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libab (快乐罗密欧), 信区: AscIIArt
标  题: 下山的路啊,长又长——《思凡》(转载)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Wed Apr  5 18:24:17 2000), 转信

发信人: pythia (苜蓿◎微不足道), 信区: Drama
标  题: 下山的路啊,长又长——《思凡》(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Dec 13 21:51:05 1999)

来源 同下文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 原文由 pythia 所发表 】

  《思凡》从1992年12月问世以来共有过4个版本,最早是孟京辉在中戏


研究生时的冬季“作业”,1993年《思凡》被正式搬上“实验”舞台,19

96年秋天再次公演,1998年,在一年当中最美好且为数不多的春风沉醉的

夜晚上演,已成为“实验”的事实保留剧目,其经典意义日趋显现。



  “中戏版”的《思凡》因其“内部演出”的性质,大多数观众难以得见。“

获奖版”看了一个够,准确地说是没看够,第3版理所当然地不能放过。纵观后

两版,因为剧情、台词是熟悉的,导演手法是亲切的,舞台布景是大同小异的,

惟一陌生的是演员。对这一惟一的新“元素”由爱护而生的苛求就成为必然。
表演今不如昔。佘南南、孙皓、郭涛、邹倚天们的形象不可磨灭。那种收放

有度、进退自如的“火候”感,一半在戏里、一半在戏外的超现实状态,并把这

种状态自始至终保持如一,正体现了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对导演指令的准确接收

和轻松传达,从而才在荒诞和写实之间找到最佳的咬合点———冷幽默。新版《

思凡》的演员,则整体都显得演技稚嫩,演得过于卖力、过于外化,有的地方甚

至夸张得像小品,张扬有余,控制不足。演员整个身心都在戏里,缺乏一种旁观

者的理性冷静,因此舞台效果较以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观众深入思索回味的

空间被剥夺,造成一种观赏压迫,没有了轻松感觉,更谈不上幽默了。另外,饰

演小尼姑的朱媛媛把个尼姑色空演成了个胎气未脱的小娃娃,分寸有误。更加遗

憾的是,她的台词功力稍欠,发音集中在前齿,送达力和穿透力都明显不到位,

削减了台词的魅力。



演员对于导演的风格、意念理解不准确,在节奏上出现了疾徐混乱的问题,

特别是尼姑色空、和尚本无的前半段戏,在交待他们的空门生活时过于具体缓慢。


到了“撒传单”一场高潮戏时,又因缺乏情绪上的充分铺垫,显得急于求成,

直奔“撒传单”唐突而去,煽情得太突兀。当然,我还是流泪了,但是自己也很

难说得清这当中有多少成份是出于感动,有多少仅仅是条件反射。



  人性需要“下山”,戏剧也要“下山”。《思凡》情节机巧,语言诙谐,可

以和《雷雨》(节选)一起编入高中语文课本。作为大专院校学生剧团的排演范

本,它也是当之无愧的,必然能够激起青年学生对于高雅的戏剧艺术的强烈兴趣。


《思凡》剧组除了在小剧场演出外,也应当“下山”,下到大学、中学进行巡

演,每一个阶梯教室、饭堂、阅览室、操场,甚至校区绿地,都可以变成仙桃庵、


碧桃寺,变成客店、皇宫、马厩……







--
  ?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 修改:·alibab 於 Apr  5 18:38:33 修改本文·[FROM: 192.168.28.154]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8.15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