘不掉意中人。
这一回中,写宝玉与薛蟠、云儿等在一起鬼混,是为后文流言外传,“不肖种种大承笞
挞”立据,也是为贾府最终被敌对势力抓住“箕裘颓堕”的把柄,从而奏本弹劾,兴狱
问罪,预先伏根。
7,题帕三绝:
眼空蓄泪空垂,暗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蛸劳解赠,教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绣边难拂拭,任他点点雨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宝玉遭贾政毒打,昏睡中听到悲切之声,醒来细认来人,“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
,满面泪光”,知是黛玉,倒推说自己疼痛是假装的,安慰她一番。黛玉走后,宝玉心
里惦念,设法支开袭人,命晴雯以送两条旧娟帕为名,去看黛玉。黛玉领会其意,十分
激动,便提笔在帕上题了这三首绝句。
8,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
泪烛摇摇爇短檠, 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 残漏声催秋雨急。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全文如下:
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 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 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 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 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值秋分时节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一日傍晚,突然变天,
渐渐昏黑,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黛玉凄凄凉凉地拿起一本《乐府杂稿》来读,看了其
中?《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
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
这是一篇乐府体诗,诗题《秋窗风雨夕》恰与它摹仿的《春江花月夜》的题目对仗,而
且是“反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作者在温馨恬谧的春夜里的绵绵情思,
只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和怅惘;而<秋窗风雨夕)则是凄风苦雨的秋夜,一个重病少女酸苦
的哀思,悲凉的情绪如浓重的暗夜压在她的心头。这个犹如娇花嫩草的少女,孤单寂寞
地住在潇湘馆里,听着暗夜中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窗棂,想着自己凄凉的身世和未来
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断肝肠。“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突然到来的秋
风秋雨,惊破了她绿色的幻梦,预感到她短暂的青春年华就要逝去了,这是多么值得人
同情。对黛玉将来因悲愁泪尽而死,《秋窗风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铺垫。
这首二十句的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如果联
系全书其它诗词来理解,这个“秋”字还应有它更深的含意。《红楼梦曲》中说,“堪
破三春景不长”,又说“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再联
系咏菊诗中“露凝霜重”、“衰草寒烟”等句来思索,这个“秋”字的象征意义就明显
了。大观园群芳生活的时期,正是贾家开始“萧疏”的阶段,用季节比喻相当“初秋”
,只消一场暴风雨,就要万卉凋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9,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 灯将尽。
呀!一场辛苦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 定!
这首曲是唱王熙凤的。
《聪明误》,是知进不知退,聪明反被聪明误之意。
凤姐是作者着力刻画、塑造的人物,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典型。她是荣府内实际上的第一
号当权人物,各类人物都围绕着她活动着。对于她,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我们还是
先来看看作者对她的看法。第六十五回里,贾琏的心腹小肠兴儿对着尤二姐议论凤姐说
:“若提起我们奶奶来,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
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皆因她一时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哄着老
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她。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
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她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她讨好儿。估着有好
事,她就不等别人去说?她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她自己错了,她便一缩头推到别人
身上来,她还在旁边拨火儿。”这些话是通过兴儿的嘴说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作者的看
法。她是封建阶级中最有才干,也是最贪得无磨的一个。在“弄权铁槛寺”一回里,她
对老尼静虚说:“你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
说要行就行。”为了三千银子,她略施一点小手段,就害死了张金哥和长安守备的儿子
。此外还有贾瑞、鲍二家的、尤二姐等人都先后死在她手里。兴儿还说她:“嘴甜心苦
,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她是
贾家这座大厦的顶梁柱,同时又是这座大厦的蛀虫;她照管着贾家的“长明灯”,又恨
不得一口喝干灯里的油。、连她自己都承认“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
抽头退步。”实际上她一步也没退,当忽喇喇大厦倾倒时,第一个就要把她压死。脂砚
斋批语透露,在贾家败落后,她要被关押在“狱神庙”,有一番“身微运蹇”、“回首
惨痛”的经历,最后凄惨地死去。
10,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 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
无用。
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
一条注脚。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
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
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
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
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
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
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
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
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
,二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
《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
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而在大观园众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女子形象之外,还有一
个“痴宝玉”,这个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中孕育的“新人”,“爱博而心芳”。在世俗
眼中他怪癖邪谬,不近人情,不求仕途,几乎一无是处,所以他便在一群纯洁、善良、
貌美的少女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但是在那个没落的封建社会,没落的封建家族中,无论
是恪守封建之道的宝钗、贾政,还是背判封建之训的宝玉、黛玉,都注定是个悲剧。

--
有空来丝竹幽居听音乐哦!打开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先打开字幕:

请在“查看”菜单上单击“正在播放工具”,然后单击“字幕”。

然后在“文件”里“打开URL”输入地址mms://192.168.5.53:8080连接就ok!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5.5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