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libab (快乐罗密欧), 信区: AscIIArt
标  题: 气结殷周雪---回视潘天寿艺术的人文精神(1)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Tue Apr 18 18:30:01 2000), 转信

我没有王权又有什么关系?我有一枝笔。---伏尔泰①


潘天寿在25年前(1971年9月5日)的一个黎明已作古人。但是,由于这位
憨厚而倔强的老人曾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②中创造过千百件非比寻常的精神产品
,他始终"活"着---用他自己这个"通道"和他作品这个"敞开"的"世界"。其实,一
位艺术家的存活形态之与众不同,关键即在于他的"人"、"文"、"艺"三方面价值的
含量与张力。潘天寿为人的朴讷静默使得他将全部的个性精神与才华胆略尽注于他
的艺术世界之中,尽管时空睽隔,那些富有审美心性的人,仍然可以"听"到他执拗
深沉余韵回荡的文化心语,当然,主要或所谓根本上是通过他的艺术"话语"。我以
为,不能简单概念地将潘天寿划定为一般性的"延续型艺术家"③。或许在潘天寿生
活的时代,有为数众多的名画家的艺术功力与表现风格可以与之相颉颃,难论高下
,但是,经过了时间老人的无情过滤,一些仅在"艺"之某些层面可与潘天寿相提并
论的艺术家终归只是"博浮誉于一时"了,而潘天寿却得以"赏音于千古",终成其伟
大,这里的最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潘天寿不仅仅是一位精于传统笔墨的
画家。潘天寿所体悟的"道"比一般人所体悟的大,甚至更深湛,因而也就更圆融和
独到。在他这里,人---文---艺三位一体,具有自己完整健全的艺术观念,甚至不
失为一个艺术思想家④。仅此,我们就有理由将他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区别开来。大师
之艺术背后,必有"大"而"充实"之人文内容为依托。潘天寿艺
术的不朽,正是缘于潘天寿本身具有着丰富鲜明的人文思想含量,解读其艺,不可
离此人文之根。

他本人自早年(1915年,19岁)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经亨颐、夏◆
尊、李叔同等硕学名流开始,便树立了儒家的"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思想,终其一
生,他基本上实现了这一理想。作为一位"理行双证"的实践者,潘天寿不仅系统地
接受过传统的"旧学",也曾接触过一些"新学",但根本上,他信奉的主要是中国传
统文化。本世纪众多的艺术家,有他这种自觉的民族意识与文化学养的人,当在少
数。他的艺术思想的自我体系之形成,根本于此。他的艺术风格之卓绝与成就之超
迈,亦根本于此。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文人画创作而言,没有相关的丰深的传统
文化素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潘天寿正是浸淫其历史传统之中的一员,又是深潜
于其精神核心之中的一员,因而,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位现代文人画大家。但是,潘
天寿的价值在于,他不止于此。如果仅止于此,他最多是成为一位"延续型艺术家
"而已,事实上,他的理性思维、他的史论学识、他的思想深度与力度、他的独立
精神与建立东方的民族艺术与教育体系的努力,都表明他的时代思考与现代思想方
式。他实质上是在艺术思想领域很"现代"的艺术家与教育家---只是由于他的文化
认同与价值判定是坚定的民族文化论,因此,他被世论简单地视为"延续型"或者"
保守性"的"国粹"派了。他的"现代性"无论是就其艺术观念还是就其艺术风格而言
都是民族化的,这在以西方文化价值标准为标准为时髦的20世纪,自然难免
落于孤寂和独响。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潘天寿以他卓绝的思想独立意
识与深挚的民族文化情结,固守于传统精神的基础,又拓展于历史的局囿之外,其
典型性、其代表性、其独特性,甚至令不少同时代的艺术家光色暗淡。为此,在认
可"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现代边界而终未跨入现代的大师"⑤这一观点的时候,我以
为尚需对"现代"这一通行概念略行界定。潘天寿所期期以求的,是:"一艺术品,
须能代表一民族、一时代、一地域、一作家,方为合格。"⑥他甚至说:"在风格上
,与其不痛不痒、模棱两可,还不如走极端。"⑦结合他的传世之作,不难体味到
他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的整体理解与独特把握,其间实不乏一种现代美学意识的流露
与追求。

如果我们不是过于从西方立场看问题,便不难认同其艺术观念中的"现代精神",只
是这种"现代精神"渊源于传统,并非袭用于外来。"只有潘天寿才算得上是真正自
觉地从中国画内部来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方案的优秀画家。"⑧本世纪已有公论
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包括林风眠、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张大
千、石鲁等大家,若论理论与实践之合一,若论观念与创作之严密且自成体系,若
论意识之自觉与理智,潘天寿不失为前列。检视世界上的现代艺术表现,观念性便
是其鲜明特征之一。现代艺术家的自觉意识明显区别于古代艺术家,衡诸西方艺术
史,毕加索、康定斯基、马列维奇、杜尚、培根、克利乃至博依于斯,几无例外。
潘天寿绘画自身前后之变化实际上已经证明了他实质上已然部分地实现了中国画的
传统与现代转型;而潘天寿观念上对"强其骨"与"一味霸悍"的标榜,恰好也证明了
他人本的某种转换,这种人本的转换与他作品的文本的转换较为一致。因此,从某
种意义上说,就人---文---艺三者的历史跨度与代表意义而言,潘天寿实具特殊性


对这种特殊性的关注,我们或许应当先放下他是否是传统抑或为现代派,是否是一
般画家抑或为大师等问题,而先把他的艺术置放到20世纪的特殊历史背景中,摆
列于中国传统绘画历史的上下文中,去衡量参照,去研究分析,进而去探讨他的艺
术所凝聚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意蕴,这样,或许比简单地用西方的现代之尺去比
量判定他,更易于得到合理的价值结论。当然,现代价值就历史存在而言,是西方
文化首先给定的,在今日这个殖民话语风行的世界,希望不要以所谓东方中心主义
视我,更不宜以此等心理去理解潘天寿,他实际上是很学术化地客观看待这一问题
的:"世界的绘画可分为东西两大统系,中国传统绘画是东方统系的代表。"⑨"东
西两大统系的绘画,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就如两大高峰,对峙于欧亚两大陆之间
,使全世界'仰之弥高'。这两者之间,尽可以互取所长,以为两峰增加高度和阔度
,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决不能随随便便的吸取,不问所吸收的成份,是否适合彼
此的需要,是否与各自的民族历史所形成的民族风格相协调。"瑏瑠他的学术兴
趣集中于他对民族性格与民族风格的挖掘与强化上,无妨认为,他试图实现的正是
自我文化与艺术中显为人见的某些美学品素与理想,其艺术的"现代性"是他这个特
定的历史人物与中国文化特有的历史逻辑相际遇的产物。在视觉性上,他是对八大、石涛等
历史传统的极端化演进,足
可与西方的塞尚、高更、马蒂斯等人的艺术相比较,而不必妄自菲薄,以西方现代
艺术为之作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领域,大师们可能会相视一笑,同此凉热的。我
以为潘天寿艺术成就的历史定位与现实意义的探讨似乎以人文内容与图式意义的双
向多维展开为合理妥恰。


--
  ?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8.15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