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Version (音乐,美的最初与最终), 信区: NetResource
标  题: [简介]Gods.And.Generals / 众神与将军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May 28 12:57:13 2003), 站内信件



   编剧/导演:罗纳德·麦克斯韦尔 Ronald F. Maxwell
  原  著:杰夫·撒哈拉 Jeff Shaara
  主  演: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杰夫·丹尼尔斯 Jeff Daniels
       斯蒂芬·朗恩 Stephen Lang
       米拉·索维诺 Mira Sorvino
  类  型:战争
  级  别:PG-13级(大量战争场面)
  片  长:3小时36分钟(外加12分钟映间休息)
  发  行: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上映日期:2003年2月21日
  官方网站:www.godsandgenerals.com

[战争、信仰与人性]

  什么是战争?在《我们曾是战士》中,梅尔吉布森对她的小女儿说:"战争,
就是一帮人想要另一帮人的性命。"但实际上,很多战争并不是完全只为了要对方
的命;或者说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定要做到那样极致。

  然而,战争又确实是因为大家想要某种东西而引起的,不管是因为大家想要同
一样东西,还是因为想要不同的东西;如果都象真正的佛教思想一样,视万物为空
,那就没什么战争可言了。纵观人类战争史,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我们的战争已
经由争同一个东西,发展到了争着要不同的东西;由外在物质的冲突,变化到内在
信仰的冲突。比如说人类的祖先们可能由于争一头在野地里跑得正欢的野猪就发动
起两个部落之间的战争,而二战以后,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由于意识形态、信仰
不同而引起的战争。西方学者亨廷顿同志更是叫嚣:下一次世界大战(如果会发生
的话),很可能缘起于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比如说,最有可能起冲突的便是基督
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之间。

  这里要顺便提醒各位的是,别以为亨廷顿的预言很快就要在中东变成现实。至
少目前看来,信仰只在此次冲突中占很小的部分,可能的经济、政治利益还是最根
本的动机,算是处于从最外在的野猪到最内在的信仰核心的过渡层次战争。不过,
野猪也罢,信仰也罢,总要我们在乎才能因此打得起来。在乎的东西就关系到利益
问题,就关系到人们怎么设定利益的问题,从而也就关系到人性。人性往往被战争
的残酷所凸显。首先,如何看待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这本身就是反映人性的一个
最基本的因素。硬要将别人的据为己有,或者硬要为不同的信仰争个你死我活,这
不能不说是人性的悲哀之一;其次,即使在利益问题上彼此不能达成共识的前提下
,战争也并不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最好办法,至少没有理由一定要牺牲人类自身的性
命。说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结果却要了人类自身的命,这种人性也是够讽刺的
。最后,在战争的过程中,双方士兵并没有直接利益冲突,说不定在正常情况下完
全可以成为好朋友、恋人什么的,但是一到战场上,你不杀对方,就很可能被对方
杀,所以你必须杀对方。人人都试图保全生命,结果却是屠杀生命,这才是人性最
大的悲哀。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永远没有胜利者,人类因战争而可悲。

  没有人敢说他不关注人性,因此战争最受人关注。人们越是想了解人性,越是
想阻止人性的悲哀,就越是研究战争。因此,就有了汗牛充栋的战争著作和战争电
影。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一场影响了美国命运的战争:美国内战,俗称"南北战
争",以及一部电影史上第一次全景记录这场战争的电影及其续集。








  [《葛底士堡》:内战风云录]

  如果请教美国电影人士,问他们拍得最好的一部反映内战的影片,他们很可能
首先会说《光荣》,然后才提到《葛底士堡》(Gettysburg)。但如果问美国历史学
家,反映内战最真实、最宏伟的一部影片,那他们绝对是首选《葛底士堡》。如果
要评选唯一的内战史诗片,那入围的只可能是《葛底士堡》。该片以其全景式的历
史画面,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刻画,真实的战争场面,深刻的人性思考,当然,还
有它那4小时21分钟的长度,给人以异常震撼的感觉。

  既然是全景式的战争史诗片,一些历史常识是必要的。葛底士堡一战是整个南
北战争的转折点。在此役的开始,南方部队统帅李将军意图北上,希望以此次战役
来激发北方的和平意愿,或者至少阻止北方联盟统一南方的企图。他率领75000南
方将士北上,在葛底士堡附近正碰上北方联邦由梅德将军率领的97000士兵,双方
就此展开一场恶战。

  这场战役正式从1863年7月1日开始,共持续了三天。这一战不仅是南北战争中
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大的一场战役,同时也是北美大地上有史记载以来规模
最大的一场战斗。在葛底士堡方圆不到25平方英里,人口不足2400人的小镇辖地,
集结了双方近172000士兵和634门大炮;总共约569吨火药被消耗在这三天的战斗中
,当战斗结束后,残破的战场上还剩下超过5000匹战马的遗体。战斗中双方共伤亡
约51000人,其中北方联邦23000人,南方邦联约28000人。尽管这场战斗只属于典
型的遭遇战,它既没有实质上结束整个南北战争,也没有达成双方的任何战争意图
,但它仍然被历史学家们视为美国内战史上最伟大的战斗之一。葛底士堡一战之后
,南方李将军的部队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极端疲惫,李将军本人从此也再
没动过主动北上出击的念头。尽管之后内战还持续了两年,南方邦联也从未从此战
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同原著小说一样,电影并没有仅仅关注于战争的场面描写,而是更多地着墨于
人物的刻画。尤以对李将军的塑造很是传神。尽管南北战争最后是李将军战败了,
但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他仍然是个大英雄,而且是最为人们乐道的一个人物,风头
甚至盖过后来北方联盟的常胜将军格兰特,这当中,也许有对他坚持自己理念和对
国家忠诚的一种同情吧。饰演李将军的,是我们熟悉的老演员马丁·辛,他在《现
代启示录》中塑造的灵魂逐渐被战火吞没的军人形象乃银幕经典。在《葛底士堡》
一片中,他塑造的李将军智勇仁厚,坚强过人,又很好地把握了历史人物的内心冲
突,深得历史学家和观众们的双重赞赏。此外,理查德·乔丹和杰夫·丹尼尔斯的
表演也获得几乎一致的肯定。

  虽然影片大部分场景表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内心冲突,但战争场面依然拍得真
实而有气势,大量长镜头下的画面,显得格外悲情而壮丽,和整部影片的风格水乳
交融。当然,也有部分观众对该片很不满,他们多是认为影片实在是太冗长了,许
多将军的长篇演讲什么的根本不用全表现出来,还有一些人物的对话都嫌罗嗦;一
部分人对伴随98%电影长度的配乐也有小小的意见,再有就是可能由于资金的原因
,一些观众看出片中演员的假胡子看起来假得太明显。

  《葛底士堡》一片据说本来目的是作为电视电影的,就象去年的《兄弟连》一
样,后来导演还是决定上院线发行。该片制作费依当年的价格为2500万美元左右,
最后的票房为1000万左右。估计是影片那4个多小时的长度和沉重琐碎的风格阻碍
了观众的步伐。








  [作为续集的前传:《众神与将军》]

  《众神与将军》(Gods and Generals)名为《葛底士堡》的续集,其实是一部
前传,算是赶了当今前传续拍的潮流。本片几乎完全由《葛底士堡》原班人马演出
,只不过扮演传奇李将军的,已由马丁·辛改为另一奥斯卡级的老演员罗伯特杜瓦
尔担任,而导演、摄影等幕后人员则基本不变,因而可以推断是和《葛底士堡》同
一风格的。

  既然是前传,讲述的自然是发生在葛底士堡战役前的南北战争的故事。按照导
演兼编剧罗纳德·麦克斯韦尔一贯的风格,少不了对这开始两年的著名战役作一番
详尽描述。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剧情,我们也有必要对这些战役作一些勾勒。

  美国内战的第一场主要战斗发生在弗吉尼亚的曼萨斯,因而这场战斗经常被历
史学家们称为"曼萨斯第一之战"。从整个内战的尺度来衡量,这第一场主要战斗都
比较小儿科,双方似乎是在试探对方的实力,因此没有投入很多兵力。当时北方军
队是处于麦克道威尔将军的领导之下,而南方的李将军并没有实际指挥这场战斗,
因此南方的军队看起来非常松散。但最后这一役还是南方军队赢了,他们突破了北
方军的防线并导致北方士兵如野牛般集体慌乱逃窜。这一战役也因此有了个外号:
"第一轮牛奔"。

  趁曼萨斯一战获胜之后,李将军决定向北挺进马里兰州(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北
伐),不料作战计划落入了北方军队之手,双方又在靠近安铁坦小溪的一个叫沙布
斯堡的地方展开了激战。北方盟军以三比一的优势兵力强攻李将军的部队,结果南
方军队不得不败退。1862年9月17日的这场战斗是整个南北战争中单日伤亡最多的
一天,共造成双方23582名士兵伤亡,北方军略多,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
天。由于此战的失利,本来想浑水摸鱼的大不列颠推迟了对于南方邦联政府的承认
。同时,本次战役还有另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后果:林肯总统借此机会推出了《奴
隶解放宣言》。

  时间到了1862年11月,由于不满意北方军总指挥麦克林纳的无能,林肯新启用
了伯恩塞得将军,后者自然感恩图报地发起了志在必得的冬季攻势,结果在弗雷德
里克堡这一战略要地与李将军的部队打了一场恶仗。在这场战斗中,北方军士兵人
数依然压倒南方军,但指挥和沟通实在是很混乱,虽然伯恩塞得对南方军驻守的弗
雷德里克堡发起了不间断的多达14次的猛攻,仍然没有冲破南方阵线,最后只能无
功而返。这场战斗可以说南方军全面胜利,他们造成北方军多达13000人的伤亡,
而己方仅损失约5000左右。此役过后,北方军士气急剧下降,而南方盟军的士气则
达到了顶点。

  为了整顿士气,北方军又换了约瑟夫胡克将军作总指挥,谁知仍然不管用。
1863年4月底5月初的十来天时间里,在11500对60000的优势兵力状况下,北方军还
是在查斯诺斯威尔打了个大败仗,损兵折将17000余。本次战役一般被认为是南方
李将军最伟大的胜利,但他这个胜利也来之不易,不仅南方也损失了约14000士兵
,而且损失了外号"石墙"的杰克逊将军。一部分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杰克逊将军的意
外牺牲才是整个南北战争的真正转折点。








  [制作内幕]

  自拍完《葛底士堡》后,导演兼编剧罗纳德·麦克斯韦尔就一直等待机会能把
内战的前传部分搬上银幕,可这一切还并不取决于他自己,因为《葛底士堡》一片
完全是根据迈克·撒哈拉获普立策奖的小说《杀手天使》改编的。可惜迈克·撒哈
拉早在1988年就去世了,因此麦克斯韦尔便找来迈克·撒哈拉的儿子杰夫·撒哈拉
来完成其父未竟的事业。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小撒哈拉也真行,尽管他在大学学
的是犯罪学,毕业后从事的又是古货币收藏及交易业务,但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写
作,那本《众神与将军》还是一出版便受到评论界和读者们的好评,可说是完美继
承了乃父写实与传神的写作风格。目前,杰夫已经完成了父亲内战三部曲的最后一
篇《终极衡量》(The Last Full Measure),如果《众神与将军》口碑和票房能达
到《葛底士堡》那样的水平,估计再过几年,我们还会看到内战最后一段历史被搬
上银幕。

  担任这一系列影片导演的罗纳德·麦克斯韦尔是个内战历史迷,更是撒哈拉家
族的忠实读者。虽然他至今为止也导演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但最著名的的还是关
于这三部曲的拍摄工作。当年《葛底士堡》上映时,尽管票房不高,但喜爱本片的
观众都一直赞同他精确地把握了原著的精神,并在银幕上鲜明地刻画出了人们心目
中的众多历史人物的形象。改编一本兼具学术专著般详实和传奇小说般神奇辉煌的
历史小说,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何况内战史是每个美国人在课堂都曾学过的,电
影拍得不真实可信的话,是会招致众多骂声的。从人们对《葛底士堡》的评论来看
,其中虽也有负面声音,但那多是对于一些细节及影片长度上的批评,对片中的战
争场面和人物丰满性,评论界和观众却基本持一致的赞同意见。这也导致了忠实观
众们对《众神与将军》一片很高的预期。

  正如同其故事的复杂庞大一样,《众神与将军》一片的制作过程也充满了艰难
与变数。首先是关于电影长度的问题:到底应该剪成多少时间才合适呢?《葛底士
堡》当年本来是为TNT电视网拍的电视电影,因此长达4个多小时,只是后来新线公
司看上了该片,决定买下来在电影院线发行,因此其超级长度还情有可原。而这部
《众神与将军》却是在开拍前就确定了要首先直接上银幕发行的,新线公司的母公
司华纳承担了影片的发行任务。由于内容的丰富性,关于影院版本长度的传言从来
都不确定,有说是3小时左右的,有说是3小时45分钟的,还有说是将来会有个6小
时DVD版本的!到发稿时候为止,各大网站上都没有该片的确切长度数据,最有可
能的一个猜测是210分钟,还有一个如《乱世佳人》《日瓦戈医生》一样的中场休
息(Intermission)时间。

  影片于2001年8月28日在弗吉尼亚州的雷克星顿开拍,历时3个多月,辗转了几
乎每一个历史真实外景地,于2001年12月13日封镜。从封镜到上映,居然隔了一年
多的时间,一方面说明了制作人员对后期制作和整部电影精益求精的态度,另一方
面也说明了该电影发行工作的困难重重。《葛底士堡》除去演员片酬的实际制作费
用为1450万美元,而《众神与将军》的制作费用是前者的三倍多,约5500万左右。
这些资金全部来自于美国有线电视大王泰德·特纳,他也独力投资了《葛底士堡》
的拍摄。最有趣的是,这位亿万富翁本来还在《众神与将军》中轧了一角的,最后
却给导演剪掉了。

  演员方面,罗伯特·杜瓦尔代替了马丁·辛饰演李将军,而杰夫·丹尼尔斯仍
然饰演钱伯林上校,和发哥在《替身杀手》中合作过的米拉·索维诺演钱伯林的妻
子。据称本片有台词的演员多达150多名,此外则有数千名所谓"历史再现"爱好者
们组成的群众演员。观众们已经在《阿拉巴马甜蜜的家》中见识过这帮兴趣人士了
,他们以让模仿、再现历史事件为乐事。当年《葛底士堡》也征用了很多此类人士
,但因为其中不乏肥头大耳、大腹便便者而遭历史学家苟病,他们说当时双方缺少
军粮,又连年战乱,士兵多瘦弱不堪,根本不可能有如此"福态"人士。据说在开拍
《众神与将军》的时候,导演特别关照负责征选群众演员的:一定要拣瘦的挑!另
外据说民谣摇滚传奇人物鲍勃·迪伦已同意为该片写一首片尾曲,名为《越过巍峨
青山》。








  [影片前瞻]

  如果说彼得·杰克逊是想在银幕上再现经典魔幻想史诗的话,那么罗纳德·麦
克斯韦尔就是想在银幕上再现关于美国内战的全景史诗。虽然影片还没有上映,但
可以确定的是,导演还是会遵循《葛底士堡》同样的脉络和风格。因此,我们有理
由相信,《众神与将军》同样会是一部波澜壮阔、令风云变色的重量级战争史诗片
;但相应的,个人也同样相信该片引起的反响也可能是会比较两极分化的。

  首先,对美国内战历史感兴趣的观众不可错过此片,相信在短期内不会有比这
三部曲最为详尽而全面展示内战史实的影片了。如果说大家在《乱世佳人》《光荣
》等经典名片中对南北战争有了初步的或片面的印象的话,《众神与将军》将把内
战由来、经过的每一个细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再没有比此片更好的爱国
主义教育题材了,如果美国学校也有象国内教育系统那样有包场制度的话,本片一
定是被"包"的大热门。然而本片的意义绝非仅充当美国青少年爱国教育题材而已,
它更多意义上是一次成人内心世界的洗礼:光荣、信念、梦想、勇敢、荣辱、责任
、忠诚、恐惧、逃避、背叛、残忍、宽恕……极其丰富的人类感情和行为将通过银
幕上众多将士的刻画表现出来。每个人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
可以通过观看影片来拷问自己的灵魂:自己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会如何如何?这
样涉及到博大精深的内心世界的影片,肯定会吸引很多成熟观众。再者,如前所述
,影片将有大量的战争场景,那些俱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而且也是在实际发生
地拍摄的战斗画面,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力图还原当时战场的原貌,传达当时战
场的真实感受。这样的内容和画面自然和那些观众看惯了的虚拟题材不同,会给人
心以绝对不同的震撼。即使是最没耐心的青少年们,恐怕也会忍不住去体验一下这
种不同的感受吧。毕竟美国银幕上这样的作品还不是经常有的。

  但是,《众神与将军》也有其不利于吸引观众之处。首要的便是影片写实、复
杂的风格。为了体现历史的真实,影片将不会有很多戏剧化的场景,人物对话很多
,内容又多是军机要务,为了讲清楚一条命令的由来,可能还要不厌其烦地由该命
令的起草讲到传达到最前线的战士为止。对部分观众而言,这种叙事手法无疑是很
"闷"的。加上该片人物众多,而且当时无论是将军还是战士大都留着大胡子,套上
统一的军服,看起来似乎一个模样,更增添了观众们区分人物的麻烦。对于历史知
识不过关的青少年观众而言,很可能导致由"看不懂"到"不感兴趣"。其次便是影片
的长度问题,象《众神与将军》这样平铺直叙的电影,还剪成3个多小时来放,无
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对观众兴趣和毅力的挑战。观众们可以忍受《魔戒》的3小
时,因为里面有层出不穷的奇观;他们同样也能忍受《乱世佳人》的近4个小时,
因为那里有连贯的爱恨情仇。但对于《众神与将军》这样让他们连人物也很难搞清
楚的历史题材电影,观众们很可能在大脑一片麻木的状态下昏然睡去。此外还有影
片的质量问题,虽说5500万美元的投资也还算是比较多的了,但相对于全面、真实
展现内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一内容而言,不能不说总是显得不太富裕的。在当
前大片动不动就上亿投资的情况下,《众神与将军》偏紧的预算不由得让人捏一把
汗。当年的《葛底士堡》就曾因为给演员做的假胡须不够逼真而为人批评,预算限
制下的《众神与将军》难保不被挑剔的观众看出一些窘迫来。

  最后还有观众们对于真实历史题材影片的兴趣问题。可以准确推断的是,对于
此类题材有着极高兴趣和极强鉴赏力的观众只是目标观众群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部
分普通观众还是只是抱着猎奇的心理,想看看当时的情形究竟是怎样的罢了。如果
因为过于追求历史真实和详尽,就有可能失去那些对琐碎不感兴趣的观众;如果仅
表现大场面的震撼性,就有可能失去感动人心的魅力,同样有部分观众不会满意。
我们只有等到影片上映时看导演怎么解决这一难题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手法,也
会是将来影评界和观众对此片态度分野的基石。有鉴于此,笔者对该片的总票房持
保守态度。








  [题外话]

  在我的印象中,对于美国内战的研究要远远超过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研究。从
某种意义上说,两次战争都是为自由而战,只不过,独立战争是自由与反自由之间
的斗争;而南北战争则是两种不同的自由理念之间的斗争。大家由拼抢同一样东西
(北美移民和英国本土争夺北美控制权)到为争论不同的东西而反目:北方联盟坚持
的自由是众人的平等,而南方联盟坚持的自由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如果以当代自由政治哲学的眼光来看,这两种观点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之分,
它们之间的冲突不是关于正义与邪恶、好与坏之间的斗争,而是关于两种人类同样
向往东西的分歧,也就是说,是关于两种"好"之间的冲突。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本篇
介绍的开始写那么一段和影片没有直接关系的意义所在。美国人思考、研究南北战
争,不是因为它最终结束了奴隶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等等,而是要挖掘
其中隐含的不可避免的人性因素。理念的不同真的是发动屠杀生命的战争的正当借
口么?大家已经从《纽约黑帮》中大致了解了美国历史上真实的一面,民主并不是
凭空产生的。如果说南北战争前的美国还只是一个外交上独立的国家的话,南北战
争后的美国才是一个一体化的"民族国家"。光具有民主形式的国家其实还是一团散
沙,真正懂得了"宽容"的民主内涵的民众,才有可能组成真正统一的国家。从这个
意义上说,美国内战对美国人的意义不仅仅是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更在于摸
索出可操作化的人性理解的途径。

  同时,在个人层次,南北战争也强烈地体现出战争的非人性。本来同是一起到
北美的移民的后代,却为了争一个更好的生活方式的问题而导致血流成河。对于双
方的每一个士兵而言,这场战争都是极其无奈而悲凉的, 彼此的自由真是那么对
立么?还是个体的自由被集体意识所异化?战争中的个体,上到将军,下到列兵,
都没得选择:不论怎么选择,都是将生命放在非理智的天平上。正如同真实的李将
军,他既热爱他所在的弗吉尼亚州,也热爱美国这个"国家",但战争就迫使他必须
忠于其中一个,而去毁灭另一个。战争中的其他个体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要保全
自己的生命,就必须去扼杀另一个生命。最可悲的是这种看似荒唐的行为恰恰是双
方最"理智"的思维,因为"理智"在这里意味着别无选择。人类一旦把自己逼到必须
消灭自己的程度,还有比这更荒唐同时也更可悲的么?

  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个体层面,美国南北战争所揭示的和所引发的思考,
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战争事件本身,它是关乎每个人、关乎每个人心底最黑暗和最
脆弱的部分。正如同《众神与将军》(Gods and Generals)这一片名所揭示的,当
战争不再是


--
                      *
          *                                  *
                          *             *
                      no more to say
                  ★     just wish you   ★
                            good luck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5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