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KO (KO), 信区: Music
标  题: ECM及其它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Apr  8 22:11:25 2001), 转信

  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论过去在国内无人知晓的ECM公司,有广州杂音对
一张Jan Garbarek+Ali Khan: Ragas And Sagas的介绍,有北京新街口那间著名
唱片铺的引进,加上(最重要的)过去前卫音乐网的大力推荐,Keith Jarrett,
Stephan Micus等名字渐渐成为了乐迷口中的重要话题。不过笔者估计,现在ECM就
如当初的 4AD一样,对于资讯少得可怜的国内乐迷来说仍然是只闻楼梯响,听ECM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虽然有人已找到过ECM的打口,但毕竟
如同那位找到Mille Plateaux的老兄一样,是属于幸运的极极极少数,因为卖打口
的,即便是“懂行”的,也极少知道ECM的),笔者有幸,先先后后听了十几张,
对这间公司绝不敢说“了解”,在此仅就我听过的这些唱片谈谈个人想法。

  我听的头两张ECM是Terje Rypdal的chaser和Keith Jarrett那张销量雄居所有
独立唱片榜首的The Koln Concert。当时着实吃了一惊:居然还会有这种东西!
Chaser的风格非常广泛,在一张专辑里居然自由即兴和极其Ambient化的演奏并存
,还有鼓+吉他的正统摇滚!Koln concert的全然即兴也令人跌眼镜:自由的节拍
(以至有人在ECM mailing list上说Keith的节拍掌握得不好!)、泉涌般的灵感
、以及第一个音符就能令人平静下来的魔力。

  这仅是开始。

  接下来是一些不可思议的乐器组合:钢琴+弦乐队+铜锣(Keith Jarrett: In
the Light),吉他+萨克斯管 +windharp(Jan Garberak: Dis, 注:windharp是由
一个挪威人制造的乐器,由风吹琴弦发声,并在共鸣体内被放大),以及西塔琴、
尺八和其他罕见的民族乐器(Stephan Micus: Implosion,Micus一个人包办所有乐
器及演唱作曲!),还有Meredith Monk的人声实验(比Diamanda Galas要认真、严
肃),等等等等。

  哪有人这么做音乐的!!!
  是的,我们可怜的耳朵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摇滚三件头(吉他+贝司+鼓)或是交
响乐团一成不变的编制,甚至是采样机+音序器的所谓“未来之声”,对稍微不寻
常的声音反倒嫌刺耳了!没有吉他SOLO的音乐不是好音乐!没有人唱的音乐无聊!
吉他+萨克斯管老土不够摇滚,不够另类!民族乐器?那是七老八十的人听的东西
!(不过现在民族音乐渐渐成为主流了,结果就是一大堆伪民族乐人被捧上天)
the Koln Concert?钢琴?呆一边儿去吧!这么“深奥”的音乐我们听不懂!(这
可不是杜撰,真有人这么说!)我们已经习惯了“摇滚中心论”,它的坏处就是令
人以音乐类型去判断音乐的价值。简单的说,就是摇滚=好。起码,见到非摇滚唱
片,我们根本不会给它一个机会,于是在成堆的打口碟中,King Crimson,Jethro
 Tull被忽略了(对,我不把这两团当摇滚音乐看待,在此不讨论这个问题,各位
如果有兴趣可在杂音留言板上和我讨论),象昨天才买到Jethro Tull的一套双张
精选:人民币十元,足够气死外国乐迷。问题在于:我们是听音乐,还是听摇滚?
是听那一段吉他SOLO,还是听音乐中的意境?拜乐器狂的结果是失去对音乐的感知
能力。在这里,ECM的可贵就体现出来了:它对“原创性”的追求在客观上打破了
摇滚中心论,ECM旗下的音乐家从不按照某个模式去“制造”音乐,而是从一片空
白中独立“创作”音乐,李皖曾经说过,音乐的形式就是它的内容,那么,要做出
新的音乐,就非得打破原有的形式不可,光改一改唱腔是不行的。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5.2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