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fangbright (skywader), 信区: Music
标  题: 台湾乐坛黄金十年《二》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4年10月08日16:51:0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一章 1981年的崛起

1981年,伦敦《欧洲金融杂志》报道:八年来,台湾省在全世界八十五个
国家和地区中,经济成就名列第一。经济的腾飞,加之乐坛在短短数年间极度
地膨胀,加大了台湾国语乐坛竞争机制和商业运作的发展。
现代民歌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后,在日趋成熟的同时,也不难发觉它所面临的困
境。单一的音乐路线,无疑在此时为民歌敲晌了警钟。对于新一代的民歌继承
者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尝试来扭转这一现状。在这一行列中最为令人
难忘的就是由李寿全、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李建复所组建的"天水
乐集"工作室、"天水乐集"在台湾乐坛上首开了音乐工作室的先河。尽管事实
上"天水乐集"仅推出了两张作品(李建复《柴拉回汗》;李建复、蔡琴《一千
个春天》)即宣布解散,但这两张作品却可堪称是民歌时代末期力挽狂澜的经
典之作。

1981年,齐豫在沉寂一年多后转投到了拍谱唱片旗下,推出了个人的第二
张专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齐豫在声音的处理上,更趋于成熟与细腻,被
当时乐坛一致评价为台湾的"JohnBeaz"。金韵奖合唱中以一曲《归人沙城》而
走红的施孝荣,81年推出了首张专辑《施孝荣》。专辑中一曲《拜访春天》
,首次进行了山地音乐节奏的尝试,而专辑中另一首作品《中华之爱》在当年
更是好评如潮,年底一举夺得了金鼎奖最佳作词、作曲及演唱三项大奖。81
年,杨芳仪、徐晓菁共同推出的《听泉》专辑,则在民歌的后期首开女声二重
唱的先河。这种二重唱的表现形式在当时的乐坛相对少见,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并直接影晌着八十年代的"百和二重唱"、南方二重唱"等女声重唱组合的发
展。

进入八十年代,面对时代飞速前行的脚步,民歌的发展已远离了与现实生活的
距离。与此同时,段钟潭与段钟沂以原滚石杂志为基础,开办了台湾滚石唱片
公司。代表新生代唱片业者的滚石以一系列极具现代流行意识的专辑作品,预
示着一个即将来临的新音乐时代。民歌时代极具影晌力的歌手张艾嘉在转投滚
石旗下后,由当时初出茅庐的罗大佑担任制作人,推出了《童年》专辑。虽然
专辑中大部分作品依旧沿袭了民歌的曲式,但像《大家一起来》、《小天使》
、《春望》等作品均以极富现代韵昧的编曲、录音手法,给人以完全耳目一新
的感觉。此外滚石推出的陶大伟、孙越《朋友歌》专辑,虽然从表现上看是一
张"玩票"形式的作品,但在音乐中他们却大胆吸取了The beatles的曲风,并
唱出了"洋烟不比长寿,清茶胜过酒"(注:"长寿"为台湾生产的一种香烟)这
一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话题。这些作品无疑与民歌憧憬式的表达有着明显的
区别,为国语音乐的发展拓宽了视野。

1981年,台语音乐界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震动。四月十一日,台语
乐坛极富色彩的歌手陈达因车祸不治身亡。一个拯救文化流失的"陈达时代"就
此宣告结束。但陈达却无可否认地影晌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台语音乐在意识形态
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新人的沈为程以首张台语专辑《心事谁人知》,
在乐坛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品在乐坛上首开了台语歌多语化多元化尝试的
先河,开启了台语音乐商业化的先声。自沈文程后陆续有洪荣宏、陈明章、江
蕙投身于台语音乐的发展中,从而确立了台语音乐在台湾音乐市场上应有的地
位。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97.22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