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libab (快乐罗密欧), 信区: AscIIArt
标  题: 超逸高雄 警奇古厚---略谈潘天寿绘画思想的学术价值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Mon Apr 24 23:01:22 2000), 转信

超逸高雄 警奇古厚---略谈潘天寿绘画思想的学术价值  童中焘

刘熙载论书法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艺概》)可以移来论画。"画如其人",于潘天寿先生得到充分的证明。我曾有幸
聆听潘天寿先生的教诲,并十余年目睹他的处世为人,每一回忆,一位最有原则的
谦谦君子,刚正敦厚,儒家的高尚风范,学者的宏大谨严气象,就清晰地浮现出来
。尤其是他的"超豁高雄"的思想境界,处处富含艺术辩证法的画学理论与绘事、教
育实践,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下面仅从"高峰意识"、"立奇达和"、"奇平之道"和"边角学问"四个方面,根据亲身
经历、切身体会,谈谈潘天寿的绘画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价值。

高峰意识
佛家有个说法:"识不过师,不堪为徒"。潘天寿先生的艺术成就,是建立在他的"
高峰意识"上的。我多次听他讲课、谈话,也数次一人请教于先生,他那种过人的
识见、高超的格趣和谨严宽宏的治学态度,感人至深。但这是涉及潘先生整个人生
和艺术成就的大问题,所以只能就我所接触闻见参以读过的部分文章,略述一二。
我还觉得,我的评述和论证不免浅薄累赘,不如径引潘先生自己的话来得明确、深
刻,因此,在某些地方不得不过多地摘录潘先生的言论。先看潘先生的志向:"一
艺术品,须能代表一民族、一时代、一地域、一作家,方为合格。"(《听天阁画谈随笔》
)具体标准如何呢?一是不做"笨子孙
",二是为"高峰"增高阔。潘先生认为,中国的绘画,"处于东方绘画统系中最高水
平的地位",与西方的绘画统系双峰并峙。中国人从事中国画,更须有"新新不已"
的精神,如"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孙","倘固步自封,安
于已有,诚所谓无雄心壮志之庸俗懒汉"(见《听天阁画谈随笔》),是说既要继
承传统,能够代表固有的成就,又要推陈出新,要求之高可见。这是就纵向言。从
横向说,"外来的传统,亦须细心吸取,丰富营养,使学术之进步,更为快速,更
为茁壮";然须坚持一个原则:不可"减去自己的高阔"。(见《谈谈中国传统绘画
的风格》)为高峰增高阔,这就是潘天寿先生的"高峰意识"。为此,潘先生一再提
到"登峰造极":"画事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识见,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
深入之生活(即"五个条件"---笔者),然后能登峰造极。岂
仅如董华亭所谓'但读万卷书,但行万里路'而已哉?""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
(即"四至"---笔者)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必尽其极,为事必得其全,旁及艺
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极。"(以上《听天阁画谈随笔》)

高峰意识是建立在民族自豪、自尊和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理解上的,潘先生的见识、
魄力和毅力,论之者多矣,这里只是强调:志高矣,言论不得不高,作品不得不高
。潘先生的作品,与言论,与志趣,实实在在,翕然如一。他又以自己的抱负激励
和要求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两峰并峙局面中为中国画增高阔:"要成为大家
,一方面要多画,多看,又要修身养心,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62年12
月12日谈话)"不要找小趣味,小家。要大家。刻刻实实的打些基础。"(63年
3月25日谈话)落实在一个画家,就是风格问题:"艺术这样东西,最讨厌的是
'同'。"(63年6月2日谈话)"不同就是风格。但不同有好有坏。……'风格不
同就好'的讲法是不对的。""风格特异最困难。""风格之难者,在于特别高,特别
显。"(以上1962年12月12日谈话)1963年2月26日,潘先生看了
国画系山水年轻老师的写生作品,对他们说:"现在搞山水的人不多,也不大好。
你们要向好的去比。……我希望你们再搞上去一些,石涛、石溪、元四家、董巨,
去翻(按:潘先生要求'多弄些古人不同的派系,翻一翻筋斗')五年十年,这样,
过五年、十年,这些东西你们又都不要看了。"1962年,潘天寿先生为国画系
高年级学生及青年教师讲画论,在讲解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迁想妙得"一节时
最后说:"……所以,作品是把画家所有的东西都放进去了。"这些"东西",潘先生
指的是:思想、性格、脾气、学问、功力、格调、气度和意趣。检阅我的笔记(1
959-1964年讲课谈话笔记),潘先生谈这"东西"的,随处可见:"松树每
个人都会画,而八大画起来调子高,朱梦庐(◆)调子
低。这就是意境。有的人先天品格不高,而修养也不大高,那末,松树的夭矫不群
、高华、挺拔的味道就抓不到。……内心里有意趣,(画)才能有意趣出来。……
李太白调子极高,句子不雕琢,而又很美很华丽;李商隐就有雕琢了,注意修饰,
气概不如李太白。……八大山人的画,看到后内心都能提高几尺。""品格不高,落
墨无法。钻小眼子的人,布局不会廓大,萎靡不振的人,画不出劲健的意趣。所以
人要养刚劲的意趣,这样,他的画必然会高的。""选材有思想性,有诗意。……鲁
迅先生的文章,很平凡的小事,寓有深刻的思想性。有诗意的脑子,处处都是诗的
题材。""入者主之,出者奴之,是门户之见,不是学术的态度。""古人也有偏见,
尚南贬北,不光是画,文学、医术、拳术,总是尚南贬北……我们不要有南北的见
解。各有特点、弱点,取强点,去弱点。""多方接受,拚命下死功夫,到时自然瓜
熟蒂落,不担心风格不出来。""胆要大,心要细,计划要长远。顶讨厌的是没有毅
力。"一个有着强烈历史责任感的艺术家,"高峰意识"又是与"忧患意识"化为一体
的:"石涛上人云:'画事有彼时轰雷震耳,而后世绝不闻问者。'时下少年,谁能
于此有所警惕。"《听天阁画谈随笔》的这一节,不知道潘先生是什么时候写下的
。其实,这个"时下",是应该延续到今天的。总之,潘天寿先生坚持"一民族之艺
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所以中国画家须讲"四备"("画事须有天资、功力、
学养、品德四者兼备,不可有高低先后。"!?"四至"、五个条件(见前文),然后能登峰造
极。四备、四至、五个条件,实为
中国画学的精髓,蕴涵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整个精神。它是潘先生"一艺术品,须能
代表一民族、一时代、一地域、一作家"要求的落实,也是潘先生"高峰意识"的具
体化。像潘天寿先生这样言行一致,理想与成就无间的艺术家,令人敬佩,足资我
等师法。"



--
  ?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 修改:·alibab 於 Apr 24 23:06:17 修改本文·[FROM: 192.168.28.154]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8.15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