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olivia (★SPEED忠实FANS★), 信区: Music
标  题: 日本的音樂文化圈(上)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May 22 07:32:03 2002), 转信

當各位在聽著日文歌、口中談論著Ayu來港的事情、星期三都會慣性地從網絡上
看新一週的ORICON時,日本音樂也許已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份。可惜的是,直
至現在為止,很多歌手樂團、唱片公司或是歌手的經理人根本沒有想過他們會
到日本以外的地方作宣傳、或是到世界其他地方發展的。而在彼方出現了一班
熱愛日本音樂的我們,他們更是始料不及。不過無論如何,日本的音樂文化已
是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的音樂文化圈。

但和美國相比,日本的音樂文化圈的構成是截然不同的。全球操英語的人雖不
及漢語的多,不過英語在國際上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因此,英語的流行文化
遂會成為世界上的主流,而美國這個世界上經濟最強勁的國家正是培育這等流
行文化的好地方。好萊塢電影是世界知名、音樂亦永遠最最前端,歸究原因是
因為美國能吸納世界不同國家的人才,即使不喜歡大美國主義的歐洲大陸的音
樂人、電影人,都樂於到美國發展,從而使美國成為世界娛樂失業最豐盛的國
家。

日本則不同,說日本語的人數在全世界只是排在第九名,而且除了日本之外,
沒有另外一個國家以日本語為官方語言。即是說日本的音樂文化根本是封閉在
37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對外國人來說,語言是接觸日本音樂的最大障礙所
在。相對而言,大部分日本的歌手也十分抗拒到日本以外的國家發展,雖然他
們都以能出國發展為榮,但仍認為國內市場更加重要。

中國人的社會歌手習慣以電視的曝光率來增加其受歡迎程度。但日本卻因關
東、關西的口味迴異而使電視節目風格不大相同,而且每週上電視對他們來
說倒不如舉行巡迴演唱會來得實際。不僅多出現在電視台會令觀眾失去「期
待感」,且東京以外的觀眾大部分都看不到。因此巡迴演唱是歌手保持人氣
的不二法門,歌手們每年動輒要舉行60至100場演唱會,因此能夠抽身到外
國發展的時間並不多。

其實舉行演唱會跟本因果關係的「果」,而種族、文化、語言障礙諸也絕對
不是「因」(日本人也十分接受外來的歌手),真正的「因」卻是日本人的
「內向性」比「外向性」強得多。

所謂「內向性」,就是在本連載中提及過的「上京現象」。每年日本的城鄉
都有為數不少的年輕人往東京碰運氣,希望能夠在東京創一番事業,當然其
中不少是希望以音樂來創業的。這種畸形的現象造成日本的人口分配嚴重不
均,根據2001年10月總務省統計局的資料,東京23區的人口約有
1200萬人,但在日間的人口可能是超越1800人。而關西的重鎮,大阪的人口
卻只有300百萬而已。這些數字以充份反映出全國的人才完全聚集在東京,這
種情況就有點像上文提及過美國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的情況一樣。

不僅歌手聚集在東京,而且唱片公司差不多全在東京開業,日本三大報紙日
經新聞、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的總部都在東京,HNK、TBS、東京電視台、富
士電視台、朝日電視台、日本電視台六所無線電視也全都是東京的電視台。
這造成了東京不單是日本的首都、經濟中心,更是轉播媒介、藝
能界的中心地,儼如美國的好萊塢。各個在藝能界工作的人士從日本各地走
向東京,就是所謂的「內向性」。

曾經香港某一位歌手將香港的流行音樂稱作‘Canton Pop’ ,這個說法為
本地報章所詬病,有人會認為這說法和椎名林檎的‘新宿系’ 一樣的無稽。
可是‘Canton Pop’
只是表現香港的音樂,或是廣州話的音樂。在「音樂大同」的理念上應無分
國界,但以地域、語音上的名稱以茲識別還是需要的,就像‘J Pop’ 。但
如果‘J’ 的意思是‘JAPAN’ ,而非‘JAPANESE’,即是以地域來界定的
話,我們更應該稱我們所聽的日本音樂是‘TOKYO POP’
。某歌手是北京人或是台灣人,來香港所唱的廣東歌,一概可稱為‘CANTON
POP’ 。在東京的情況也是一樣。

日本音樂業界是「內向性」,但唱片市場卻是有內而外的。唱片在東京週邊
地區生產,而再運往日本各地。歌手雖然大部分居住在東京,但全國的巡迴
演出變成了他們事業重要的一環。這些都是日本藝能界由內而外的表現。很
多歌手樂團「衣錦還鄉」,回到自己的老家可選擇較大的場地舉
行演唱,這是由於歌手離鄉日久,家鄉的演出相形變得珍貴。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0.55.102.2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