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libab (快乐罗密欧), 信区: Art
标  题: 美和爱,诗意的孤寂(续)——林凤眠艺术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Thu May 11 12:28:23 2000), 转信


林风眠的仕女和裸女,不同于任何古今仕女画和西方式的裸体作品。他用毛笔宣纸
和典雅的色泽,捕捉着一种幻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美。如果说古典仕女画多传达
压抑和遮蔽着的爱欲,西方裸体多表现张扬着和敞开了的爱欲,林风眠的作品就介
于两者之间,表现的是升华了的爱欲,感觉朦胧化了的女性美和肉体美。感官刺激
淡化了,对肌肤质感的描绘转移为对姿致情态和文化气质的塑造。爱欲的流露敞开
了,但又是东方的、中国的、潜意识的。它有古典仕女的风韵,又有马蒂斯式的轻
松优雅;无珠光宝气的华贵,亦无堆粉积脂的香艳;一方面流溢着异性的温馨,又
一方面透露出对人欲物欲的厌倦。并无“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感怀,却可以感
觉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老传统的影响。不妨说,这是林风眠创造的融古今
中外为一体的女性美。

    50年代以后,戏曲人物成为林风眠喜爱的绘画题材。他曾说:“我喜欢看电影
和各种戏剧,不管演得好坏,只要有形象、有动作、有变化、对我总是有趣的。”
⒂其实“形象、动作、变化”远不是他唯一注意的。作品中无意流露的东西,远比
他说出的意识到的多。他一再描绘舞台上的关羽、红娘等,已经袒示了他的选择和
意向;而他最多画的《宇宙锋》,把赵高与女儿的对峙,画作一丑一美、一黑一白
的对照,不只出于形式的需要,也出自爱憎的投射。他有时把赵女和哑奴以明亮的
色调画在前面,而把赵高和赵高式的脸谱作为动荡不安的背景,使人感到比舞台表
演更丰富的涵意。

林风眠第三阶段尤其是50岁以后的作品不乏轻快、明丽、辉煌的色调和情境,但许
多作品笼罩着一层孤独寂寞的薄雾。林风眠一再重复这寂寞的意境,或者并非有意
,只是喜欢而已。但正是在无意中的情感流露,才发自灵府。真诚的画家选择某种
形式和结构,创造某种境界,总是与他的某种情感倾向和意识层面相对应的,诚如
心理学家所说的“异质同构”。林风眠早期的水墨画还有灵动飘逸的特色,后来渐
渐转向沉静与孤寂,即便那些热烈浓艳的秋色或和煦明媚的春光,也带有此种特色
。当然,林画的孤独感并不是空虚感,也不同于佛家说的空茫境界,更没有现代西
方画家如契里柯、达利作品中那种荒诞式空漠;换言之,它只是一种寂寞,一种独
自欣赏世界的自足的寂寞,不妨再作个比较:八大山人的画也充满孤独,但那是孤
独而愤,演为清狂。浙江笔下的黄山也透着一种孤独感,不过那孤独化作了冷峻,
直在他那钩 所的松石和严若冰霜的境界中显示孤绝清澈的人格。蒙克的作品也是
孤独的,然而蒙克骚动变形的画面没有宁静自足,只有受伤灵魂的恐惧和痉挛。林
风眠作品中的寂寞孤独感是诗意的、美的。这诗意既来自艺术家对自然对象(亦即
移情对象)的亲切和谐关系,也来自对个人情绪的一种审美观照。而这,又深植于
他的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和人生际遇。林风眠幼时受祖父的影响最深。他祖父是个
倔强、勤劳的山村石匠艺人,最疼爱他。直到晚年,林风眠总是怀念儿时与祖父在
一起的情景,记着老人家“你将来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一双手”的教导。他毕生独
立倔强,数十年孤身奋战而始终坚定不移,以始终坚定不移,以至作品也表现出虽孤寂却刚
正的特色,这正透射出石匠祖父默默
雕刻石头的精神。

    林风眠艺术的精神内涵由前一时期向这一时期的转变,从客观方面看,是跟环
境的压力(如前述)直接有关的,因此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但这转变与林风眠
的艺术理想和气质心理并不矛盾。从他在这一时期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可以知道,
他的青年时代虽然感受着社会变革大潮的涌动,也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思虑
,但根本的着眼点和核心只是复兴中国的艺术。当他在倡导艺术运动、推行美育的
过程中碰到政治这块巨大魔方的压迫和捉弄后,他献身于艺术的意志更单纯专一了
。而他对艺术的观念,向来不特看重题材,而看重情绪和审美自身 在这点上,康
德美学的影响(直接和间接通过蔡元培的美学思想)是明显的。他努力追求能够超
越具体的社会功利和有着普遍性与永恒性的审美价值,因此包括他早期的油画创作
,也不是为宣传和配合某种社会政治任务而作的。林风眠的执着纯朴的艺术求索不
免孤独,他在各时期总被人觉得“不合时宜”。细心的观者可以发现,林风眠艺术
的疏远政治主要还不是出于某种政治如何,乃出于他对艺术本质和功能的看法,以
及对艺术创造本身的痴情。他为此曾被批判为“形式主义”、“情调不健康”,乃
至遭受政治上和肉体上的迫害。这真是一幕悲剧。像林风眠这样偏重于吟咏自然美
、表现生命的诗意和善的理想,不也是可敬、可贵的么!

注释:

⑿无名氏《死的岩层》。

⒀郎绍君《论中国现代美术》,载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

⒁林风眠1927年,《致全国艺术界书》。

⒂林风眠《回忆与怀念》,载1963年2月17日《新民晚报》。


郎绍君


--
  ?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8.15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