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mear (大笨钟), 信区: Music
标  题: 再听《十送红军》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Apr  9 12:42:32 2001), 转信

                      再听《十送红军》

  听到一首歌,可以通过什么渠道呢?对于那些不甚关注乐坛动态的人来说,以
前是电台;后来很多新歌是不经意间从卡拉OK听来的,原唱竟成了点唱的人;现在
在网上东游西逛,不小心闯进某个音乐网站,那些歌儿,随随便便也就试听了,不
知不觉也就DOWN下来了。

  这里要说的歌曲,却是一首老歌,本来只在模糊的记忆中的,而就算在记忆当
中,它的位置也极其偏远,是那样淡漠轻盈,与我的生活和心情本不沾边,然而就
在前几天,我重新发现了它---哦不,我以前没见过它,我以前见到的,只是它的
照片复印件,如今我算是见着它本身了,活生生的本身呢。我听到这首的渠道,是
通过偷看人家排练。

  在学校里是常有一些晚会的,傍晚在一间空教室里我听到歌声,歌声间着乐声
伴奏,有着很浓的中国特色,似曾相识。于是跑去偷看,是一群学生的合唱,伴奏
的似是老师,一把二胡,一把月琴,弹琴的人顺手拂过琴弦,极象诗里写的"嘈嘈
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二胡则添了一种悠扬婉转,加强了音乐性,听着
教人心动不止。

  唱的是《十送红军》,隐约知道调子取自江西民歌,怪不得那么悦耳。为了二
胡和月琴的缘故,此后又多听了好几回,渐渐的把歌词听全了。

  说是十送,其实只有六段,分别是一送,三送,五送,七送,九送,最后是十
送。这么编排,当然绝不只为了省事,你看那些单数,是不是给人一种孤零零的感
觉?去掉偶数数字,也是为着渲染感情吧。如果是大团圆场合,双数倒可以制造喜
庆气氛。

  歌词头一段就给人深秋萧索的印象,"秋雨绵绵秋风冷,树树梧桐叶落尽,愁
绪万千压心底",尽是悲凉的景物,自古送别尽是这样一副心情。

  当然总这么愁来愁去就不是红军本色了,第二段唱道"山上包谷金灿灿",暖色
调和了情绪,使景况有了一丝改观。

  第三段提到的鸿雁传书是中国传说,但色彩也是黯淡的;第四段说到"江上船
儿穿梭忙",却是一派热闹景象。

  到了这里,歌词的特色基本上突现出来了,是一明一暗,一起一落呢,极尽宛
转曲折。

  可不,九送红军时,锣鼓沉默,心比黄连,那不是很苦的事?最后一段就是十
送了,唱着雕龙画凤的高台,更有十丈白玉柱,色彩浓艳,不知怎的又添了些富贵
气,洋溢着老百姓单纯的希望,倒是很真实啊。

  总的来说,格调还是高昂的,即使在偏冷的一送,五送,九送里头,那结尾的
一句,也总是乐观向上地异军突将起来。

  整首歌则流露着悠悠深情,唱起来,节奏却比较轻快,毕竟送红军不同于送情
人,再难舍难分,也不会拖泥带水。每一句七字歌词中,又加了些"介之个","里
格"这样的衬字,衬字可以展示地方特色,增加了民歌气息,又以它们的活泼减缓
了歌词中的哀伤情绪。

  妙的是,我听到的排练中,演唱的处理也有一起一落的曲折劲儿,却不是依着
歌词来的,而是与歌词反着来,因此富于张力。

  第一段唱来,感情平实,愁绪依赖歌词表现;第二段很是低沉,与它本来金色
的明亮似乎不合,但细细听取,自有一种浑厚的味道。

  第五段词极凄苦,调子却最高,是泣?是怨?是诉?还是激昂,乐观,雄浑?
二者似乎溶为一体,想不到这一段会是高潮,心,也随之跳得厉害。

  第六段回归平实,与开头对应,几经转折,该去的都去远了,无奈中给人的回
味却是无穷。

  大凡民歌,总有好几个版本流传着的吧。我们最后能够听到的成品该是精心挑
选改良过了的。

  《十送红军》小时侯也听,但是前几天偷听别人排练,才给我"头一遭"的震撼
,心情摇荡,不可自已。纠其原因,除了以前年幼无知,不懂欣赏之外,也许还和
以前歌曲的学院式的配器和演唱有关,一首民歌,总要在近距离,听着朴素的人,
朴素的声音唱着,才能形象逼真的活起来的吧。



--
真正受过伤的人,才知道疤痕也是有生命;
真正爱过、关怀过的人,才知道什么样的管道通往人性,
才终于了解他们自己原来也逃离不了那个摆布她的命运!!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9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