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upiter (朱庇特), 信区: Art
标  题: 京剧流派:京剧"武生行"的"流派"之四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Tue Aug 15 18:24:16 2000), 转信


京剧"武生行"的"流派"之四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界"武生行"人才荟萃,云集京都。那些在表演上独
具风格,流传广、影响大的"武生"演员便依本身的条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
有"杨"(月楼)、"俞"(菊笙)、"黄"(月楼)、"尚"(和玉)、"盖"(叫天)五
大"艺术流派"。除文武全能的"杨派"(月楼)之外,北京的"俞"、"黄"两派和江南
的"李派"(春来)都是第一代京剧"武生"中出类拔萃的演员。

  "武戏文唱"的"杨派"

  杨小楼,北京生人,出身于梨园世家,是清末著名"武旦"杨双喜之孙,"文武
老生"杨月楼之子。幼年入"小荣椿"科班学艺,科班排名杨春甫,习"武生"很得班
主杨隆寿的培养。

  出科后,搭班演唱,轮不上唱正戏。后拜著名"武生"俞菊笙为师,得到"俞派
"真传,是俞氏门中的得意弟子。又认"老生大王"谭鑫培为义父,受益良多,因而
戏路宽广。经过数年的刻苦用功,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锻炼得无所
不精。杨小楼以"小杨猴子"做为艺名。在津演《挑滑车》、《金钱豹》,尤其是《
艳阳楼》,红极一时。

几年以后,回北京,搭"宝胜和"班演出。这时黄月山病故,俞菊笙因年老不常演出
,"黄派"传人马德成又被外地约走,北京的京剧舞台看不到像样儿的"大武生"。杨
小楼个头儿、扮像、开打皆行,都听杨小楼去啦!时势使然,"小杨猴子"红遍了北
京城。

  杨小楼成名后了,经过义父谭鑫培指点,恍然领悟到自己应该走什么道路。于
是,他就根据自身条件,博采各家这长,在学"俞"的基础上,不断地钻研、发挥、
创新,经过一番艰苦的奋斗,逐渐地形成了以"武戏文唱"为特点的"杨派"。这个"
武中有文、文中寓武"的艺术风格是当时流传大东南北、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杨小楼是个全能演员,"长靠"、"短打"无不能演,"唱"、"念"、"做"、"打"样
样精通。尤其是嗓音脆亮、念白清晰、峭拔有力,令人百听不大厌!

  谭鑫培成立"同庆班"时,曾邀杨小楼参加合演。"谭"杨"的《阳平关》和《连
营寨》曾被誉为"双绝"!

1917年谭鑫培病故后,杨小楼即组织"永胜社",自挑"大梁",唱"大轴子"。但有时
也和梅兰芳、尚小云、余叔岩等著名演员合作演出。

  杨小楼除演传统剧目外,也排演了不少新编历史剧。《甘兴霸百骑动魏营》、
《坛山谷智取邓艾》、《陵母伏剑》、《康郎山》、《野猪林》,三四本《连环套
》等,这些戏都是轰动一时的剧目。

  杨小楼生于公元1877年(光绪三年),卒于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

啊,多美呀,请停留一会。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8.102]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