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mear (大笨钟), 信区: Music
标  题: 在中国,什么人在听爵士乐?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Wed Mar 21 13:00:01 2001), 转信

                在中国,什么人在听爵士乐?

  这个问题颇有些难答,爵士乐的渊源并非久远,但发展却快速而多向,特别是
近三十年,技术进步与发达的资讯使爵士乐的形式不断创新与融合,呈现出极为丰
富的面貌,远非早期的单一简朴。在中国,任何一种舶来的文化,在短期的传播过
程中都会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大多数音乐受众(包括后来成为爵士乐传播者的
人们)在接触到新形式的时候,显然先照顾的是自己的口味,不会也不能追本溯源
地求其全貌;而国内接触西方音乐的途径本就凌乱——因此,每一位爵士乐听众对
这种外来文化的认知都基于各自不同的听觉经验,在北京的某些圈里有一句玩笑:
“爵士,你觉得它就是!”虽然太糙,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多数人面对爵士乐的语
焉不详。我现在分析爵士乐听众群的时候,也只能是笼统地稍作归纳。

  爵士乐在中国的影响其实早有历史,这种由美国黑人贫民创造的民间音乐在征
服了白人之后,也舶来了东方,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流行音乐深受其影响,当时的音
乐演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的吸收与借鉴,新鲜而单纯(上海和平
饭店老年爵士乐队的演奏,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影子)。解放后,由于政治因素,爵
士乐一度被包装成腐朽生活的背景音乐——它只可能出现在电影里,极其典型和简
单:国民党女特务在swing或Bi-Bop节奏中妖娆而舞,醉生梦死,令工农兵厌恶—
—除此我们不能以更正常的方式听到它,而那段时间正是现代爵士乐蓬勃发展的阶
段。等到改革开放以后,国人再接触到爵士乐,它的千变万化已经令人眼花缭乱了


  习惯和潮流一样,时间一长,它的由来就容易被人忘却,我不太了解爵士乐是
如何进入这么多人的文化生活的,在记忆中,任何一种西方文化的东渐,都会在国
内形成“XX热”,前两年爵士乐在北京巍然成风,使它有了更广大的听众群,最早
接触爵士乐的人大多是音乐工作者,现在已成为了本地演绎爵士音乐的中坚力量或
资深传播者,前者如刘元、古贺泉,言传身教地影响了一大批青年乐手,并引导他
们从专业技巧方面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爵士;后者如梁和平、张有待,通过各种传媒
与活动推广爵士乐。前者倾向于专业态度和“学以致用”;后者渲染爵士乐的情绪
和感官之外的一些趣向,培养纯粹的听众。

  广大听众从各自的出发点赋予爵士乐以多种诠释:怀旧、优雅、异国色彩,并
从中引申出理想化的生活情趣,可以观察到的是:在大多数人聆听爵士乐的时候,
很容易从他们身上发现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听爵士是某种生活阶层的标志之一”
,部分人心理上需要这种微妙的认同,当然,并不能因此否定人们的纯粹,耳朵是
不可能虚伪的,音乐的妙处正在于它能带来多层次的满足与想象。只是1997年CD
Cafe的一个现象有点奇特:一群身着西装的中年人手上拿着“怎样欣赏爵士乐”的
小册子和“爵士乐精选”之类的翻录磁带——这也许是发展中的中国带给爵士乐的
一个独特现象。

  学习爵士乐的青年们则是另外的状态,他们的热情主要表现在对专业技巧的专
段。等到改革开放以后,国人再接触到爵士乐,它的千变万化已经令人眼花缭乱了


  习惯和潮流一样,时间一长,它的由来就容易被人忘却,我不太了解爵士乐是
如何进入这么多人的文化生活的,在记忆中,任何一种西方文化的东渐,都会在国
内形成“XX热”,前两年爵士乐在北京巍然成风,使它有了更广大的听众群,最早
接触爵士乐的人大多是音乐工作者,现在已成为了本地演绎爵士音乐的中坚力量或
资深传播者,前者如刘元、古贺泉,言传身教地影响了一大批青年乐手,并引导他
们从专业技巧方面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爵士;后者如梁和平、张有待,通过各种传媒
与活动推广爵士乐。前者倾向于专业态度和“学以致用”;后者渲染爵士乐的情绪
和感官之外的一些趣向,培养纯粹的听众。

  广大听众从各自的出发点赋予爵士乐以多种诠释:怀旧、优雅、异国色彩,并
从中引申出理想化的生活情趣,可以观察到的是:在大多数人聆听爵士乐的时候,
很容易从他们身上发现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听爵士是某种生活阶层的标志之一”
,部分人心理上需要这种微妙的认同,当然,并不能因此否定人们的纯粹,耳朵是
不可能虚伪的,音乐的妙处正在于它能带来多层次的满足与想象。只是1997年CD
Cafe的一个现象有点奇特:一群身着西装的中年人手上拿着“怎样欣赏爵士乐”的
小册子和“爵士乐精选”之类的翻录磁带——这也许是发展中的中国带给爵士乐的
一个独特现象。

  学习爵士乐的青年们则是另外的状态,他们的热情主要表现在对专业技巧的专
注,因此接触中会发现:不光是学习爵士乐的人,连许多摇滚乐手也流露出对爵士
的迷恋,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更关心爵士乐的门类、风格及演奏技术的细节,往往
忽略了深层的音乐内涵,对Fusion,Latin等演奏的兴趣远超过传统爵士乐——他们
不会谈论Ella Fizgerald或Chalie Parker,也许对某些人而言,爵士只是一种音
乐行当,而不是一种生活状态。

  有一类听众正在成长和壮大,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中国的影响日益深远,作为
主要特点,他对爵士乐的深刻理解很大的带动了读者,从网上可以看出,这一群体
的年龄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也就是说,更多的青年在听爵士,而他们受到的影响决
定了他们对音乐的态度:更敏锐地感受,更细腻和专注,更人文关怀,也更能享受
。也许这中间仍有年轻人的跟风与作态,但从整体上看,他们将使最真诚的聆听者
,也会成为爵士乐听众的主流。

  爵士乐千姿百态,生活更是如此,在听Ella Fizgerald,stan getz, Louis
Amstrong或Miles Davis的时候,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动,以上的描述只是个人的一
些感受,其实面对爵士乐,最好的状态是:静静地听,为它鼓掌,感谢它带来如此
丰富的音乐生活。


--
真正受过伤的人,才知道疤痕也是有生命;
真正爱过、关怀过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管道通往人性,
才终于了解他们自己原来也逃离不了那个摆布她的命运!!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9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