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d (cd), 信区: Music
标  题: kgb论歌的好坏 (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May 13 17:06:08 2003), 站内信件



发信人: KGB (Jeune Seigneur), 信区: Classical
标  题: 最后一次谈音乐好坏问题。
发信站: 华南网木棉站 (Thu Apr  5 10:51:41 2001), 转信


最后发一次这一命题的文章,这样以后偶尔也可以拿出来使用。
我们发现之前的讨论已经遗憾地转为针对人,而非针对观点。
下文认为两种对原命题的理解是完全可以转化的,希望能够达成
共识,皆大欢喜。要点出的是:这种讨论本身并无意义。只是尴尬地出于被迫.
因为其结论实在不需证明,我们不应困在这个命题上。

  大概挺久以前,一位朋友讽刺平素音乐讨论每每要出现的这种结局:就是
争执双方最终又回到音乐是否有好坏标准的问题上。并且所有希望使争执平息
下来的人都热爱援用这一经典句子来缓和事态:音乐无分好坏,喜欢就行。
要注意的是,这句话是有严重歧义的,它有两种理解:

第一: 音乐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对自己来说,只要听自己喜爱的便行,
      哪怕与其他某种音乐比,它确实不如。

第二: 音乐从来不分好坏,没有好坏的标准,不容讨论。如果有标准,
       那么只有以自己是否喜好来定义。

我赞成第一种,而不赞成第二种。但讨论者往往把这句话理解为第二种,
并且坚信它是对的。刚才说的这位朋友于是感叹了出现在音乐讨论中的这对
这种命题的讨论十分奇怪,拓展到普遍艺术审美标准中,似乎难以解释。
这种局面是极其尴尬的。这里恐怕会有人置疑这位朋友的“专业水准”。
他绝对有说话的标准:十分了解古今音乐,并且自幼学习钢琴直弹到现在。

来证明音乐是否有好坏是极其奇怪的一件事,因而反事都有标准,尽管人们
可能对这个标准争执不一,但标准首先是存在的(当然不是指每个人随意制定自己

的标准,而是普遍存在的统一标准)。这种命题的讨论往往在一般乐迷中出现。
因为他们因审美观的差异时常磨擦。而在业界本身,则有许多显而易见,公认
的事实。比如说《乡村骑士》和《唐磺》,好坏之分,或者说好和更好之分,
自不消说。

要试图证明好坏之分的存在,不需要直接论证,而可以通过比较而得出结论。

这里有没有人试图否认以下艺术形式是否存在好坏之分?我们愿意先予讨论。

诗歌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小说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散文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雕塑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绘画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建筑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书法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戏剧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纂刻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摄影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电影是否有好坏之分? 当然有。

很少人在以上领域讨论“是否有好坏之分”的问题。人们关注得只是某一部
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何不如这一部,为何要比那一部强。尽管在
具体某的作品的比较上产生了困难,但总体来说没有人质疑好坏标准的存在。
并且即便不公开论证,每个人心里都有模糊的概念,何为一部优秀的小说?何
为一部优秀的电影?这些并非摸不着头绪的问题。

至于为何在音乐领域出现这种好坏标准的讨论,我想是个极其特殊的例子,
并非无法理解,相反,十分容易得出结论。

下面引用一段以前的文字

"  这就是因为音乐是的一种特别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来传播,而非视觉。
  任何人都有能感动自己的音乐,但非任何人都有能感动自己的绘画,诗歌。
  一个受过不多见教育的人也可能为贝多芬的音乐所感动,但当他看到 指抢?br>
   其罗的雕塑,波提切利的绘画,普希金的诗歌时,则可能毫无反应,这些艺术

   不能打动他。因为感受这种艺术需要你主动,深入地思考,它不会象音乐般自
动进入你的脑壳深处。坐下来,闭着眼睛听一段音乐,不需要特别的思考,你
就可能感到满足了自己身心的需蚴怯湓茫蚴茄眨蚴欠⑿埂?nbsp;这是
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办到的。正是因为音乐通过声响,时间的流动,进行传播的,进
入每个人的大脑,所以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同时每个人都在积极维护
感动自己的音乐,在这种情况下,以上所说的“音乐无分好坏”的第二种理解就出
现了,区分音乐好坏的标准被这种广泛的态度所掩盖,越来越多的人不承认它,甚
至不能面对它。这绝对不是一个端正的欣赏态度。

正确的赏乐态度不是否认音乐平庸优秀,好坏之差别,而是在承认这种差别的前提

下,不改变自己赏乐的取向,自己的所好,而不去迎和,刻意为好坏标准来改变自己。"

最致命的偏见来源于人们对试图探讨好坏标准的人的指责。他们认为一切研究
都是研究者们对自己趣味的抬高和标榜,这种行为是有侵犯性的:这种例子实在很
多,完全可以打开天窗说话。比如两个流行乐迷可以研究音乐好坏问题,但是不容一个
听前卫的,或古典的人介入。因为他们认为,后者参与的讨论使他们本身的取向
处于弱势地位,就是'比较不好'的一类。他们认为后者必然是在炫耀。

还有一个更明显的例子可以证明这种心理,但不想把这个例子举出来。

讨论好坏标准的人,可以把思维稍微转移,汇合到对那句话的第一种解释上去,
岂不皆大欢喜?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6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