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libab (芝麻), 信区: AscIIArt
标  题: 中国美术[转载](二)(雕塑)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Wed Nov 24 14:23:31 1999), 转信

       中国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上都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古代雕塑作品主要是陵墓雕塑、宗
教雕塑和民俗雕塑。其发展高峰是秦汉至隋唐时期。20世
纪以后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了大型纪念性雕塑和架上雕塑。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还有
石、骨、玉材料的雕刻。人物形象大多是附加在实用器物
上的装饰物,多以捏塑、贴塑、锥刺等手法制成,随意性
很强,形象粗简、稚拙。但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
现的头像和残片看,可知5000年前的原始先民们已有了木
架支撑、层层敷泥等最初的雕塑方法。商周时期的雕塑作
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多富于神
秘、威慑的色彩。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
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商、周时期除礼器外,
还有一些器物支架、底座等实用青铜器和石、骨、玉雕刻
作品,或人物、或动物,皆造型巧妙,制做精细。另外如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一组青铜人像,形制巨大,形象夸
张,与中原遗物有着明显差异,可窥见远古巴蜀文化的风
貌。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
陵兵马俑雕塑群。其塑造方法是模塑与手塑相结合,塑好
泥胎后,入窑烧制再加彩绘,以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
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汉代的厚葬风使
动物俑和人物俑的雕塑作品众多,其造型古朴、神态夸张
而强调动势。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动物石刻,手法
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随着佛教的盛
行,佛像雕塑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著名
的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四大石窟均开凿于这个时代。
一般而言,北魏时期的造像在形式风格上受印度或西域式
样的影响,庄严、浑朴,于静穆中显示着佛的伟力。南北
朝的佛教雕刻融合汉族知识分子的审美时尚,形成了褒衣
博带秀骨清象的新风貌。此外,南朝陵墓雕刻群也是这个
时期重要的雕刻作品。最出色的是那些镇墓神兽,体量巨
大,造型奇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其成
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
其雕刻手法流畅而娴熟,创造了完全民族化的造型风格,
不仅体现着唐帝国博大、雄强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显示出
唐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唐代宗教雕塑的另
一特点是形象的现实化与个性化。那些佛国的人物都被赋
予了世人的性格和神貌。以顺陵石狮、昭陵六骏为代表的
陵墓雕刻,单纯而注重动势,体现出雄视一切的恢宏气度。
此外,最能代表唐俑艺术水平的是那些真实生动的三彩俑。
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
艺术的主要特点,四川大足石窟、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
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
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
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
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以后,中国雕塑在
题材内容和形式风格上产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批雕塑
家和纪念性的写实雕塑作品。80年代以后,雕塑艺术向着
多样化发展,环境雕塑和小型架上雕塑并驾齐驱,并且在
艺术观念、创作手法和材质的探索上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8.6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