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d (cd), 信区: Music
标  题: 之四/探索滚石的问题在哪里?(文/杨忠衡)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Feb 21 11:08:35 2004), 站内信件



之四/探索滚石的问题在哪里?(文/杨忠衡)

一如上文,「批滚」文章都提倡不应「把这种…企业经营问题,变
成情绪、感情的问题。」然而这些文章本身通篇情绪,经营问题却
只字不提,可惜。滚石不是我开的,人们批评滚石不干我事,可是
我无法认同以善意批评之名,散弹打鸟,全民乱讲,平白伤害无辜
的音乐人。因为「误诊」比「不诊」还可怕,明明伤在脚上,结果
把胳臂砍了,这不叫正义。

下文前段我将重申反对偏颇激情的议论,中段描述滚石近年遇到的
问题和对策,绝不护短。尾段则简略提出我的建议。我希望给滴汗
的滚石人公允的评价,也希望发掘问题,把焦点移到滚石重建工作
上。

我很遗憾我所敬重、钦佩的滚石战将,大都已经四散各地。滚石有
的是荣誉,缺的却是团结力。目前老帅独守孤城,何时再现群英大
会,且让吾等煮酒以待啊。



探索滚石的问题在哪里?
别拿香港脚药来治SARS!

文/杨忠衡

我完全不怀疑批判滚石者(如翁健伟)是出於善意,如同上文所说
,这是「恨铁不成钢的一种期许,所导致的失望与惆怅」。期许与
惆怅人人得而有之,但翁健伟文中指名道姓,对特定对象开出诊断
和批判。不幸的是,这些评断与现实有相当误差。这就不是「善不
善意」的问题,而是「是与非」的问题,是非问题就不容混淆。就
像拿香港脚药来治SARS,不管用心何其良苦,不对就是不对,没得
妥协。

理想和经营两回事

我认为讨论问题,必需先把「理想」和「经营」分清楚。一般批评
者推论程序是这样:一、发现滚石衰弱。二、推论:滚石经营不善
。三、结论:滚石失去理想。「经营不善是因为失去理想」,这是
简约而扭曲得厉害的逻辑。这帖药服下去,怕没病也要出病。不讲
理想而大发利市的公司很多;坚持理想而倒闭的的公司也多,这是
两码子事。我今天要厘清的议题是,滚石问题真的能用「失去理想
」解释吗?让我们平和的就事论事吧。

滚石果真失去理想?

首先来检视理想面。批评者诟病滚石近年「失去理想」。是不是果
真如此?我想举事实来回覆。记得三、四年前,金曲奖入围名单发
表,报纸头条标题是「滚石最大赢家」。我想请问,这些金曲奖评
审难道都是只看侧标、包装和文宣的草包吗?实际上,这些评审都
是阅曲无数、最难取悦的尖嘴鸡,并不乏社会最严苛的评论者。在
不留情面的剧烈争执下,仍然给滚石压倒性的肯定。如果得到这种
肯定的公司也被当成「失去理想」,我不晓得其他公司「理想」何
在?如果批评者真认为金曲奖不值一信,容我把文章吃下去,此事
不必再提。反正这个社会既无需公议,议论何用?

全球古典唱片业从九○年初飞黄腾达,十年内变成大厂交相购并缩
编,小厂关门大吉。其间我曾拜访许多国内外唱片公司、媒体杂志
,观察到的因果真是千头万绪,岂是一句「理想」可以综结?我可
以肯定,任何脑筋正常的唱片经营者都想做好唱片,只要条件允许
。经营不好,事出必有因,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我很反对用「失去
理想」这种廉价、不负责、诉诸情绪、不能解决问题的批评草率带
过。我要提醒的是,滚石战将没有一天不想做好唱片,事实昭昭为
证(请参下篇张培仁的自白)。十多年来,我所接触的滚石高层人
士,大都是自我期许甚高的工作狂。遇到环境逼迫、有志难伸,他
们比谁都忧郁。现在只因业务下滑,辛苦维护的清誉被人轻率否定
,难怪觉得冤枉。他们也会问,大众为什么不愿花点心思来了解事
理?

打击唱片事业的首要因素

再看经营面。滚石既有心做好唱片,为什么近年走下坡?做为一个
局外人,我承认本没有资格,也不便在没有严谨研究下分析原因。
我对流行唱片业所知,都是过去担任媒体工作时,从业界朋友处所
悉。在此略述一、二,只是希望提供朋友们多一些思考方向,别只
在家格物致知,酱在「理想」的愁怅里。

滚石下坡的分水岭是在九七年,那年滚石尾牙据说伍佰在舞台撒现
钞。九八年急转直下,连公司尾牙都办不了。这反映出影响滚石的
第一个原因:经济景气。九七年全球发生什么事,请问经济学家便
知。滚石海外公司撤退,约从这个时期开始。接下来,打击唱片事
业的首要因素,依顺序是光碟烧录机、MP3、宽频网路和社会风气。
坦白说,现在要听哪位歌手的歌,我随时可以在十分钟内,从
eDonkey、WinMX、BT上全抓下来。这种情况下,谁还要在晚上披上
外衣、花一小时车程、到玫瑰大众去找一张不一定找得到的CD?九
九年滚石高层告诉我,唱片利润正以两位数字百分比在缩水,滚石
就算後门开银行,岂能无反应?生存基本法则,遇危机先舍叫好产
品、保住叫座产品。滚石亦然,台面产品素质开始贫血,这是果,
不是因。议论者只看表皮就下诊断,都是倒果为因。(社会风气是
幕後大敌。滚石是流行产业,它的产品是一面镜。从它可以反窥现
代社会的光怪陆离。这是社会学的领域,即使聪明如鲁迅,也不时
批评到镜中的自己,这部份在此先不提。)

头号隐形敌人

实际上,滚石很早就把头号敌人锁定在对付这个隐形科技敌人。平
心而论,滚石算有远见,但错估了自己实力。在极端的例子里,滚
石就思考当唱片完全无利可图时,如何维持音乐事业的获利。从九
七年起,无数「总」字辈的唱片制作菁英,就被安插到迎战「後唱
片时代」的战役上。从滚石电视、滚石多媒体、滚石可乐、滚石网
路到手机…我可以列举一长串「阵亡者」的名单,折耗得相当厉害
。这场仗非常惨烈,虽然有些不可磨灭的功迹,例如滚石可乐为素
人音乐家开拓舞台、颠覆创作生态等,但终究都没有让滚石找到从
中获利的有效方法。我很同情这些已故战将们,从音乐跨足不熟悉
的领域,其压力、挫折和沮丧可想而知。滚石是全台唯一在压制电
子怪兽方面,下那么多工夫的唱片公司,但直到目前为止,滚石终
究没有打赢。阿门。

蜂巢状的机动战斗体

环境愈来愈不利,滚石应对乏力,很多因素和管理风格有关。滚石
是大公司,但它其实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群蜂巢状的机动战斗
体。这种化整为零的组织架构,可能源於早年民歌手自由、自主的
个性。滚石不要一个严整的官僚体系,它吸收人才、让他们自成体
系,自己发挥表现。在承平时代,这不失为好主意。因为充份授权
,使滚石战将们拥有敏锐的社会触角、迅速吸收和反馈,而入行新
人引进理想、才华和创意,这可以说明滚石唱片何以副牌繁多,常
保多样风格,时有惊人之举。这不是老段「人格分裂」,而是把持
「有所管、有所不管」的包容性。当年「魔岩」初创,以反攻大陆
为方针,一小撮「中国火」前锋部队可以在大陆翻云覆雨,不能不
说是滚石战将文化下的奇迹(不过大陆的文化保护政策、失序的有
声出版市场、以及萎靡的两岸关系,则是老段失算的事)。九○年
滚石在大陆输了市场,但理念传播却如火燎原。这些细胞不得不经
常自我反省,因为公司文化是竞争淘汰,一失足便遭浪花淘尽,岂
可不慎?

独立旅的弱点

这种组织有其强处,自有其弱点。滚石人常有一肚子苦水,有政策
变动频仍、压力大、不受尊重、朝不保夕的恐惧。对公司母体而言
,最大的威胁则来自缺乏官僚体制的稳健和组织力。我曾拜访过一
些欧洲独立品牌,惊讶於他们能以极精简的人事(少於十人),做
出惊人的行销成绩。然而景气一不好,这些公司却兵败如山倒。原
因是,小公司都是理想主义,有强烈的行事风格;当它资源有限,
必需与其他团体结盟或分享资源时,便遇到许多障碍,最後还是卖
断或收摊了事。知名的独行侠BIS罗杰斯、HNH小巨人海曼,我便无
法想像他们特立独行的行径,可能见容於诸如EMI、Universal这种
集团。他们若不是独立撑著,就是乾脆收掉,要合作是免谈。独立
品牌是英雄的世界,但英雄不一定机灵,难免出现霸王别姬的悲剧。

滚石虽是一个「大」公司,但实际上是英雄集聚的梁山泊,集合一
群无法相互支援的小战斗体。也就是说,滚石有庞大的身体,但某
方面的能力上限,与小公司无异。遇到环境吃紧,这些小战斗体大
多各自瓦解,无法团结成组合的战力。人才逐一流失後,滚石的战
斗力已下降到和後起小厂差不多,受限於传统组织和成本结构,无
法有效徵用既有人才资源,应变能力不足,令人痛惜。相形之下,
外商集团不能容忍这么多画地为王的山头,裁员缩编後,稳固的组
织架构与资源互通,提供相对稳定性,倒有利於「乱世」。君不见
,现在滚石业务系统竟要回头求助外商Universal了,这是个警讯。
谁会让自己的咽喉让同行掐住?无论如何,现今环境确实不利於滚
石曾引以为豪的操作方式。现在大部份公司都改采外制合作,使滚
石更难掌握传统优势。究竟滚石需要的是权宜之计,还是长治久安
的体制改革?值得综合时局做全盘考量。

正面迎击的传统

我的观察是,滚石面对挑战,基本上都以主动攻势正面迎击,方法
则采取既有的机动专案经理战术,不著力於改革组织架构。这样的
输赢很绝对,策略有时也嫌短线,小战斗体的专案部门,有时准备
欠周、仓惶失守,人员流动,经验无法传承累积;六、七年过去,
局势多变,基本上这个布局不算成功,但也还没致命惨败。滚石堕
落了吗?我所看到的滚石,就算不是每战皆捷,至少从没有一日放
弃战斗。甚至结束前的「魔岩」,仍是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唱片品
牌之一。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科技产业呢?如果滚石迎战成功呢?
如果滚石西向和南向政策顺利呢?如果当年滚石转型呢?输赢还在
未定之天。不过,以目前台湾的景气来看,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总之,成败契机,英雄时势各半。关键因素在管理模式和整体战略
,不在什么亏待金门王、没有发掘张宇、往日荣光、理想不理想…
之类,芝麻蒜皮的小事上。

无论如何,「滚石效应」是非常有趣的,我所认识的许多滚石员工
,大都以曾是滚石人自豪。尤其如曾在公司有过表现,就会产生「
我即滚石」的荣誉感。我想这也是当滚石有难,那么多前员工还阴
魂不散跑出来建言的原因。滚石当珍惜人气之可用啊!面对目前情
势,至少目前我还没感受到滚石有什么有效的应对良策。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第二生命,要老段这些主事者改变
自己,好比要陈水扁做国民党主席。其实老段算是非常坚韧的人,
如果九○年代五大集团开始进驻时,感受唱片生态丕变,和吴楚楚
一样选择急流勇退,现在也许早让人立碑追念了。段老大宁可被击
倒也不退却,是条汉子。

投射对台湾音乐文化命脉的关心

我的分析未必正确,但至少表现我对滚石的另一种关切和鼓励。我
双手、双脚同意滚石应该检讨改进;鞭策自己,扛起责任,为自己
的生存和声誉负责。引进专业管理观念、大刀阔斧改革体制,虽有
风险且耗费资源,但因应新局势未尝不能一试。前路有危机,也有
转机,先回归小而美,重新思考定位,找到恰当的能人组成核心,
或许有重新出发的机会。关怀滚石的人,毋需再诉诸情绪,秋风秋
雨的东西,据我所知,对铁血惯的滚石战将,基本上没用。如果有
识者真打从心底「关爱滚石」,不是嘴皮上说说,就该走出悲情,
动动脑筋,拿出立竿见影的疫苗血清,把香港脚药收回去。我个人
对各方评论均无成见,只觉大多善意十足,见解不够,解决不了大
问题。我倒很有兴趣期待够份量的议论,老段也该会虚席敬待吧。

一个私人企业「经营不善」,顶多是自作自受的事,为何会引起社
会议论?原因是滚石确实是台湾音乐文化的表徵,有许多大众引以
为荣的共同记忆,其社会份量无可取代,比师大音乐系还伟大。与
其说,大家在批评滚石的经营,不如说是投射对台湾音乐文化命脉
的关心。这真是好事,风波过後,相信不止滚石,整个台湾唱片界
都会因警惕而受益。

TOP <http://by2fd.bay2.hotmail.msn.
com/cgi-bin/getmsg?curmbox=F000000001&amp;
a=f471d18dc91c7a594cf4ce2f34a01fb0&amp;msg=MSG1054669493.104&amp;
start=1242012&amp;len=47368#top>;



--
Life finds a way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6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