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d (cd), 信区: Music
标  题: 忘情双巴舞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Sep 23 11:50:33 2003), 转信

ZZ

文>>  艾米
  Compay Segundo: 皱纹里开出一朵花
  95岁的老人刚刚离开人世,他叫Compay Segundo。古巴革命前,他玩单簧管和
吉他,革命后,他在雪茄厂里卷雪茄,再后来,与朋友重守音乐,直到如今,他的
肉身归尘归土。
  Compay Segundo并不是他的本名,Compay是他的绰号,Segundo则是他的标记
:他那招牌式的低音和弦。任何人过了90岁,要是不能变成神,恐怕就成了虫。不
过依我看,与其给Segundo贴上标签,说他是神、是国宝,不如说他是个老人精—
—终其一生,他所追逐的不过是一种活泼的活法。那首最著名的歌曲Chan Chan唱
的是一个农民为了追逐女孩而渴望去镇上,也许除了音乐,Segundo一生追求最多
的也是女孩。
  90岁那年,有人问Segundo:“你看上去比你实际年龄年轻50岁,这是为什么
?”老英雄这样回答:“小子,太简单了,我吸烟,酗酒,还XX。”毫无疑问,这
比天天健康食品有趣多了,难怪看照片,在他满脸的皱纹里,好像总能开出一朵花
的样子。
  听他的音乐,也许也有花,在我的脑海里,那是染上了金色夕阳的夹竹桃。一
把七弦吉他和一口老嗓子,Segundo让人想起那首老歌:“很久以前,我曾一度是
你所渴求,而现在,我成了过去式。”人走了,歌声没有变,那个成了过去式的,
只是一朵花。

  古巴:摇摆古铜色
  每个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无论他的生活是过份干燥,还是过分湿润,都有一个
关于南半球的古铜色的梦。在一个拉上了窗帘的下午,在那间刷成淡粉色的房间,
我坐在木头地板上问自己,古铜色是怎样一种颜色。答案随手里一张双CD唱片而流
出——如果“铜”是红色夕阳下慵懒而得意的铜管小喇叭,“古”就只可能是它:
古巴。
  我是在很久之后才知道,原来古巴是世上最大的音乐出产国,当然还有雪茄和
蔗糖。
  雪茄,怎能没有雪茄呢!那些劣等的或是好的,都被卷得紧紧的,就像刚刚脱
去翠绿色纱丽的古铜色小腿。一支雪茄总有手指那么长,用刀切开,用长火柴点燃
,半口空气、半口雪茄,在喉腔与鼻腔间游走,深情最满意的时候,嘴微张,缓缓
吐出伸着懒腰的烟,或者小心守候舌尖温度的G点,好让自己连吐三个完美的烟圈
……在我的头脑影院里,没有雪茄,就没有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也就没有军装
和革命,没了50%的古巴。此时,为了找寻侥幸留存的另外50%的古巴,就只能到钻
到音乐里头去。
  假如没有古巴,地球上的舞步灭种一半——颂(Son)、萨沙(Salsa)、恰恰
(Chachacha)、曼波(Mambo)、伦巴(Rumba)、关达拉美拉(Guantanamera)
——这些舞步我一个都不会,但是几乎每一种的音乐,都在理想中的唱片架上占据
一档。等到有一天,所有这些排成一排,起个名字就叫古巴,既不像雪茄那么昂贵
,也不像蔗糖甜得发腻。
  Adios Amigos,少数几句能听能说的西班牙语中,这一句是向朋友打招呼的时
候用的,巧的是,少数几个能够认得出名字的古巴音乐家,彼此也都是老朋友。乐
手的名字很难记,音乐却很熟,每一首都好像是上辈子就已经听过了似,这就是所
谓民歌吧。他们都是超过80岁的老人,80岁都不死,就是为了守在一起唱老歌,守
在那间传奇的俱乐部里:Buena Vista Social Club。德国老痞子Wim Wenders从不
隐藏自己对于音乐的喜好,无论是卡式磁带上的U2,还是柏林Club里的Nick Cave
,只要被他听上数遍,就能成就一部电影。然而那些片子,不管配上多少音乐,毕
竟只是电影,只有《乐满哈瓦那》,到底是部纪录片,这里头没有电影,只有音乐

  Quizas、Quizas、Quizas,古巴人深沉的时候,会把一个“也许”说3遍;
Guantanamera,guajira Gantanamera,古巴男子呼唤那个来自关达拉美拉的姑娘
时,会把地名重复两次。它的根是非洲,后来又加上了一点拉丁。古巴音乐从不让
人上火,它只让人摇摆。这时候手上最好有一枚正宗古巴Maracas,就是婚礼歌手
常用的那种摇沙铃。
  巴西:从火烈鸟到伊帕内玛的姑娘
  巴西音乐仿佛是因为南十字星的闪耀而产生的,它让人上火,也令人悲伤,既
有浓烈热情的写法吧,也有慵懒忧伤的曲调。
  第一次听说桑巴舞,还是在昨日组合草蜢的歌里,记住了第一个关键词:忘情
;然后看足球赛读体育评论,记住第二个关键词:巴西。再后来有一天,桑巴舞以
一种真切的方式展示在眼前,这次还带上了里约热内卢的嘉年华会,附送夺目的衣
裳、羽毛和眼神。二拍子的桑巴舞并不是好学的舞蹈,走步、锁步、叉型步、垫步
转、辫子步、滚筒步,对于所有没能生为拉丁人后裔的我们而言,像巴西人那样在
大街上载舞载行,还真是一桩需要勇气更需要技术的事。
  美国西海岸和巴西的伊帕内玛,都是能够晒尽明媚阳光的地方,但是在上个世
纪50年代末,比起巴西桑巴的热烈,西岸“酷派”统治的美国爵士乐完全是“冷”
的。谁都知道冷的遇上了热的就是温暖,没错,这就是巴莎诺瓦(Bassa Nova)。
最地道的巴莎诺瓦,是用巴西情歌低缓轻柔的嗓音与流畅的吉他、加上清凉摇摆的
萨克斯风、桑巴的节奏,这就是巴西的声音Asturd Gilberto和美国的萨克斯
Stan Getz的合作,歌名就叫《伊帕内玛的姑娘》。
  伊帕内玛的姑娘,整个巴西似乎就只有这一个姑娘,穿雪纺裙的是她,着牛仔
裤的也是她。惟一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夹趾拖鞋,还是细带凉鞋,她的脚上永远
是光光不着袜。仿佛是村上春树说的,1963年的伊帕内玛的姑娘,会永远走在灼热
的沙滩上,直到最后一张唱片磨平为止。于是,随着伊帕内玛姑娘的一双细足,本
来如火烈鸟般热情狂奔的桑巴舞,也就转成了温暖而又慵懒的巴莎诺瓦。


  [电影原声]
  Black Orpheus (SOUNDTRACK) 黑奴奥菲斯电影原声带
  如果只能推荐一张与巴西音乐有关的唱片,自然应该是Stan Getz的那张The
Girl from Ipanema(副标题:The Bossa Nova Years,巴莎诺瓦的年代),不过
如今既然已经没有谁没这张专辑,不如让我们来听电影院声音乐。电影《黑女奥菲
斯》以希腊神话中奥菲斯的爱情故事为主题,只不过把时间搬到1959年,以巴西里
约热内卢为故事背景。电影曾经获得意大利威尼斯金狮奖,但是更要紧的是,片中
采用巴西吉他手Luiz Bonfa、Antonio Carlos Jobim等人的桑巴节奏作品,从此开
启了巴西音乐的国际知名度,这才影响了Stan Getz等美国爵士音乐家的走向。

  ■ 写在后面
  我趴在地上,从好些纸箱里翻出这次选题需要用到的一些唱片,古巴的或者巴
西的,Segundo死了,人总有湮灭的时候,但传奇是永远的。尽管在古巴众多的音
乐家中,Segundo并非我的最爱,与其急切地表现出对一个死者饱含眷恋的姿态,
还不如怀着对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敬意。纪念仅仅是这样那样特定的日子,而传唱却
需要永久地付出直到死去,从古巴想到巴西,甚至还应该有更多的地域,国家,所
以我对着家里密密麻麻的唱片对自己说,不要急,不要急,慢慢地分享音乐吧,每
一样好音乐都会是一个传奇,在你真心找乐的旅途里总会不期而遇,请相信。(文
/郭江涛)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hb/20030912/zl/200309170806.asp

--
Life finds a way

※ 修改:·cd 於 Sep 23 11:51:06 修改本文·[FROM: 192.168.0.168]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6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