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utdog (紙劍||擺明車馬), 信区: TV
标  题: 国内最早综艺节目《万紫千红》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Apr 18 11:52:14 2004), 站内信件

产品鉴定

  产品名称:娱乐综艺节目
  代表产品:《万紫千红》(1981.1.1)
  出产单位:广东电视台
  质量鉴定:1981年初,沐浴在改革春风中的广东电视台开办了一个杂志性
的文艺专栏《万紫千红》,开创了综艺节目栏目化的先河。

  质检报告
  它是八十年代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开创者”

  作为我国内地最早的娱乐节目,《万紫千红》受到的关注是相当大的,日本一
个评论性的电视节目曾专门对它进行了点评,这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电视来说
,算是难得的。它引起了国内其他地方电视台的效仿,上海电视台曾专门派了小组
到《万紫千红》的录制现场观摩,1984,推出了同类型综艺节目《大世界》。
此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亦纷纷开创综艺节目,一时之间,综艺节目满天飞。观众
认可,同行效仿,这已是最成功的例子了。
  《万紫千红》的“综合性的杂志式文艺节目”也许并非原创的,它的灵感来源
于香港无线电视台的《欢乐今宵》。然而它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加进了很多具广东
特色的东西,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广东制造”,这在国内尚属领先与创新:它是内
地首个综合性杂志式文艺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加入了“主持人”的角色;在电视节
目中出现通俗歌曲的电视音乐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出现了电视小品;在直播节目中
穿插进了外景拍摄的节目;采用了现场直播的形式;采用电视特技,如“分割画面
”;开创我国内地电视台与境外媒体(当时的香港电视台)合作的先河。
  《万紫千红》获得了美国“92金狮”综艺节目二等奖,这是它拿到的境外最
高奖项,而在国内的最高奖项为中国电视星光奖一等奖、中南六省区金帆奖。而第
一代的主持人谭国治、钟新宁,在1992年的时候也因为《万紫千红》而分别获
得了“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开拓奖”的金奖与银奖。

  万紫千红的日子

  春回大地,窗外阳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春天里的姹紫嫣红
,于是,不容分说地写下了这个与一个划时代的电视节目有关联的标题。
  在那个“万紫千红”来临的前夕,我至今仍记得,当时无线电视《欢乐今宵》
节目组在烈士陵园里搞了一场很好看的电视节目,来的艺员有肥肥、郑少秋等人,
都是很有观众缘的重量级人马。那时人们还不知道那类节目,就是以后出现在各地
大大小小电视台看家的综艺节目。大多是出于好奇和新鲜,宿舍楼上楼下的左邻右
里都拿着小木凳,排排坐地挤在我们家那台黑白电视机前,十分痛快地度过了一个
快乐的夜晚。那时候,人们对这类节目之所以感到新奇又喜欢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
见过。他们没有见过如此新颖的表演形式、如此不拘一格的表演风格……
  改革开放之初,港台流行文化一夜间如洪水般冲击着国人的思想和视觉,人们
长期被扭曲的胃口一下子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欲,人们的眼神中强烈地流露出对当
时娱乐文化供求之不满。此时,广东电视人(最初电视还不叫台,只属于广播事业
局下面的一个“部”)已开始了大胆的行动,为了制作自己的综艺节目、为了赢得
那一片娱乐的夜空,一班电视人扛着一台老土的电视机,悄悄住进了东莞一公社招
待所,架起了鱼骨天线,反反复复地收看香港台的《欢乐今宵》,开始了内地综艺
节目最原始的模仿阶段。在林林总总的节目应征名字中,原省广播电视事业管理局
的一位杨副局长所起的“万紫千红”的名字被选中。所有人也许都不曾想到,这个
奖金只有8元钱的节目名字,在后来的日子里陪伴着广东人一起走过了10多个春
秋,为广东人的娱乐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开心。1981年元旦,第一期“万
紫千红”正式播出了,也是全国第一个电视综艺节目。至此,中国电视业诞生了一
个新生儿,岭南流行文化同时也记下了这一具时代意义的一页。从此,“万紫千红
”式的综艺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
  时过景迁,《万紫千红》由于种种原因退出了舞台,但它留给电视界的影响力
和余热依然存在,它带给广东人的惊喜和欢乐没有消失。
  □陈丹苗


广东电视艺术团到加拿大温哥华、卡尔加里、艾德蒙顿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并将节
目录制回《万紫千红》播出。



1986年在佛山乐园举办的元旦晚会结束后全体演职人员合照。



1985年,《万紫千红》外景摄制组前往桂林拍摄“刘三姐山歌节”(前中者为
陈旭然)。



1989年,《万紫千红》派出摄制小组赴日本福冈参加亚洲音乐节,并对现场观
众进行采访。



1982年,《万紫千红》外景摄制现场。



王乃斌,《万紫千红》现场直播概念的提出者,是我国内地最早期的电视综艺节目
、MTV和现场直播编导之一。


  ■ 原景再现
  开创之始 发扬“吃螃蟹”的勇敢精神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广东的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发展,在视听节目
方面也出现了广阔的天地。在此之前,境外电视节目中,综合性娱乐节目是一个极
受欢迎的栏目,形式活泼、针贬时弊,但在我国内地,尚无同类型的节目。
  八十年代初广东电视台的几个编导就靠不停地研究揣摩境外的综合性节目,拟
定了一份将在广东电视台创办的综艺节目的方案。这个方案便是《万紫千红》的最
早样本。
  1981年1月1日,被定位为“综合性的杂志式文艺节目”的《万紫千红》
作为一个栏目正式开播,它的内容包括歌唱、舞蹈、电视小品、对社会的评论和各
地的人文风情介绍,以及游戏等娱乐性节目。
  第一次拍摄的地点是在中山市(当时还被称为中山县)的长江乐园,这个地方
环境优美,而且还有大型的高尔夫球场,在当时的广东省是数一数二的。由于这是
一个开创了国内先河的节目,根本找不到有经验的主持人,于是把当时还在电台做
播音员的谭国治调来做主持人,而另外两个女主持人则是刚从广播学校毕业的樊玉
婵和黄婉玲。
  节目的第一期嘉宾是罗荣炬、黄少梅以及一群著名的笑星演员,节目的主题曲
由刘志文作词作曲,由全体工作人员一起大合唱。节目安排在星期天晚上播出,每
两个星期播一次。
  起初《万紫千红》的摄制是用单机或多机进行前期拍摄,回来之后再经过剪辑
播出。随着《万紫千红》越做越成型,不仅得到广东地区观众的喜爱,还把广西地
区与海南的观众也吸引了过来。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到了1983年,电视台正
式成立了综艺组,专门负责《万紫千红》的运作。
  1985年,张木桂带着电视台的一群编导们到香港无线电视台考察学习,看
到现场直播的模式具有及时、迅速的特点,而且它能够充分显示电视声音、画面互
相结合的特点,在媒体的竞争上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十分值得借鉴。回
来以后,王乃斌提出了在节目中加进现场直播的概念,对《万紫千红》进行了一番
改革。
  改革后的《万紫千红》,一个星期有两期,一期保留之前杂志式的形式,长度
约为45分钟,仍然采用单机拍摄;另一期则延长到90分钟,以多机拍摄、现场
直播为主。


  时光倒流 细数高峰期斐然成绩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是《万紫千红》的高峰期。在这期间
,《万紫千红》的优秀出品层出不穷,不但策划组织了几项大型活动,更打造了一
系列名牌节目。
  1986年
  《万紫千红》举办了首届《家庭音乐大赛》,这次比赛与广州市妇联合作,对
参赛者的资格要求十分严格,参赛者必须为同一个家庭的成员。总决赛当晚,《万
紫千红》进行现场直播,所有参赛家庭的精彩表演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尽管当晚同
时也是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阿信》的结局篇,但据第二天《羊城晚报》
统计的数据显示,那晚《万紫千红》的收视率高达95%!
  1987年元宵节
  《万紫千红》与香港亚洲电视台合作,主办了《省港凤城闹元宵》晚会,整场
节目香港广东两地现场直播。而省港的合作更成为了《万紫千红》的重头节目。这
种省港合作的电视节目反映省港两地人们过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这种纯娱乐性的主
题节目不但形式轻松,而且十分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同年
  全国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办。《万紫千红》在六运会前两个月开始推出《六
运活力传万家》系列活动,共分九期节目,摄制组分别到了江门、珠海、东莞、韶
关等地,全面反映了广东省各行各业积极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六运会的情况。广东电
视台现场直播并导演了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
  1989年
  《万紫千红》又与香港无线电视台合作,主办了除夕晚会。这场晚会为了吸引
更多广东的观众收看,引进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利用时间差,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
会是八点钟开始,这台晚会便提前半个小时在七点半开始,这个时间刚好是广东人
除夕夜匆匆赶回家吃团圆饭的时间;再一个是利用广东观众对香港电视的偏好,动
用了无线大量明星,两地画面穿插播出。三天之后,又有一台大型晚会《羊城贺岁
万家欢十周年》出台了,这是为了庆祝1979年省港两地首次合作《羊城贺岁万
家欢》十周年而特别制作的,在广州分别有两个会场,一个在天河体育中心、一个
在白天鹅宾馆,两地画面不断交叉播出,气势宏大。
  1986年至九十年代初
  在这一段时间内,《万紫千红》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歌唱大赛,如省港杯歌唱大
赛、乡村歌手大赛、全能歌手大赛、校园歌曲大赛等等,同时还有各种类型的大赛
,如力士新星大赛、公关小姐大赛、空中小姐大赛等等。

  落幕 万紫烟火黯然熄灭

  1993年,随着《万紫千红》节目的多样化,有个别节目的把关因不够严格
而质量下降,制作上显得比较粗糙,内容上也不出彩。于是,关于《万紫千红》的
负面评价多了起来,有人指责《万紫千红》的节目过于庸俗,不适合再继续出现在
荧屏上。于是,在1995年前后,已经播放了一千多期的《万紫千红》终于熄火

  本版撰文/图片翻拍
  本报记者 刘毓


  ■ 第一访谈
  “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

  王乃斌,《万紫千红》现场直播概念的提出者,是我国内地最早期电视综艺节
目、MTV和现场直播编导之一。
  王乃斌曾在《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开幕式》、
《第九届全运会开幕式》上任电视直播总导演;在直播香港的《’87粤港凤城闹
元宵》、《’89羊城贺岁万家欢》、《’90闽粤港元宵夜》中任编导和监制,
曾荣获中国百佳电视艺术电视工作者称号。现任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
东电视台节目中心主任编辑。
  “《万紫千红》就艺术创作而言,是编导们用当时的先进文化去反映当时的社
会生活,它具有时代性、创新性、人民性和历史性。
  今天,更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三贴近’的原则去繁荣电视文艺创作,我
们的电视节目才会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
  谭国治,《万紫千红》的第一代主持人,后任《万紫千红》监制,现已退居幕
后。
  “《万紫千红》是改革开放后的电视产物,它对电视观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可以说,《万紫千红》是当时的‘电视领头兵’。
  《万紫千红》开创了很多新的栏目,而它本身也锻炼了很多人,这些人现在都
活跃在各个战线上。”

  ■ 群英谱

  谭国治
  《万紫千红》的第一代主持人,后任《万紫千红》监制,1992年因《万紫
千红》而获得“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开拓奖”的金奖,一直留在栏目组里,见证了
《万紫千红》栏目从创办到结束的十几年所走过的历程,现已退居幕后。
  樊玉婵
  《万紫千红》第一代主持人,后赴美国定居。
  钟新宁
  1982年进入《万紫千红》栏目任主持人,因为《万紫千红》而获得了“全
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开拓奖”的银奖,后离开《万紫千红》任广东省广播电视国际信
息中心副总经理,现任广东电视台节目中心副主任。
  王怡斐
  曾是《万紫千红》的名牌主持人,1993年因故离开广东电视台,现为商业
人士。
  陈旭然
  开始任广东电视台社教部节目主持人,接着任《万紫千红》栏目主持人,19
94年渐渐转入幕后,成为广东电视台最年轻的女制片人。1998年在私人寓所
内遇害。
  任永全
  1989年参加广东电视台第一届司仪大赛荣获全能冠军,后进入《万紫千红
》任主持人。现为广东电视台节目中心主持人。

  ■ 随想录
  电视节目,到底让我们产生了多远的距离?

  我记得,我是看着《万紫千红》长大的。许多和我一样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末前后的广东小孩都很记得《万花筒》,记得《乐叔与虾仔》,在采访王乃斌先生
的时候,他提到了力士新星大赛、空中小姐大赛,我甚至比他还更记得第一届力士
新星大赛的冠军是喻明,而空中小姐的冠军则叫王薇。而采访谭国治先生的时候,
他首先是问我的年龄,因为出生在不同年代的人对同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我
知道他的潜台词是想问我有没有看过《万紫千红》,如果是一个对《万紫千红》一
无所知的人,即使掌握了再多的资料,也许仍然没有办法体会到一个电视节目所带
来的欢愉。
  记忆仿佛一下子扯回了我在潮州读小学的时候,那正是《万紫千红》最为辉煌
的一段。那时候收不到香港电视台,就算国内的电视频道也没几个,《万紫千红》
似乎成了全家最爱的节目,就连老爸都对里面的主持人如数家珍津津乐道。那时候
的天伦之乐很简单,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一起评论哪个演员的表现好,一起猜
测哪个美女会在选美比赛中获得冠军,在那个娱乐项目还相当贫乏的八十年代末,
这种全家皆宜的电视节目起到了很好的亲情纽带的作用。
  不像今天的电视节目,被很多人指责为破坏家庭幸福的罪魁祸首。爸爸要看国
际要闻,要看车迷杂志;妈妈要看香港的电视连续剧,要看时尚放送;女儿要看偶
像剧和音乐无限;儿子要看NBA与德甲,怎么办?最后每人买一台电视,窝在自
己的房间里看个饱。
  我现在住的房子里没有电视,然而这并不阻碍我每天了解最新的新闻,知道明
天的天气是阳光普照还是大雨滂沱,因为有网络、有报纸。反而一旦坐到了电视机
前,我只会沉迷在香港的肥皂剧中,一部接一部地看,从七点钟看到十一点。常常
看到电视剧或小说中描写的婚后夫妻,每人坐在沙发的一头,拿着遥控器,对着电
视屏幕面无表情,相对无言。他们的距离坐得很近,然而他们之间隔着不只一部电
视,而是隔得很远很远。如果是这样的情形,我宁愿把电视机给砸了。
  于是怀念起小时候那个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的画面。那个相似的画面,想必
也珍藏在很多人的心底。

  ■ 记忆碎片

  《万紫千红》的8元奖金
  当广东电视台第一个综艺节目的雏形的方案确定下来以后,首先第一步是为这
个综艺节目取个名称。于是整个广东省广播事业局里的每一个人都被动员起来,贡
献智慧取名字。而“万紫千红”这个名称是当时广播事业局的一个副局长杨凡想出
来的,并获得一致通过,于是《万紫千红》的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而杨凡也因此
被奖励了8块钱的稿费,在月赚35块钱就可以养活一家人的八十年代,这8块钱
的分量可不轻。

  口号的诞生
  香港无线电视台当时有一句口号是“无线精神,事事关心”。于是《万紫千红
》也有样学样,在八十年代中期为了使节目更加贴近群众,由某部门的一个副主任
提出了一个口号“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有了这句口号,大家工作起来似乎
也精神百倍了。

  “全能歌手”的由来
  《万紫千红》举办过“全能歌手大赛”,参赛的歌手必须同时用美声、民族、
通俗三种唱法参加比赛。以前的歌手比赛都只是一种唱法的比赛,同一个歌手用三
种不同的唱法比赛似乎是一件闻所未闻的事情,而这种新奇的想法原来是始于有关
彭丽媛的一则小消息。《万紫千红》的编导们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小消息,说的是彭
丽媛在其取得声乐硕士学位的演唱会上用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表演,一下
子受到启发,于是捣鼓了这个全能歌手大赛出来,观众们也一下子接受了这种新鲜
的观念。就连声乐教授金铁林在看完节目后都说这种比赛形式很鲜活,回去后要建
议中央电视台在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要创新。而当时获得全能歌手大赛冠军的
唐彪亦因此而再次走红起来。

  省港父女情
  在1989年与香港无线电视台合作的除夕晚会上,出现了一个温馨感人的场
景:有一家人省港两地分居,在晚会上,电视台把身在香港的爸爸请到了香港晚会
现场上,而身在广州的女儿则出现在了广州的晚会现场上,父女二人通过电视屏幕
见面,悲喜交加,亲情与温馨洋溢着两个会场。最后,主持人说:“现在,让爸爸
和女儿握个手。”电视屏幕分成了两半,爸爸和女儿分别伸出了自己的手,而画面
经过电视特技的处理,中间的部分重叠在了一起,看起来就像是爸爸与女儿的手刚
好紧紧握住一样。全场的观众都屏住呼吸看着这一幕,当画面上出现两只手重叠在
一起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观者无不感动。

  长不大的虾仔
  《乐叔与虾仔》是《万紫千红》里极受欢迎的一个精品栏目,后来随着《周末
画刊》停刊,《乐叔与虾仔》也停拍了。其实,它的停拍还有另一个原因,戏中的
虾仔约为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的年纪,而小孩子的发育又比较快,因此必须不断地更
换饰演虾仔的小演员,才能保持虾仔的原型,在短短几年中就已经换了三四个“虾
仔”,鉴于拍摄难度较大,因此《乐叔与虾仔》也没有再继续拍下去了。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1.4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