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darkangel (死神之翼天使心), 信区: Art
标  题: 方楚雄:融两派之长,画有情之趣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1月19日12:12:52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方楚雄:融两派之长 画有情之趣

  2005-01-18 10:24:13



  近日,方楚雄画展在广州华艺廊举行,让国画爱好者有了集中感受其艺术魅力的机
会,目前展览仍在进行中。
  被认为是岭南实力派的代表画家之一的方楚雄,天资聪颖,成名甚早,据说其八岁
到广州作画,“笔落惊四座”,被誉为“神童”。后来他进广州美院深造,受教于黎雄
才、杨之光等老师,将海派充满书卷气息的笔墨语言和岭南画派长于状物传神的写实技
巧不动声色地融于一体。而在这种新的表现体系中,方楚雄对大自然的生命感觉给予了
更多关注,使其作品既有传统花鸟画的优雅,又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
  记者与方楚雄约好采访时,正赶上他在辅导几位研究生,他评点完画作送弟子们出
门时,叮嘱说:“你们这段时间画可暂放一下,先把英语考好。”国家规定研究生必须
过英语六级,方楚雄知道这一点,特意让学生先把当务之急解决好,其为人处世之道、
对学生的细心与关爱由此可见一斑。

  艺术是艺术家的个人行为

  记者:我知道方老师从小就被人称作“神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的?
  方楚雄:我六岁开始对画画产生浓厚兴趣,有幸得到王兰若老师的教导,王老师是
当时汕头最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因为有好老师,使我学习上少走了许多弯路。王兰若
老师上世纪30年代到上海美专求学,之后从上海回到汕头教书。汕头离广州很近,但和
岭南画派联系不大。我上世纪70年代在广州美院时才受到岭南派的影响。1992年我在上
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时,上海的同行们称我是海派和岭南派的结合。
  记者:海派和岭南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你受这两种风格影响,会不会感
觉有冲突?在这两种不同的风格中,你更倾向于哪一派?
  方楚雄:海派的主要代表是吴昌硕和任伯年,他们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总的来
说,海派是比较强调笔墨、韵味的,不加渲染,比较写意;而岭南派强调写实、写生、
画面强调渲染气氛,吸收了西洋尤其是东洋的一些东西,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中国传统
的底蕴,我觉得不要局限于一家一派,要博览众长,就像盖一座高楼,地基打得深,楼
也就可以盖得高。其实我学画,最早的启蒙老师应该是齐白石。当时友人送我一本齐白
石的画册,我就非常着迷,反复临摹起来,到现在我依然很喜欢齐白石的画。
  记者:你刚才提到有好的老师,可少走弯路。现在你有没有感觉到现代美术教育和
师徒式教育之间的冲突?
  方楚雄:是师徒式的教育好,还是学院式的教育好,一直都是有争论的。以前的画
家讲究师承,名师出高徒。学院式的教育,相对的知识面会广一点,但不易深入。学院
教育很强调写生,但临摹传统技法不够。林墉曾经说我是学院式教育和师徒式教育两者
兼有(笑)。
  记者:国画分花鸟、山水、人物,还有写意和工笔之分,分科较细。这种教育方式
是否科学?
  方楚雄:事物总是两方面的。四年的教学时间很短,不可能什么都学。如果要普及
就不分,什么都学,如果要提高还是分科为好。我们现在选择是前一年半打基础,什么
都学,后两年半分专业。
  到研究生阶段,其实有一点传统的师徒式教育的味道。不过,一个好老师,不应该
把学生教得像自己。我现在的学生有的是学工笔,有的是学大写意,通常我要他们去临
经典的古画,或者我临给他们看,而不是让他们来临我的画,我只是引导他们如何去发
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记者:现在很多人把你称为是岭南派的代表性画家,你个人看法如何?
  方楚雄: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岭南派这个问题,究竟是应该断代还是一直这样叫下
去?这个一直都没有定论,传统上来说,岭南派以前就是指的“二高一陈”,后来的关
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四个人和他们有明显的师承关系,属于是第二代。之后
该断代,还是接着往下分,从我个人来说,并不重要,自己画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要成为一个派系,我觉得应该有几个共同点,就是说艺术观点、主张、风格比较接
近。如果风格差得很远的,怎么可以成为一个派系呢?硬要做出来就显得没必要。比如
说“岭南派”,高剑父他们当时其实并没有打出这个旗号,过了很多年人家才称他们是
“岭南派”,当时倒是有人把他们称为“折中派”,骂得很厉害,说他们非驴非马,其
实他们反对复古的潮流,想在中国画坛搞新国画。他们强调生活气息,同时吸收了一些
西洋和东洋的东西,比如写实的手法,光和影的运用。现在有个什么派,我觉得也是无
可厚非的,不过不要只想着扩大影响、壮大队伍,真正经得起美术史的检验才是真正的
标准。我感觉艺术还是艺术家的个人行为,最重要的是看能不能拿出好的作品来。

  中国画一定要有中国的文化底蕴

  记者:在你的画展上,我看了你很多作品,很喜欢,尤其是那些小动物的题材画得
非常传神。
  方楚雄:是,这几年我的动物是画得越来越多。主要的原因,一是因为我觉得人跟
动物的感情更容易接受一点,虽然说人都喜欢美,都喜欢大自然,但动物跟人的感情更
易沟通。第二、和其他题材相比,画动物比较难一点,因为动物的造型比较复杂,是动
态的,不容易捕捉,所以喜欢画动物的画家历来都不多,能画很多种动物的画家就更加
少。有些人只能画一两种。我喜欢画动物,自己就想办法去画好它。所以现在我到世界
各地的城市去,都要去一下当地的动物园,看看有什么可以入画。而且,我家里也曾经
养过狗、猫、鸡、鸭、松鼠,连猴子都养过(笑)。比如说画狗,大概是从狗年开始的,
那一年很多人想让我画,我就尝试画了一下,结果越画越多。
  记者:山水、花鸟画是中国画最常见的题材,按理来说山水画的气魄更大,你为什
么对花鸟画情有独钟?
  方楚雄:花鸟画本身的气魄是没有山水那么大。花鸟画是重情趣,山水画以气势取
胜,但每个画种都有其长处和缺点。像齐白石有一幅画,两只小鸡争一条蚯蚓,很小的
题材,题目是《他日相呼》,让人看上去就非常有亲切感,这就够了,不一定都是很大
的题材才算好,有情的东西一样能打动人,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还有一幅,一个秤钩
上面有只老鼠,题目就点得很绝,叫《自秤》,画的艺术性就得到升华。由此可见一个
画家观察生活的深度和丰富的想像力。我觉得一个艺术家要有成就,应该面要广一点,
当然不能是万金油式的,更不能是只画一种画就称“王”,像齐白石、张大千这些人物
,什么都画,画得都很好,但是还有几手让人记住的绝活,这就是大家。
  记者:一个画家要成功,你认为天分重要还是勤奋更重要?
  方楚雄:成功离不开天才、勤奋和机遇。我是属于勤奋型的。天分可能很多人都会
有,但勤奋很多人就做不到。像齐白石、黎雄才能几十年一直不停地创作的画家是不多
的,恒心和勤奋是一个成功的画家必备的。
  画家要成功,我觉得还有一个因素就是风格。风格是渐变好还是突变好,这个可以
讨论。西方艺术往往是风格变化很大,变化太快不好的地方在于,可能把本来好的东西
也丢掉了。但中国画是慢慢地、一天一天地变化,在慢慢变化中完善自己。就整个中国
美术史来看,风格都是不同的,个人的早年、中年和老年也都不一样,但那种变化很慢
,是很自然的,沉积的,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刻意追求的。我觉中国画一定要有中国
的文化底蕴,把中国文化传统氛围丢掉,是不耐看的。中国画家讲究全面修养,品格、
学识、技巧、功力,都要经过时间不断锤炼,因此中国画家往往是大器晚成。

  跟市场走肯定会葬送艺术生命

  记者:现在国内的艺术市场很热,尤其是名家的作品,市场需求量挺大,你怎样看
待这种现象?对你的艺术创作有没有产生影响?
  方楚雄:现在的艺术市场确实是非常好。中国建国以来经过了许多波折之后才有今
天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给了画家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
这是非常难得的。现在的画家很有活力,人民群众收藏的意识大为增强,收藏艺术品的
档次越来越高,所以这两年的字画市场很活跃。我早年流到国外的一些作品,现在又倒
流回来,说明中国的经济繁荣,国力明显强盛了。
  记者:市场好对艺术家当然是好事,但会不会也因为商业因素的过多渗透,从而影
响艺术家的创作?
  方楚雄:这个问题提得好。如果画家只考虑市场喜欢什么风格就去迎合,就很难有
高格调。跟市场走是肯定会葬送艺术生命的。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作品的
深度、难度很重要,修养的高低将决定作品的好与坏,这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记者:你已经画了四十多年,对自己的作品特点、风格有没有一个大致的评价?
  方楚雄:我的画比较有灵气,比较清新、秀美。我认为,清新自然,是很高的艺术
境界,我很欣赏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随手可得的题材都能入画,很
平常的题材,用艺术的手法去表现出来,更能感人,更能使观众产生共鸣。很多人看我
的画,会觉得是在乡村、在房前屋后都很熟悉的场景,很亲切。总体来说,要衡量作品
的优劣,应该是“远看其势,近看其质”,能照顾到这两点的就可以算是好作品。我觉
得有些文人画给人们传达出一个不太好的信息,认为可以不用什么画功,随便涂两下便
可以达到多高的境界,这种门户之见是有点太过了,我觉得要画好,是一定要下苦工夫
的。
  本报记者 刘炜茗

  方楚雄 广东汕头人,当代中国优秀的花鸟画家,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作
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其代表作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中南海、北京钓鱼
台国宾馆及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个人画集几十种,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
美协评为“中国画坛百杰”。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
我带着天使之心降临
却让这片土地饱尝苦难
我想阳光普照大地,却不料竟成
                   赤地千里
我想送来甘露,却不料引来
                  洪水滔滔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7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