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nevermind (秋天1981), 信区: Music
标  题: 盛世摇滚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Apr 11 19:50:17 2001), 转信

盛世摇滚
八十年代等于什么,华丽、怀旧,英雄主义?
真正的八十年代,并不只是那个由Michael Jackson、Madonna、Bon Jovi和Wham统治的
八十年代。
那正是Syn-Pop和New Romantic各占一半天地的年代。
在我们还没来得及为时尚纷繁的九十年代写好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回归到了八十年代。

在九十年代的心情下,八十年代会是怎样的样子?
系列连载《当灿烂复于平静--回归八十年代》,将为你拥抱八十年代最灿烂的身影。



             当灿烂复于平静--回归八十年代(一)


如何回答“你好吗?””
俄狄浦斯:“问题很复杂。”苏格拉底:“我不知道。”希波克拉底:“只要有个好身
体…”柏拉图:“很理想。”挪亚:“您知道一家好的保险公司吗?”耶稣:“我复活
了。”犹大:“一个吻?”尼禄:“烈焰腾空。”阿贝拉尔:“别割我!”诺查丹玛斯:
“什么时候?”哥伦布:“我看不到陆地。”伽利略:“它在转。”笛卡尔:“我思,
故我好。”维柯:“在我这儿,一切都周尔复始。”罗伯斯庇尔:“你会掉脑袋的!”马
拉:“洗着呢!”舒伯特:“你喜欢鳟鱼吗?”诺瓦利斯:“如梦似幻。”叔本华:“缺
少的不是意志。”达尔文:“适应吧…”马克思:“明天会更好。”尼采:“在善的彼
岸,谢谢。”亨利·詹姆斯:“看从哪个角度说了。”诺贝尔:“炸了。”居里夫人:
“光芒四射!”爱因斯坦:“相对好些。”纪德:“无动机问题。”维特根斯坦:“最
好是别说。”弗洛依德:“你呢?”福柯:“谁?”斯皮尔伯格:“你有电话号码吗?
”加缪:“荒诞的问题。”克里斯蒂:“你猜。”而达·芬奇没有言语,只是报以暖昧
的微笑。
意大利符号学家与作家翁贝尔托·艾柯的这篇短文,简约而极富个性地说明了这么一个
问题:往往越简单的问题就会带来越复杂的答案。假如问题是:“音乐是什么?”回答
者是Beatles,The Doors,Grateful Dead,The Velvet Underground,Joy Division,
Nirvana……,答案绝不会出现相同的两份。假如同样这个问题,而回答者是不同年代的
乐迷时,答案一定会更加的纷繁:音乐是爱,音乐是和平,音乐是一种态度,音乐是一
种生命……相信能给出最多答案的,会是八十年代的乐迷。
* * * * * * * * * * * * *
那已是被人遗忘的日子。
真正的八十年代,并不只是那个由Michael Jackson、Madonna、Bon Jovi和Wham统治的
八十年代。那正是Syn-Pop和New Romantic各占一半天地的年代。在德国的Kraftwerk将
电子音乐带进一个不可思议的境地之后,无数的电子音乐组合如雨后春笋般冒起。Gary
 Numan,Human League,Depeche Mode,Yazoo,O。M。D等,都以电子合成器来作为改
革流行音乐的武器,Syn-Pop正是他们征战出的国土。同时,流行音乐中的另一新兴主流
,Visage,Duran Duran,Ultravox式的New Romantic风潮也以他们对音乐奇异冶艳的视
觉诠释而在乐坛中拥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当时的流行音乐圈子里,电子合成器占着重要
的位置,而Syn-Pop,New Romantic,到较后期的所谓New Age Music,以至现在的Ambi
ent,Trip-Hop,Jungle,Techno等不同类型的分支,都深受着Kraftwerk,Klaus Schu
lze,Tangerine Dream和Brian Eno这批电子先驱的影响,他们的实验和创作,为音乐带
来了无数新的可能性。可Syn-Pop和New Romantic这两股势力,到了英伦音乐再次登陆美
国流行乐坛时,便无声无息的瓦解,就如热带台风登陆后便无法再生存一样。所谓的“
第二次英国入侵”,反而把英伦流行音乐的特质扼杀了。
当电子跳舞音乐承接着Syn-Pop而泛滥起来时,另一方面,清新、自然的吉它派音乐却以
苏格兰为根据地默默地升起,Orange Juice那些富有棱角、未经打磨的真挚情怀,The
Pastels那种童稚式唱腔和亳无机心的人生态度,还有擅长制造长青吉它流行音乐的BMX
 Bandits……在他们的音乐中,迎面而来的是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晨风,而他们也直接
引发了日后Anorak和C86风潮的爆发。Cuties,就是这些永远长不大的音乐孩童们的昵称
。同时,在这段时间里,The Smiths,这支八十年代吉它音乐教父乐队的出现,成为英
国自The Beatles以来的第二支“国宝级”乐队。
也正是在八十年代,自从伟大的Joy Division从狂暴无序的朋克音乐世界中挖掘出一条
通往灰郁阴沉的后朋克黑域的地道之后,又由Bauhaus吸纳了这种低调Post-Punk的音乐
形态,将这种死亡派/低调音乐变成地下音乐的主流。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大群低调的
经典名字,而这种所谓的死亡派/低调音乐,也被正式称作Gothic Rock--歌特摇滚。如
异类夜店Batcave出身的Specimen,Alien Sex Fiend;还有确定歌特界域的The Sister
s Of Mercy、The Mission、The Cult、Sex Gang Children;代表着早期低调音乐美学
顶峰成就的英国厂牌--4AD,旗下的Cocteau Twins,Dead Can Dance,The Birthday P
arty、Clan Of Xymox,This Mortal Coil;而Throbbing Gristle,这工业噪音鼻祖的
出现,更可以说将人类在纯音响界域里的想象力推至极限,工业噪音,Industrial Noi
se,很可能是唯一一种在刚开始时就已达到顶峰的音乐类型……时至今日,Joy Divisi
on涅盘后的New Order,巳成为流行乐坛中响当当的名字;Clan Of Xymox早沦为不伦不
类的Techno组合;Cocteau Twins及Dead Can Dance已升华到更高阶段的音乐层面;4AD
也无复当年的影响力,让位于Hyperium、Apollyon、Cold Meat Industry和Projekt等欧
陆、美国低调厂牌。歌特摇滚在今天已日渐式微,并从英国发源地转移到美国及德国,
但它融合了各种阴暗音乐类型如Industrial Noise、Black/Doom Metal和Dark Ambient
等,构成了Dark-Wave这一庞大的音乐体系,直接引领着全球地下“黑文化” 前进和发
展的方向。我,则明了到今生里的至爱――低调音乐。这是令人怀念的日子。


* * * * * * * * * * * * *
最近,在一份刊物上看到“重塑‘七十年代以后’”这么一个专栏,对七十年代出生的
中国写作者重新进行了定义和评论,可以看到,编者所选择的这批青年作家大部分还没
有经过文坛的认可与大众媒介的宣传,有的甚至可能是第一次发表作品。这是一种游离
于时尚和正统之外的对历史的述说,用编者的话来说,“盼望通过这次行动,集中而健
康地体现‘七十年代以后’不为时尚左右的真正文学艺术创作的真实面貌”。我们很难
说被归列于这面旗帜下的作家和作品是否就是他们所提口号的真实反映,但是,我们至
少可以看到他们在重塑一段历史时所流露出的勇气。
历史,往往是一种“叙述”,在“经典”和“精英”占有话语垄断权力的时代,“历史
”早已被筛选过了,而后代撰写的回顾或是记忆又对这种筛选过的“历史”再次加以筛
选,有的被浓墨重彩地凸显,有的则黯然失色的淡出。社会意识习惯、道德意识习惯、
精英意识习惯和历史意识习惯,仿佛四道筛子,早已经用历史叙述权力对历史进行了“
有意识的改造”。就好象,根据上榜位置的高低和上榜时间的长短来评定作品的优劣,
根据歌手的唱片销量来确定他的艺术成就,根据“权威刊物”和“权威乐评人”的喜好
来界定精华和糟粕,还有,出于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观念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于
是,重新确认精典就等于是“重建乐统”,套句时髦的话说,就是重新建构八十年代流
行音乐的历史谱系,尽管有些“精典”在当时,现在甚至以后都被大众媒介摈弃于历史
之外。
很难准确明白地指出在这个专题中的选择究竟想暗示或表达什么样的选择方向和标准的
思路,因为无法将八十年代流行音乐的全部精华收录在一个专题中,同时,也无法对八
十年代流行音乐进行一次“总排榜”,而且,你看见的形式,有时候并不等于藏在它背
后的本质。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文中提及的乐队/乐手中,大部分都是来自英国。
这是一种有意的选择。
在八十年代的流行乐坛中,呈美国、英国、欧洲三足鼎立之势。美国永远是唱片销量榜
上的老大,但是,过重的商业氛围和过浅的艺术眼光让美国乐队/乐手过多地追逐于金属
乐和泡泡糖音乐,虽然,在那里也有Christian Death、Sonic Youth、Black Flag、Sk
inny Puppy、Devo和Beastie Boys,但他们那时只是流行在小部分独立乐迷圈中。欧洲
,充满艺术气息的大陆,Clair Obscur,Einsturzende Neubauten,Madredeus,Laiba
ch……当时这里曾孕育了无数优秀的艺术团体,可是,对大众和时尚的轻视常常使他们
落入孤芳自赏的怪圈和形而上化的境地中,从而使音乐形态陷入进化滞缓的泥沼中。英
国的商业流行音乐,倒不如称为艺术的商业,商业上的潮流趋势和艺术上的先锋意识总
是不谋而合,加上英国人的想象力和特立独行的艺术才气,激发着音乐的进化,使音乐
始终处于流派更迭、风格演进的动态变化中。
重提八十年代音乐,实际上也是重提真正的音乐精神。音乐,实践着心灵对自由的述求
。自由,意味着感受力的解放,意味着选择界域的无限,意味着在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界
限的情景中,自我对这一界限的体验和超越。这种感受,选择,体验和超越,就体现于
各个年代在乐迷们心目中的地位和态度:九十年代音乐,正是当下乐迷们追逐的时尚(
“时尚”一词,并无任何贬义);六七十年代音乐,早已沉淀出一批人人必修的经典(
“经典”一词,并无任何褒义);而八十年代音乐,既不时尚又未沉淀,正是处于一种
最尴尬的境地,也是最容易被人们遗忘的时代。
本质,往往隐含在被遗忘的事实中。(未完待续)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9.6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