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arey (一剑西来,天外飞仙), 信区: Music
标  题: 我们是否爱罗大佑(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Oct 13 21:32:38 2002), 站内信件

罗大佑的出现,无论是对整个台湾乐坛还是华人的音乐世界来说,都是一个起点。他自始
至终都影响着歌坛的发展,并不时暗暗地改变着某些潮流的方向。但是,时间在流逝,新
世纪已经来临,当我们告别了那个思想激荡的时代,告别了青春的骚动,现在的我们是否
还爱罗大佑?
  不知哪位智者说过,凡是大时代转变之际,历史的沉积就会泛起,化作流行的华衣。
像世纪之交泛滥的拉丁情调,变成商业广告的格瓦拉,还有“走红”的罗大佑。
  走红这样的字眼是对音乐教父的不敬。像他这样孤独的游吟诗人,世道变迁的观察者
,虔诚的精神布道者,怎能简单用唱片销量和媒体曝光率来评价呢?特别对于成长于七八
十年代,现在三十多岁的一部分人来说,罗大佑已成为他们青葱岁月坚实的组成部分,带
着不可磨灭的美感。他们对他的热爱就像他的歌曲一般,执著而动人。
  我不是那一代人,在最应该听他歌曲的大学时代,我根本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现在
看来无疑是可悲又无奈的事。幸亏还有网络,当它冲击我们的经济秩序和价值观的时候,
也把罗大佑带了回来。再没有八十年代前辈们人手相传的歌词本和珍藏的磁带,一首首
MP3,所有的歌词,静静地躺在无边的网络世界,让崇拜者欣赏,让路过者偶得,我便属于
后者。一首又一首地下载,下载的是声音,却无法下载那份深邃与激情。毕竟,罗大佑对
于我们来讲太遥远、也太沉重了一点。
  罗大佑是一种沉淀。他成长于变幻的年代,不同文化的撞击、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自
由和专制的斗争、历史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还有个人情感的东西,都在他的音乐中
留下烙印。让人惊异,原来我们的华语流行曲本可以有如此容量,而不仅仅是呻吟、取宠
与感官刺激的玩意。罗大佑也是一种情结,是校园里一群哥们在湖边喝着啤酒彻夜吟唱的
和弦。《鹿港小镇》的呐喊,《现象七十二变》的反思,《你的样子》的惊为天人,《是
否》的刻骨铭心……只有青春的骚动与激情才能与之发生共鸣,更重要的是,罗大佑和他
的乐迷生活于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而他的作品正扣紧了时代的脉搏,民谣般的旋律,诗
一样的歌词都仅仅是一种形式,文化与精神才是它的内核。可以说,没有那样的时代,就
不会有罗大佑;没有那样纯粹的乐迷,也不会有罗大佑。我们这一代今天能够以好奇的心
态听他的歌,品味他的词,琢磨他的深沉,但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不能真正体验到他和他
的追随者共同拥有的情怀,更多只是将他置于怀旧的光环中,或者炮制成作秀的材料罢了

  罗大佑会不会仅成为一种记忆呢?如果不希望如此的话,新新人类们必须学会在学习
生活工作的重压下腾出剩余的精力静心欣赏他,从我们早已习惯的软绵绵音调和火辣辣的
肉感中挣脱出来,在粗糙的配乐、有点含糊不清的发音、连写情爱也显得艰涩内敛的歌词
(更不用说那些写历史与社会的大气之作)中,试图把握音乐教父传递的启蒙意念,这是不
是有点勉为其难呢?我们会很有理由地说,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审美
观,有不同的“酷”的标准,有不同的反叛的形式。再说我们处于另一个梦想的年代,知
识英雄与财富论坛已带给我们足够的刺激,艺术的、思索的、执著的,显得不经济……
  但我还是爱罗大佑,虽然还不明白他,但愿意把他和我敬爱的巴赫相提并论,在某种
程度上,他们都是简约的、纯粹的、博大的。
--
         我的眼睛可以看穿天地,但我看不见小白,
         小白在咫尺之间再一次离我而去,我疯狂地咆哮着,
         我发誓我要把天地所有的一切都毁灭…
         那一天,我把十万天兵打得丢盔弃甲;
         那一天,我把四大天王通通丢进了粪池;
         那一天,我把号称天界第一的二郎神打得脑浆四溅……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6.8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