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nlpir (regent), 信区: Art
标  题: 现代音乐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Oct 30 21:27:19 2002), 站内信件

现代音乐

  在历史上,从来也没有一个时期象二十世纪那样风云变幻。两次大战改变了各
国的边界和人们的 思想方法,科学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把我们推向一种尚未为
人所知的未来。在反时代精神的策动下, 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刻、文学、戏剧
和音乐,正在冲破着各种旧的形式,试图表现新的生活方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的先锋派作曲家们完全抛弃了传统的音乐价值,追求艺术
表现的绝对自由, 因而他们的音乐的那种深奥玄秘的特点使绝大多数音乐爱好者
为之瞠目。这是音乐史上的新现象。从来没出现过像现代作曲家与公众之间这样宽
的鸿沟。
  在某种意义上,绘画和雕塑领域里在某种程度上有与此相平行发展起来的现象
,但文学和戏剧领域却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不仅形式体系与和声体系被摒弃,连整
个旋律的概念都完全改变了,虽然旋律只是音乐的要素之一,但却是直接影响听众
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旋律概念的改变,新的音乐作品使听众困惑不解,与听众疏
远了。
更麻烦的情况是, 现在没有一种统一的风格,也没有几种占统治地位的风格,现
在的状况是有多少作曲家就有多少种风格。 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被许多作曲家所
采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和发展了这种体系,即使反对这个体系的人也赞同体
系中包含有的观念即音乐的调性概念已经完成了使命,再也没有效用了。 抱着这
种现念,作曲家们试验一些胡乱堆砌而成的音乐,在他们的创作和独奏中发挥作用
的是一些偶然因素;他们还试验所谓“具体音乐”,也就是模仿各种各样的声响。
从音乐声响到交通噪音,把这些声音录制下来再巧妙地加以处理。还有其它许多作
曲方式。
  现在还不可能预言这些试验会有什么结果, 因为第一,我们距离它们太近,
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其次,这些作品的作曲家随时都在改变他们的方向以追求新
的东西。而且任何新作曲系统的成型都需要时间。很多作曲家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提
出了一种新的音乐语言,创造了一些新的声响,打一个粗略的比喻,就像作家发明
了新的词汇,但还没能把它们组合成能向读者表达清楚意思的句子。
  当然,也有部分作曲家成功地写出了易于为大众接受的先锋音乐,他们是欣德
米特 (P·Hindemith,1895-1963)、梅西昂(O·Messiaen,1908-1992)、卡特
(E·Carter,1908- )、 卢托斯瓦夫斯基(W·Lutoslawski,1913- )、亨策(
W·Henze,1926- )以及彭德雷茨基 (K·Penderecki,1933- ),他们的音乐日
见频繁地在音乐厅里演出。
其他一些作曲家, 像施托克豪森(K·Stockhausen,1928- ),有极强的个性,
虽然他们的音乐一直面向专门的 听众,他们的创作和音乐活动还是给了音乐界以
猛烈的冲击。只有让时间来评判这些作曲家 是为后人披荆斩棘开拓新道路的先锋
呢,还是在传统崩析、缺乏方向的历史时期里出现的过眼烟云。

一、现代音乐的特点
  在每个国家,本世纪的作曲家们都在对音乐的诸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
曲式等进行着实验。
本世纪杰出的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经说过,他赞成这样一种音乐,在其中
所有的主题都绝对不出现重复,而且每个小节都应当同前面所有的小节完全不同。

  许多作曲家都对节奏进行着实验。有的作曲家写出了既没有小节线,也根本没
有节奏型的乐曲。 其他现代作曲家们正在制造另一种音乐,在这种音乐中,一个
管弦乐队或合唱队的两个部分有完全独立的节奏。这些现代派也许没有认识到:这
种不同节奏的同时使用早在美国印第安人的音乐里就已经出现了。
  作曲家们还在旋律上,即各音的横向安排上做出了同样令人惊讶的改变。有些
作曲家回到了古希腊人和早年教堂神父们的调式上去;有的作曲家从东方人的滑行
音阶取得灵感,将“四分之一音” 和比“四分之一音”更小的音程差别运用到了
乐曲之中;有些人甚至发明了一架能弹出四分音而不是半音的钢琴。虽然这种音乐
并没有得到发展,但它的确有助于使音乐家们更注意半音阶音乐, 即利用所有半
音的音乐。这种对半音的运用最著名的例子是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十二音音阶。
 在形成一个旋律时,十二音音阶(由钢琴上一个八度范围内所有的白键和黑键组
成)的每个音都必须逐个用过一次以后才能再用。当然,这种音乐没有特定的调子
,因此被称为“无调性的音乐”。
  在和声(即不同的音同时发音)方面,也有一些惊人的新发展。那些恢复古代
调式的作曲家们 往往也重新运用了古代的和声,例如多少世纪以来,曾经被传统
和声学认为“用起来太僵硬”和 “听起来太别扭”的平行四度和五度进行都得到
了利用。
  在现代音乐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叫做“多调性音乐”的东西,即同时用两个调
子写的音乐。 例如,一个旋律或主要的主题可能是C调的,而它的伴奏或助奏声部
却可能是升F调的。

二、纷繁复杂的现代音乐流派
  正如二十世纪的其它艺术形式那样,音乐艺术也趋向于多样化,众多的流派各
成一体,都完全脱离了古典的美学传统。比较典型的几个音乐流派为:以巴托克、
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原始主义”;以欣德密特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以勋
伯格、韦伯恩为代表的“十二音主义”;以普罗科菲耶夫、 肖斯塔科维奇为代表
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
  本世纪中叶以后,还所谓出现了“序列音乐”、 “偶然音乐”、“具体音乐
”等略显“怪异”的全新流派。 无论文学、美术还是电影、音乐等各个艺术分支
,许多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作品问世之初,总难免遭到非议,其原因或者是与传统
美学相悖,或者是难以理解。但是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经过 时间的推移,逐
渐得到人们的认可,而成为现代艺术中的名作。

三、乐器方面的变革
  随着本世纪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音乐艺术也受到很大冲击,电声乐器从它的
诞生之日起就对 传统乐器提出了挑战。不过,那些至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电子
乐器,如电风琴、电钢琴和电吉它, 在音色上并不是新的乐器。前两种乐器只是
模仿原有乐器的音色,而第三种乐器则只是扩大了原来乐器 的音量。后来由于电
子合成器的出现,人类终于可以演奏出人声、风雨声等传统乐器所不能实现的 音
色。 对新效果的最富戏剧性的追求是在打击乐器上进行的。从前,打击乐器几乎
只是由定音鼓组成的, 偶然由鼓和钹加以加强。现在,打击乐器组已经变成一个
任何地方似乎都可以接受的东西:例如一个打字机、一个发电码的键、一个锤子、
一张铁片、或一条沉重的铁链。

四、从唱片、磁带到CD
  自古以来,人类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印记
。文学、雕刻与绘画等 艺术形式早在远古就通过色彩、形状与线条流传给后世,
唯独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却一直无法将声音 留给后人。后人只能通过“乐谱”
来了解前人的音乐,这就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曲有“曲解”现象。
  十九世纪末,旧式唱片的出现终于使名家的音乐得以完美地保存,音乐会再也
不是人们欣赏音乐的 唯一途径。但老式唱片的缺点很快就暴露无疑——容量小,
寿命短,音质迅速“劣变”。虽然老式唱片几经改革,出现了密纹唱片和立体声唱
片,但其缺点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磁带便逐步取代了老式唱片的地位。磁带
的优点是极其明显的,造价低廉、携带方便、容量较大、寿命长,而且可以 很好
地保持音质。但是,磁带取代老式唱片并不能算作一次“飞跃”,因为普通磁带的
音质实在无法与旧式唱片相媲美。
  激光唱片(CD)在音质、容量和寿命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统一,这
种“音乐光碟”的 出现,使乐曲的保存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这项技
术还在不断发展。
  二十世纪,录音技术的革命对于音乐的普及和教育起到了空前的推动作用。但
是,唱片、CD的泛滥, 在无形之中阻碍了新一代演奏家、指挥家的创造性发挥,
使得现代演奏家、指挥家的风格日益趋向相同。

五、美国爵士音乐
  可以这样说,在本世纪所有基于民族和社会习俗的音乐中,没有哪一种比美国
爵士音乐具有 更广泛的影响力了。由于它那狂热的节奏和古怪的不协和音,从某
方面讲,它似乎是新时代的一种表现。 爵士音乐有许多对职业音乐家们产生吸引
力的特色,例如其中带有小三度和小七度的音阶,以及 基于小三度和小七度音阶
的七和弦等等。
  可是,最具强烈感染力的爵士音乐特色,是它那独具魅力的节奏。在爵士音乐
里,有一种新的 切分音——“多节奏性”,即同时有两种很强烈的节奏型相互对
立,例如一个三拍子节奏加在 一个四拍子节奏上。这种错综复杂的多重节奏显然
是原始民族的音乐特点,因此爵士音乐的兴起,无疑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理性回
归,这是本世纪各种艺术形式的共同趋向之一。
  职业音乐家们也被那些不常使用乐谱的、甚至事实上常常不会读谱的原始爵士
音乐演员们所迷住。 在一时冲动下,这些自发的爵士音乐演员有可能在一个旋律
上即兴演奏出最复杂的变奏曲。 我们在本世纪初美国杰出的作曲家乔治·格什温
的代表作《蓝色狂想曲》中,可以找到爵士音乐在节奏上、旋律上和和声上最好的
扩展运用。还有另一位美国当代作曲家格罗菲,也成功地借鉴了 爵士音乐的特色
,结合他那超凡的配器才能,描绘出一系列美国自然风景的音画。格罗菲创作的
《大峡谷组曲》,表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和情调感,简直是一个令人目眩的乐器调色
展览会。


--

   也 也 瑟 首 却 山 酒 峭 平 蓑 马 芒 徐 妨 打 莫
   无 无 处 向 相 头 醒 春 生 烟 谁 鞋 行 吟 叶 听
   晴 风 归 来 迎 斜 微 风   雨 怕 轻 竹 啸 声 穿
     雨 去 萧 回 照 冷 吹 料 任 一 胜 杖 且 何 林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6.9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