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him (对不起我不爱你), 信区: Art
标  题: 高原远古舞又见传人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Oct 30 13:01:48 2003), 站内信件

高原远古舞又见传人

马盛德

  “於菟”(WUTU),是生活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年都乎
村土族人的一种祭祀舞蹈。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民俗活动,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这种舞蹈中有一些带有原始文化观念的民间舞蹈形式,所以它被人们称为人类
艺术史的“活化石”,是我们研究人类艺术发展的形象而生动的活资料。这种遗存
现象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比如:反映原始人类生殖崇拜
的土家族舞蹈“毛古斯”;反映原始狩猎生活的鄂温克族舞蹈“跳虎”;表现远古
战争氛围的景颇族舞蹈“刀舞”、羌族舞蹈“销甲舞”、藏族舞蹈“锅哇”等;表
现火崇拜的鄂温克族舞蹈“簧火舞”、独龙族舞蹈“剽牛舞”以及反映远古人图腾
崇拜、信奉万物有灵宗教观念的“萨满舞”等等。这些舞蹈曾经引起了很多中外学
者的广泛关注。而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土族舞
蹈“於菟”,对于人们来说还较为陌生,可谓知者寥寥。

锅灰和辣椒面装扮出舞者

  “於菟”一词,在汉语典籍中解释为“虎”。位于青海黄南同仁县隆务河畔的
年都乎村,是一个有223户人家、1200多人口的土族自然村。周围都是藏族,因此
,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族语言、服饰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藏族文化的
影响,尤其在宗教信仰方面,她们接受了藏传佛教。“年都乎”这一村名为藏语,
意为“霹雳炸雷,消除魔孽”。这似乎反映了该地区从前一片荒芜,无人居住,是
年都乎土族人开始到此开拓,好像一声炸雷炸开了一片新天地。或许是这一名称的
缘故,这里的土族群众在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较大规模的驱魔逐邪的祭祀活
动,土族民间将它称为跳“於菟”。据该村的老人们讲,这种跳“於菟”的祭祀活
动多少年从来没有停止过。

  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清晨,年都乎村的土族百姓都集中在该村寺院里进行诵
经活动,当时辰到正午时,每家的男主人集中到山神庙举行敬神和煨桑仪式。山神
庙内供奉的是土族的保护神“二郎神”。“煨桑”是土族和藏族地区常见的一种祭
拜形式,信徒们在不同规格的煨桑炉内放置松柏枝、用青稞磨制的炒面、酥油和白
糖等物品,然后点燃,煨桑献祭。“煨桑”滚滚,飘向天穹,带去人们真诚的祈愿
,祈求神灵的保佑。

  “於菟”舞是由七名男青年表演的,舞者在表演前要做一番特殊的准备工作。
首先脱光上衣,将裤腿卷到大腿根部,赤身露腿,用红辣椒面和煨桑台中的炉灰涂
抹全身。然后,本村的化妆师一 一化妆,化妆颜料是锅底黑灰和黑色墨汁。化妆
师将这些舞者面部画上虎头状脸谱和虎皮斑纹,腿部则画成豹皮斑纹,背部呈水纹
状。头发上扎如刷形,朝天立起,似虎狂怒状。此外,还将羊肠洗净后用角吹起挂
在脖子上。舞蹈时舞者双手各执一根长约2米的树枝杆为道具,树枝上端系有书写
镇邪之意的经文白纸,在“拉哇”的带领下来到山神庙内向神跪拜。“拉哇”是藏
语,意为神人(与法师、萨满巫师属同类人物),他是整个祭祀仪式的主持者,在
村内威望很高。这一角色扮演者的资格是靠严格的家族传承下来的。他头戴五神帽
,手持单面羊皮龙鼓,神情十分威严。

  山神庙的跪拜仪式有严格的程序,首先由“拉哇”磕头三次祭拜,而后击鼓诵
经,向神祈祷。此时众“於菟”在山神像前单腿跪地倾听,庙主给於菟们备酒。此
时的酒有两种意义:首先适量饮酒可以起到驱寒的作用;其次作为一种宗教祭祀舞
蹈,表演者需要进入一种特殊的情绪之中,酒可帮助他们达到一种迷狂状态,在迷
晕中接近神的境界。而后,“拉哇”开始讲话,向众於菟传达神的旨意,赋予神力
,於菟从此不再与人讲话,并成为驱魔逐邪的神虎。 驱妖除魔享受供品

  众於菟在听罢诵经后,随着“拉哇”的锣鼓声来到煨桑台前转圈跳舞,以示神
力。此时,突然几声枪响或鞭炮数声,众於菟在“拉哇”的锣鼓声中排成纵队跳起
虎舞,与村民一道快速地下山进入村庄。这时的村庄里,家家院门紧闭,院内摆放
着各种食物,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肉、做圈馍,备酒及果品等献给於菟们
。众於菟到达村内后,“拉哇”和两个老於菟在村口或巷道里不断击鼓起舞巡视,
以防妖魔逃去。另5只小於菟则跑遍每家每户,驱赶村民家中的妖魔。特别指出的
是,於菟进入村民家中时不许从大门进入,而是翻墙越入。於菟进院后不断在各房
间跳来窜去,驱赶妖魔,他们见肉就叼,见馍就拿,享用人家专为他们准备的供品
。而后把数个圈馍套在手中的树干上,口中叼着大块生肉,又翻墙越院至另一家。
在村民们看来,於菟从谁家拿走或吃了任何东西,都被认为是驱走了隐藏在自家的
妖魔,预示着来年人畜平安、吉祥。万一出现谁家被遗漏时,主人家会主动将备好
的食物送给於菟们,以示於菟已经光顾此家,并带走了家中的妖魔,使他们度过一
个吉祥之年。在仪式进行当中,家中如有患者,见於菟到来时都要卧地,让众於菟
从患者身上反复跨越数次,意示驱除身上的病魔,以期早日康复。

  当於菟们转完整个村子,已接近太阳落山时,“拉哇”与两个老於菟站在村内
巷道中,一边敲锣打鼓,一边接受村民们的大饼、牛羊肉、白酒等供品。驱除了全
村妖魔之后的於菟们这时手持串满圈馍的树杆,口叼鲜红的生肉,以“垫步吸腿跳
”的动作舞向村口。此时,观赏的村民们齐放鞭炮,於菟与村民们一道欢呼驱魔逐
邪的胜利。而后,众於菟们在鸣炮声中快速冲向隆务河畔,在河面上凿开几个大窟
窿,用腊月冰冷的水洗去全身的虎纹。这冰水不仅洗去了於菟们身上的图纹,更重
要的是洗去了全村百姓家的邪气。与此同时,“拉哇”在村外河滩诵经焚纸,表示
将妖魔彻底烧尽。河边的於菟洗净全身后,穿起衣服暖身,然后将村民的供品平分
,其中,部分供品则被倒进隆务河内。至此,整个祭祀仪式全部结束。这一天晚上
,於菟的扮演者一律不能回家,以前他们在隆务河边的水磨房里度过一夜,现在一
般到村子附近的水电站或其他地方过夜。

原始拟兽舞舞到今天

  “於菟”的舞蹈语汇与节奏相对单一,“垫步吸腿跳”是整个舞蹈的主干动作
,因舞者双手持约两米长的树棍,所以上身及手势动作较为简单。腿部动作的跳跃
幅度与动势,要随其舞蹈情绪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从“於菟”的舞蹈形态来看,
它是一种原始拟兽舞的遗存在当代土族民俗活动中的形态表现。我们从人类艺术的
发展史中可以得知,拟兽舞与人类的狩猎生活紧密相连,拟兽舞也是原始舞蹈中最
常见、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在狩猎舞蹈中,舞蹈者通常就是日常参加狩猎活动
的生产者,他们身着兽皮或挂饰兽骨和牙齿,模仿野兽的动作姿态和猎取野兽行为
过程,这些模拟野兽动作直接孕育了各种拟兽舞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鸟兽跄跄”、“凤凰来仪”等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对这类舞蹈形态的准确描写。随
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这种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意义的舞蹈形式,逐渐成为
人们宗教祭祀仪式和民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指出的是,年都乎土族
的“於菟”舞则完全失去了狩猎生活的那种功能,成为该民族民间祭祀活动中的重
要内容,它的全部意义是“驱魔逐邪,祈求平安”,它是原始人万物有灵的宗教文
化观念在舞蹈中得以遗存的民间艺术形式,整个舞蹈自始至终充满了深邃的图腾文
化色彩。

  对年都乎土族“於菟”舞的文化渊源问题,目前有两种看法。或认为是楚风古
舞因屯边的江南移民而流传至此;或认为是古羌人氏族部落崇虎图腾意识的曲折反
映,是古代羌族文化遗存。尽管学者们对此都有详尽的论述,但还是有着重重疑点
,比如从“於菟”的舞蹈语言、表演风格、表现形态以及整个舞蹈的表现形式这些
艺术的本体方面,找不出任何受藏族舞蹈影响的痕迹;屯边的“内地民人”是否就
是“楚风”一带的汉族人;跳“於菟”的风俗,在同仁县隆务河畔的几个土族村庄
中惟有年都乎村有此传统,其它邻近土族村并无跳“於菟”。“於菟”舞是一个极
具人文价值又很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谜底究竟是怎样的,还有待于深入地
考察和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iss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7.2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