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eeric (流云), 信区: Music
标  题: 迷幻摇滚的社会背景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Wed Apr  4 13:32:05 2001), 转信


谈到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起初只是60年代美国旧金山少数摇滚青年在服
用了L.S.D(一种迷幻药,后来美国政府将其列为毒品)后即兴创作而形成的一种
摇滚音乐形式。但由于当时一些迷幻摇滚乐队如:Grateful Dead、Jefferson
Airplane以及 Buffalo Springfield等积极投生于60年代新左派思潮和嬉皮运动,
并成为运动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所以迷幻摇滚就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和思想意义。
因此要真正了解迷幻摇滚就不得不先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背景。


五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美国社会充斥着满足于默默遵循流行的商业及社会
准则的青年人。经济的繁荣,物质欲的满足,反共迫害,对核武器的恐惧,所有的
一切,促成了沉默的一代。冷战造就了政治生活的沉闷,压抑。30年代的经济大萧
条对新一代麻木的年青人也丝毫没有触动。一份牢固的工作,一所郊区的住宅和一
份公司的退休金就是他们的生活最高理想。在压抑于愤懑中,诞生了公开蔑视主流
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垮掉派”青年知识者。他们嘲弄和破坏主体文化的道德规范,
吸大麻,说粗话,纵欲,崇拜东方宗教。是他们连同摇滚乐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左
派思潮和嬉皮运动。
六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社会抗议浪潮,史称“新左派”运动。“新左派”的称呼
源于50 年代的英国。一群年青的社会主义理论信仰者由于匈牙利事件和反斯大林
的突变,进而聚集起来宣扬所谓“新社会主义思想”,自称“新左派”。

新左派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历史学家威廉·A·威廉斯,心理学家保罗·古德曼, 社
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和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其中在新左派思潮中最有影响的
人物是哲学家马尔库塞。他生于德国,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30至
50年代致力于用存在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和弗洛依德主义去解释马克思主义。
1955年,出版《爱欲与文明》。 1964年其出版的《一元性的人》一书被人们称为
60年代反叛青年的标准教科书。其主张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反抗压迫和被统治,鼓
动宣传,罢课,静坐,游行示威及展开性解放运动。

整个60年代青年政治运动本身也提出了一些思想。这些思想,也成为“新左派”思
潮的组成部分。1962年,争取民主社会大学生协会在一篇影响深远的休伦港宣言中
批判了优秀人物统治论和中央集权制,号召实行“分享民主制”。

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另一翼是以嬉皮士。他们主要以“新颖”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价值
观念相对抗。嬉皮士的称呼引自反叛文学作家诺曼·梅勒。梅勒于1957年发表的《
白色的黑人》一书,其主人公嬉皮士特是一个被社会异化的青年,对被死亡的阴影
笼罩的社会极为不满,憎恨对黑人的不公正。梅勒预见了60年代美国社会将出现以
嬉皮士特为主体的“底层革命”。反叛文学的另一代表是“垮掉派”的艾伦金斯伯
格。1955年,发表其著名长诗《嚎叫》,并在旧金山的一家画廊里脱光衣服,朗诵
他的这一《嚎叫》。该诗直白赤裸的描写了性爱,吸毒,给传统文学以有力的一击


60年代中期嬉皮士常在旧金山的岑树岭地区,落山矶的日落带及纽约的东村等地聚
会,群居。他们总是向警察和其他迫害他们的人献上鲜花。在建立大家庭(
EXTENTED FAMILY)的思想基础上,实行财产,性爱和子女的公有制。到1970年,
全国各地已有200多个群居村,成员大约4万人。1967年夏天岑树岭的“爱情之夏”
(THE SUMMER OF LOVE)是群居生活的极至。全国的嬉皮士纷纷涌向旧金山,到岑
树岭自动的交换情人,过群居生活。

反主流文化出现之初,有人认为正在形成的意识将成为“美国恢复青春”的基础。
然而,新的美国革命却一直没有来临。当60年代接近尾声的时候,反主流开始走向
极端。在城市里,“彻底颓废派”取代了“花之子”(FLOWER CHILDREN)。他们
对自己所干的偷盗,捣毁艺术品,轮奸,聚众斗殴等引以为荣。70年代初起,少数
追求嬉皮士精神的人开始转向从宗教中寻求慰藉,大多数人则返回了主流社会。嬉
皮士在旧金山金门公园烧掉了一具标有“爱情之夏”字样的棺材。这次的仪式叫“
嬉皮士之死”。送葬者一边唱着《上帝保佑美国》和《诃力黑天》,一边看着燃烧
,之后,他们大声喊道“嬉皮士已经死了!”至此,反主流文化已经走向衰亡。
随着新左派思潮和嬉皮运动结束,迷幻摇滚作为一种摇滚音乐的表现形式保存了下
来,并影响着后来的摇滚乐队。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些摇滚史上赫赫有名的乐队
如:The Doors Grateful Dead、Jefferson Airplane以及velvet underground等
,此外英国的The beatles还有大名鼎鼎的The Rolling Stones 都应归为类。尽管
这些乐队大多已经解散,然而他们的音乐却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所留下的不少经
典歌曲也流传至今如:Scott Mckenzie 的San Francisco(Be sure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一直是代表嬉皮文化和自由和平主义的圣歌。这首电影《阿甘》
的主题曲以及片中那首“turn turn turn”的插曲也就成了美国六七十年代社会变
革的真实表现。无论时间怎样流逝,尽管这一切也都成为了历史,但音乐中所显现
的人性真实的一面以及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将成为音乐永恒的主题,流芳千古。

--

爱你,不长
      就一生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8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