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verve (verve), 信区: Music
标  题: 噪音啊噪音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Mon Apr  2 12:57:44 2001), 转信


世纪初叶,德彪西曾写道:"我们必须扩宽窗户面向开放的天空。"布索尼(
Monsieur Busoni)则在《音乐新美学草图》中发出了"音乐生而自由,命中也会赢
得自由"的呐喊。而1913年,未来主义主将之一卢索洛(Luigi Russolo)更以《噪
音的艺术》宣言勇
敢昭告世人:随着机器的出现,噪音的喧嚣将取代沉静无声而成为20世纪生活的特
征,噪音使纯净的声音因其微弱与单调而不能再激起任何感觉的涟漪。卢索洛的噪
音还未能预见今日先锋乐手们的极端之声,而是指生活中的各种声响。但他的天才
之处,乃是指出了噪音世界的必然:为了激发听众反应的情景,音乐趋向于极为复
杂的多声部和对位式的结构,寻求多变的乐器与着色的组合,再加上持续不断的不
合谐和弦的行进,都已为噪音音乐作好了准备。《炫技》1917年5月18日在巴黎的
上演,则是从技术上呼喊噪音的开始,在这种由柯克托(Jean Cocteau)导演、毕
加索任舞美、萨蒂(Eric Satie)作曲的剧作中,噪音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但噪音效果在技术上难题(当时它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取得和重放)和其
招致的猛烈抨击,使萨蒂将自己的音乐称为未来音乐,并愤然与蠢才们大声叫板。
7年后,安太尔(George Antheil)的《芭蕾机器》将飞机引擎声重放于舞台,终于
有庞德叹曰:"安太尔开了一个好头,把以前不能写进音乐的东西写进了音乐。"此
后,当具体音乐将一切同样曾被过滤于音乐之外的声音作为音乐的支撑点时,各类
声音通过渗透已开始站稳脚跟。而塞纳基斯(Iannis Xenakis)这位曾被其他具体音
乐家的光芒遮排掩的真正的先行者,对今日的噪音艺人们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其
秘密他自己曾予以揭示:"具体音乐的观念便是你可以使用一切声音和噪音--我发
现的是噪音。"他作品中的喷气机声、撞车声、地震造成的撞击声以及更启人想象
的金属杆声、电离层之声、珠宝之声、众多的莫名之声和他后来创制的随机音乐之
声,有一天会成为许多人的灵感之源。《噪音的艺术》发表20年后才出生的凯奇
(John Cage)是真正以作品和理论双重彻底方式真正重创与秩序、纯净即将噪音过
滤于音乐之外的美学原则的人。凯奇的加料钢琴中的木片、橡片、竹片之类,使得
古典乐器也能发挥噪音功能。
而那首至今仍被人鄙视却也启发过同样多人的4'33"以揭示的"结构性沉默",的确
表明着"沉寂本身也是种鲜活的表演",因为它的深刻之处乃是表明了噪音的权利,
它让噪音对音乐的颠覆达到了一个顶点。但是,正如许多学院派的先锋叛逆一样,
凯奇,尤其是唯一可与他比肩的本世纪学院先锋音乐和电子噪音先驱施托克豪森(
Karlheinz Stockhausen),最终却都是重新沉溺于专业技巧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看施氏对今日电子乐坛天才如Aphex Twin、Scanner的过低
评价,便会明了一切。而这正是巴勒斯及由他所启迪的新一代乐锋的进入之外:不
将噪音原则作学院方向的美化雕饰,而是让它全身心进入最接近当代人群的领域
--摇滚乐和电子乐。以古典和学院的标准量,全部摇滚乐无疑都是不折不扣的噪音
,但就摇滚乐短暂却日渐的标准而言,吉米·亨缀克斯(Jim Hendrix)或"音速青年
(Sonic Youth)"之类的吉他,"性手枪(Sex Pistols)"或"造反公鸡"(Revolting
Cocks)之类的主唱才有"资格"称为噪音。像"造反公鸡"这类常以巴勒斯书名或句
式进入专辑名或歌词的乐队,或是如"内阁"(Ministry)这类直接与巴勒斯合作的
乐队,其作品如同巴勒斯本人的作品一样,已经打破了包括摇滚乐在内的噪音定义
,让它不仅承载了与学院先锋一致的音乐反头叛意识,更具有了与90年代进代境况
相抗衡的文化、政治和道德意义。
在所有这类作品,比如巴勒斯的《死城电台》、《瘦屁股安妮及其他故事》,巴氏
与"内阁"合作的《困境而已》,"造反公鸡"的《啤酒、公牛与道 友》等等之中,
都直截了当地用切拼手法大肆拼接音乐与噪音,其中既有出版物的朗诵、卖座电影
的对白、电视剧片断、广告词语,也有难以计数的生活和非生活音效。这是对噪音
的重新定义,因为他们是用一种噪音来反击另一种噪音,即用切拼原生噪音的方式
来反击原生噪音,反击那些强迫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吞噬的语言、声音和文化垃圾
。噪音不像在学院先锋那儿只是作为点缀,而是居于中心地位;它不仅是作为一种
失真信号,也不仅仅是一种原生噪音或人为制造的白色噪音,它还是一种从噪音中
让噪音升华,从而奇特地在噪音中创造出心灵安宁的精彩手段,是在横溢着的无聊
聒噪(在他们眼中,这包括了众多的流行音乐之类)中创造出的真正有意义的噪音
。在 techno音乐当道,采样和混音成为普遍手法的90年代,巴勒斯自然成了广受
推崇的先驱。电子文化重镇、比利时的Sub Rosa 公司1996年出品的双唱片集
10%file under Burroughs,既有摇滚和电子文化的老老少少对巴氏的敬意,也有
巴氏和吉亲自动手的声音切拼,巴氏作为切拼文化先师而受到的敬重,实在是应得
的殊荣。至于运用他的手法从而间接向他致意的乐手,则已如过江之鲫。夸张一些
说,所有那些基于采样、混音、编配、循环、变形、戏拟、反讽等等手法的
techno、dub、Jungle、instrumental hip-hop、trip-hop 等等音乐形式,从精神
之根上而言,都是巴勒斯之子。

--

在刹那燃烧生命比庸碌一生要好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8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