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olivia (★SPEED忠实FANS★), 信区: Music
标  题: 论日本的精选碟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Mar 29 18:38:00 2003), 站内信件

簡單地做了一個列表,下面是每年百萬專輯的數目,以及百萬專輯中精
選專輯的數目,最後的是精選專輯在百萬專輯的百分比:



年份
 百萬專輯數目 百萬精選專輯數目 百分比
99 22 9 40.9
98 25 10 40
97 21 5 23.8
96 21 5 23.8
95 14 3 21.4
94 8 1 12.5

這個表的幾項意義在於,每年的百萬專輯的數目表示它們在當年具代表
性的專輯,由於每年的經濟、人民購買力等因素直接間接影響了百萬專
輯數目的多寡,但一百萬這個數字始終是HIT的一個指標。而這個列表
的最右項,即是說每年精選專輯佔百萬專輯的比例,才是重點的所在。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百分比是逐年遞增的。究竟遞增的方向對樂界或是
對樂迷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大家也許會知道,英美樂界的歌手可能會十多年才發一張精選專輯,甚
至在他們整個歌手生命中,可能找不到一張精選專輯。相對華人社會的
歌手,由於歌手的權力遠遠不及英美日樂界,何時發精選專輯也輪不到
歌手們去管了。日本的歌手則界乎英美及華人樂界之間,有一定的權力,
卻又要兼顧市場的需要。但是由於樂界在90年代後期,市場對精選專輯的
需要日益增加,所以歌手們發精選專輯也頻密起來。

為何會這樣的呢?當然是樂迷有此需要。但是其實也是歌手本身令到有如
此風氣的。我們以樂界人氣最頂級的歌手作例子。記得在90年代初,CHAGE
&ASKA及每年最多只會發兩、三張單曲,但90年代後期,歌手的單曲產量多
了起來,L’Arc~en~Ciel在98年總共推出了7張單曲至今大家仍定會記得。
濱崎步在受歡迎起來之後的單曲推出的頻率亦多得使人吃驚。在這個情形之
下,好歌雖多,不過樂迷購買的選擇性、方向性就會變得無所適從,等待歌
手們的精選專輯可能是樂迷最佳的選擇。

再者,由於銷量有保證的關係,歌手們及他們的幕後策劃都會認為精選專輯
不僅回報率高(除了製作銷量之外,製作成本甚低亦是回報率高的原因)更
重要的是90年代有太多的例子,這些例子大多說明精選專輯能使歌手的事業
更上一層樓。如GLAY推出了『Review』之後便一躍成為當時樂界最強的樂團、
CHAGE&ASKA的『SUPER BESTⅡ』是日本第一張賣超過250萬張的專輯。B’z的
‘金銀碟’ 更厲害,不僅打破了自己多年來的銷售記錄,更令他們不再是
‘二奶命’ ,首次成為專輯的年間冠軍。

許多歌手都憧憬這精選專輯能推高銷量的同時,他們卻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
如果沒有高質量的單曲,精選專輯很難有所作為。其實單曲和專輯、精選專
輯三者之間是唇亡齒寒。但是由於樂界、歌手過於求急進,以為逢精選專輯
就是靈丹妙藥,那就大錯特錯了。97年之後單曲銷量一直下滑
,相反專輯銷量高企,根本不是專輯比單曲更有存在價值,那只是95、96年
存下了不少好歌,使專輯的銷量如走進一條康莊大道罷了。所以,進入了二
千年之後,整體專輯的銷量根本也是一直下滑,只不過沒有單曲般明顯而已。
單曲劣質化的整體問題根本不是只浮現在單曲市場上,已可見一斑。

然而精選專輯不是洪水猛獸,它在市場上,對樂迷的選擇上仍是極具價值的。
但是請先樂手們處理好自己的重點宣傳歌;樂迷也請花多點心機去聆聽歌手們
帶給各位的單曲是否具有誠意(當然誠意是包括用金錢去買正版唱片啦)。
那樣,精選專輯才有存在價值。

最後,想問各位一個問題:究竟你們覺得誰帶起90年代精選專輯的風潮呢?
我的答案是竹內まりや 的『impressions』。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0.55.46.16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