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RISTOTLE (努力的咸蛋超人), 信区: AscIIArt
标  题: 壮伟恢宏的六朝石刻(2)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Mon Feb 21 17:00:03 2000), 转信


齐代石兽虽然造型仍沿用昂首挺胸的迈步行进式,但由于采用S形线条构图,于是

一变宋代石兽呆滞凝重的格调,显得窈窕俊秀,气韵生动,洋溢着气吞山河的恢宏

气势。


石兽的颈、胸、臀部的转折,都采用富有弹性的弧线,使整体造型成为两个S形的

联结,格外生动。同时颈部和臀部变得分外饱满,避免了躯体的肥硕臃肿,取得矫

捷灵动,窈窕俊逸的韵致。四腿的结构也作了改变,注意了表现行进中关节的运动

,既合乎解剖学原理,又消除了腿的动作僵直板硬的不足,而且还大大增强了行进

的动势。兽身的装饰崇尚华丽,长毛分披,拳卷如飘动的流苏。有的石兽脊柱雕琢

成连缀的串珠状,节节突起,不仅使装饰气氛更浓,又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双翼

的刻划更趋活泼,细鳞纹退居次要,活泼的旋涡纹占据了翼面前部的重要位置,长

翎也更有动姿。


对于齐代石兽的这些变化,有学者认为是当时“秀骨清像”绘画理论在雕刻艺术方

面的应用,这是很有见地的。梁代神道石刻保存较多,石兽也相对多些,不仅有帝

陵的天禄、麒麟,还有王公贵族墓的狮子,而狮子是宋、齐、陈三代所不见的。梁

代的天禄、麒麟有两种形式,一种承袭前代风格,如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的天禄、麒
麟,几乎同齐陵的完全相同;另一种在沿用前代造型的同时,石兽的形体向壮硕变

化,如梁武帝修陵天禄,显得头大而方,躯体呈左右方阔而上下扁缩,这样的造型

在视觉上更感雄壮威武,强劲有力。狮子的造型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一般都雕琢得

肉丰骨劲,肥硕丰满,浑身充满力量,而且轮廓线明确概括,装饰纹样也比较简洁

,从而赋予了更多的真实性。


陈代石兽现存仅两处,陈武帝万安陵的天禄、麒麟沿袭齐陵石兽的造型,又吸收了

梁代狮子的某些特点,轮廓线简练,装饰素朴。陈文帝永陵则是另一作风,继承梁

武帝修陵天禄的风格,造型趋向方阔,装饰极尽繁富华丽,而且着意刻画灵动腾飞

的艺术效果,把两兽四足之利爪,都雕琢成肆张上翘的形状,这种做法在梁代帝陵

石兽已有使用,其意在表示天禄和麒麟足不着地,正腾空飞越太空中。使石兽腾空

起飞的构想和做法,是一个绝妙的创造,这与东汉时期的足踏飞燕铜奔马,有异曲

同工之妙。


南朝陵墓石刻作为陵墓神道两侧的陈设,蕴涵着多种含义,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

思想观念,诸如迷信鬼神,禳灾祈福,辟邪镇墓,幻想升仙,以及视死如生的厚葬

和封建的等级礼制等等。因此,南朝陵墓石刻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深深

植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土壤的,决不是受了外来的影响,或输入了古代波斯和埃及

的有翼神兽的结果。在表现技巧上,南朝陵墓石刻特别是石兽,不论是整体造型或

者细部装饰,都采取了夸张的手法,造成了瑰丽恢宏、豪迈博大的气势,充满了神
话般的的色彩,达到了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第一个发展高峰。其“艺术的成就,是

和埃及、巴比伦、亚述、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各地域各时代的作品,并肩抗衡,同

是整个人类的创作的精英而永远垂之不朽的”(郑振铎《中国艺术展览会序》)。

南朝陵墓石刻所形成的壮伟恢宏、气韵生动的艺术特色,又为实现了新的大一统的

唐代所继承,使唐代的陵墓石刻鲜明地体现出雄伟奋发的精神。
--

--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8.6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