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wuzhe (风之舞 舞之韵), 信区: Art
标  题: 中国杂技的艺术特色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Nov 14 16:35:45 2002), 站内信件

   丰富多彩的节目,悠久的传统,构成了中国杂技独树一帜、绚丽多彩而古朴大
方的艺术特色,卓立于世界杂技艺术之林,弥足自豪。概括起来可以十大特色称之

    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是中国杂技的第一个特点。中国杂技自古重视顶功。
汉代画像砖石和壁画、陶俑中,有许多拿顶和翻筋斗的形象。中国杂技艺人,即使
是表演古彩戏法的演员也要有扎实的武功基础,所谓“文戏武活”,即是指此,没
有坚实的武功,那大褂里卡上上百斤的道具,还要从容自如,翻着筋斗变水变火是
不行的。俗话说“京戏的筋斗杂技的顶”,其实筋斗和顶功也是分不开的,腰腿基
本功的训练成为中国杂技艺术的基础。

    第二是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
功夫。如“走钢丝”中种种惊险的表演,都要求“稳”;“晃板”、“晃梯”之类
,凳上加凳,人上叠人,但顶上的人必须在动荡不定的基础上求平求静,这必须极
冷静的头脑和高超的技艺与千百次刻苦训练相结合才会取得,显示了对势能和平衡
的驾驭力量,表现了人类在战胜险阻中的超越精神。

    第三是平中求奇。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从无到有,显示人类的创造力量。
这个艺术特色在举世惊绝的《古彩戏法》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戏法古称幻术,汉唐
即盛。中国戏法与西洋魔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魔术讲究运用声光道具,台面上金碧
辉煌、铮光锃亮,中国戏法演员却只要一件长袍,一条薄单,平凡朴实,毫无华彩
,然而这一身长袍却要变出千奇百怪的东西,从十八件大小酒席的菜肴至活鱼、活
鸟,演员一个跟斗能献出烈火燃烧得熊熊灼人的铜盆,再一个跟斗又取出硕大无比
、有鱼有水的鱼缸。中国古彩戏法门类甚多,灵巧精湛的演技几近神异,令举世称
绝。《仙人栽豆》、《吉庆有鱼》、《连环》等项目在国际魔术界也公认为杰作。
平中求奇的艺术特点尤其惊人,中国戏法表面道具极少,一切卡在身上,故而对四
肢百体的功夫要求甚重。从变幻莫测的艺术中,表现人类的高超智慧,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从无到有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正是几千年来人民共同的美好理
想。民间故事,神话里的宝袋、宝盆、魔棒之类是与戏法表现的思想一脉相承的。
前者依靠的是驰幻的想象,后者依靠的是巧妙的构思与苦功。

    第四个艺术特色是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最能表现这一艺
术特色的是“蹬技”节目,蹬技多数是女演员表演,演员躺在特制的方台上,以双
足来蹬,至于蹬何物体,几乎包罗万象,从绍兴酒罐、彩缸、瓦钟到桌子、梯子、
木柱、木板和喧腾带响的锣鼓等等,轻至绢制的花伞,重到一百多斤重的大活人;
被蹬物体,或飞速旋转,或腾越自如,从光滑的瓷制彩缸,到笨重的木制八仙桌子
,都可以蹬得飞旋如轮,只见影子不见物象。过去蹬技以重为胜,近世发展轻重并
举,轻薄如纸的花伞、彩毯,演员亦能蹬得飘逸非凡。“蹬伞”不只要有蹬技硬功
夫,还要善于掌握空气浮力、阻力,才能完成优雅而抒情的表演。许多技艺都是以
软硬功夫并重的基本功为基础的。“耍坛子”演员头顶都有一块磨得溜光不长头发
的地方,这是苦练的印痕,而更为高超的“耍坛子”演员在轻重感觉通灵入化时,
才留起长发来。“戏法”演员手法快捷,但练功装“压子”时长袍内要卡上二百斤
的各种物体训练,四肢百体只有经过软硬功夫的苦练,才能达到通灵入化、游刃有
余的表演效果。新兴的蹬技《锣鼓交鸣》把蹬技与打击乐演奏结合起来,可为更上
一层楼。杂技艺术的不断超越精神,给人类的鼓舞是极大的,关键是欣赏者的情绪


    第五是超人的力量和轻捷灵巧的跟斗技艺相结合。《叠罗汉》的底坐负重量是
惊人的。唐代《载竿》有一人顶十八人的记载;现藏日本作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代漆
画弹弓,弓背上就有一个顶6人的形象。近世的《千斤担》一位老演员手举脚蹬同
时举起四付石担和七、八个演员,负重达千斤以上,表现了超人的力量。传统的《
拉硬弓》、《耍关刀》都是负重极大的节目。“大小武术”最典型地显示了中国杂
技的超人力量和捷巧跟斗的结合,演员在台上时而如鱼儿漫游,空气如水,身轻似
箭,时而如紫燕穿林、蝴蝶翩飞,“倍加功夫,妙体生花”,构成独特风格,柔术
与硬功,力量与捷巧结合得如天衣无缝。

    第六是大量运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富于生活气息是中国杂技艺术第
六个特色。碗、盘、坛、盅、绳、鞭、叉、竿、梯、桌、椅、伞、帽等等,这些平
凡东西,在中国杂技艺人手里,变幻万状,显示了中国杂技与劳动生活的紧密关系
,有些节目就是劳动技能和民间游戏结合的产物。如绳技、神鞭等,就是牧民套马
、赶车和儿童跳绳的艺术化。

    第七是古朴的工艺美术和形体技巧的结合,“耍坛子”、“转碟”把中国的瓷
绘艺术与杂技交溶在一起,那彩绘着龙凤图案的花坛、彩碟,上下翻飞,姿态蹁跹
,真是彩凤飞鸣、游龙戏珠一般。“蹬技”中的花伞和彩单同样给人传统艺术工艺
的美感。

    第八,中国杂技有极大的适应性,表演形式、场所多样化;广场、剧场、街巷
、客房,多至百人大荟萃,小至一人作场即席献艺。正是这种广泛的适应性使其能
历千劫而犹存。

    第九是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姐妹艺术关系密切。中国杂技有严密
的内向性,每一种技艺都是代代相传。同时还有地域性,如河北省吴桥就是有名的
杂技之乡。杂技艺人尊师重艺,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
传递下去。旧社会生活极为困苦,在恶劣的生存环境,杂技艺人也坚持自己的技艺
绝不轻易舍弃,总是寻找合适的传人,薪传下去。师父传授的诀窍绝不轻易授人。
所谓饿死不卖“门子”,就是指此。但同时它的许多形体技巧又为舞蹈、戏曲所借
鉴,优长互辅,当然它也从戏曲、舞蹈、武术中吸收营养。

--
酒精的麻醉  沉沦
疯癫的周围

想换回一些安慰
黑暗中的舞者
月之舞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4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