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GUNS (☆一见飙血☆), 信区: Art
标  题: 中国现代国画史话(三)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Sun Dec 24 20:29:18 2000), 转信

八年抗战,进一步加深了画家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人民的了解。黄少强的“民间
画”,赵望云的“农村写生”,是这种关怀和了解的一种特殊形态。这种表现当代
人物的热情,与共产党的文艺方针相会合,形成20世纪後期人物画创作的基本格局
。80年代以後,人们反顾历史,产生人物画创作无所适从的困惑。在经过不同意见
的讨论和创作上的各种试验以後,创作道路将会更为宽广。现代的视角,现代的情
趣,现代的观念。显然比现代的服饰扮相和现代户口更为重要。

  在传统和外来艺术的关系上,不同的主张将一直存在。从人物画走过的路看,
吸收西方绘画的技法、观念,被西方绘画所激励、启发,是本世纪中国人物画发展
的重大背景。虽然人们还在争论素描对中国画的发展,究竟是利大於弊还是弊大於
利,甚至“有害无益“。但客观事实是当代中国人物画已经没有一块未受素描影响
的“净土”。现在的这些人物画家,客观上无法验证素描对他们中国画创作的“有
益无害”的主张。因为他们本身已经受到素描的“接种”。也许,将来会有人出来
做这种试验,证明不学素描同样可以画好人物画。但那将是十分麻烦的试验,得从
国外目前进行的与外界隔绝的“生物圈”的试验方法吸取经验。

  当我们把人物画与中国画其它门类相比较时,就会看到,20世纪初期,人物画家的
实力无法与花鸟、山水画家抗衡,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都不是人物画
家。但到20世纪後期,人物画成为中国画的重要门类,人物画创作的影响大大上升
。我们可以借用古代画史的说法:20世纪的山水、花鸟画近不及远,而20世纪的人
物画则远不及近。

  人物画创作的社会影响,主要来自人物画家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这
是人物画创作由衰转盛的重要因素。从晚清开始,人物画家的视线逐渐从仙佛仕女
转向市井村墟间的现实人物。从钱慧安、陈师曾、王一亭,到丰子恺、徐悲鸿、林
风眠,都在思考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

  林风眠的人物画,究竟是不是“中国画”,在国画界一直是存在着疑问的。但
林风眠的意义,不在他的画是不是“中国画”,而在於他从来不迎合流行的趣味和
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潮。他以个性化的艺术行为改变和造就了新的艺术风尚和欣赏趣
味。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他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少有的不是适应历史进程,而是叁
与创造历史进程的“事变创造性”人物。就“融合中西”来说,林风眠是一个界於
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边际人物”。

   “融合中西”只是某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理想,中西两种文化的真正融合,是不可能
实现的,只能达到更多地理解和沟通。林风眠之所以有那样宽广的视野,那样坦荡
胸襟,正是由於他对中西绘画都有充分的理解,对各种创新试验和各种学派主张,
都持充分的宽容。如果在我们人物画创作中,出现另外一些“边际性”人物,将会
对下一世纪的中国绘画产生积极影响 。
从绘画的地域性发展看,本世纪绘画活动的中心,从上海转移到北京及杭州、西安
、渖阳等城市。这种变化当然有政治、经济的原因,但更直接的原因是美术院校的
调整和迁移。

   50年代以後上海失去了美术活动中心地位,这与上海不再拥有多个美术院校
这一事实直接相关。美术院校在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特别是人物画发展上,起着
主导作用,而且继续起着这种作用。目前,虽然各地中国画院旗帜林立,但现行体
制使它们很难有人才的流动和吐故纳新,很难开展艺术风格、样式的创新试验。这
使画院在推动当代艺术潮流方面,无法和院校相比。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
                                           "''
∵ .∴ . ∵                          █  " '
 .∴ . ∵ .                          █  ''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0.72]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