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takeko (背叛的幸福), 信区: Art
标  题: 艺术种种,诗之种种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Dec 18 17:59:21 2002), 站内信件

 (一)
  丑是人格或人格化的偏倚, 而美则是对这种偏倚加经纠正的力量
性和崇高性。人之所以追求美正因于此。
  (二)
  艺术就是艺术,而不能是功利性的手或目的, 艺术家和艺术的批
评家都应以艺术为前提、创作艺术品或阐明艺术规律,艺术品的欣赏
角度必须是美的艺术,艺术规律的总结高度必须是美 的人生。人之生
欲 正因于此。
  (三)
  我以为艺术家首先应该唯心──唯美之心,唯爱之心, 唯艺术之
心,唯颠狂之心,其次应该唯物──唯心内之物,唯心外之物,唯 身
外之物,唯灰色之物,艺术家比其艺术品更难理解,正因于此。
  (四)
  艺术需要想象,正如与女人亲吻得到的并不只是她的嘴唇。在艺
术的想象中艺术家驰骋的神思本没有限制,但实际上却受到了语言或
文字的限制──当这种限制在艺术家是痛苦而在读者有快感时,艺术
品便是达到了美的境界──不同有读者却有不同的评价。
  此时艺术家的神思已介入读者的思维,结合读者的个人经历和情
感体验,开始发展为异化的意志力,引导着自己。
  (五)
  移情论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遗漏了一点,就是──人的想象
并不只是使对象具有审美意义,也使人本身具有对象的同类意义,这
一点,常被人忽视。
  假使人本身具有对象的同类意义,那么移情才算真正实现。这种
情感的反馈是有前提的却是无条件的,其前提是──人的艺术想象要
无一遗漏载起人的所有情感附注于对象物,否则移情就会失败,一旦
成功就是无条件的,
  看见花落、天暮、风来、水去等,马上想到了自己,不是吗?自
己多似美人迟暮,更如失意秋水──这便是具有对象的同类意义。 美
是艺术的统一和统一的艺术。
  美的主体是对象与情感的合成物。
  (六)
  诗人的责任只是凭灵感的冲动创造出作品的,这种作品的内容和
形式可能都是不精细的,但却全是成功的,原因何在呢?一1在于诗
人本身的天才和体验的正确;二、在于批评家的“挑剔”,这是最为
主要的。这种挑剔既是宣传又是推广。即间接的艺术感染力,一传十
,十传百,百传千,这样诗人凭灵感的决定创造出的作品就可能或好
的不得了或坏的不得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家和责任比起诗人的责任更为重要,
当然前者是战争的扩张,后者是战争的发源地。
  (七)
  艺术更需要狂妄,和莫明其妙。
  如果情绪是流水,则理智是河床,进言之,艺术是流水,道德是
河床。初涉浅水的人难为艺术,更难艺术魅力,唯有深潭中,艺术的
纯美,性格的自由才会暴露无遗,才会无须耽及道德的“威慑”。同
时至裸的艺术也是含蓄之至的艺术──这是艺术家的珠峰。
  灵感具爆炸性,它使我们浮想联翩,又具有瞬息性, 教我们在它
来的时候须调动全身神经关注之才行。坐失灵感是艺术家莫大的犯罪
,别人不会说他自己也会于心不安的。
  “江瑟瑟半江红”粗看则字平凡,细玩则味无穷,倘若再题一句
相比,却又是哪家灵得?
  (八)
  在汪济生<<美感的结构与功能>>中,美的定义是美是动物体(主
要指其最高形态──人)的生命运动和客观世界取得协调的感觉标志
。我以为这里的“协调”应为“不协调”,原因是:
  1、在审美中,人处于主动状态,所谓主动状态,人原处于审美
对象的相反或相对面,为摆脱之,人便打破旧人协调,走向新协调,
形成单向“偏协调”与此同时,审美客体在不同条件、不同情绪下被
有象征着被人升华着。形成多向“被协调”。因此单以“协调”二字
不能说明问题。
  2、还有一种在审美中,人处于被动状态,所谓被动状态,人原
处于审美客体的相对或相对面,因受环境、条件或他人感召,便去打
破旧有协调走向新协调,形成多向“被协调”,当然审美客体,却正
处于主动状态。由于其正义、崇高、雄伟、美丽而被赋矛感人的象征
同时升华,于是又吸引每个人,使审美主体,形成多向“被协调”的
同时,客体本身形成单向“被协调”。
  (九)
  海洋的寒潮暧潮之分,自然的,艺术也有寒潮暧潮之分。
  何为艺术寒潮?伴着经济的萧条、政治的灰暗而随来的艺术风尚
为艺术寒潮。它是艺术恢复的前提、准备及序幕,它的作用是带来了
大批的优秀的心理表现艺术品或启蒙式的文学。
  何为艺术暧潮?伴着经济的昌劢,政治的开明随来的艺术风尚为
艺术暧潮,它是艺术的狂舞、形式的明朗、内容的坦白,它的作用是
产生了大仳的优秀的浪漫现实主义青年及其赞歌。
  (十)
  艺术需要的不正常的心理在每个人有身上都是存在的,否则他就
不能成为艺术家或诸者,艺术家与诸者的区别则在于这种心理的不正
常程度的高不同。艺术对于所感触的自然景物或悲欢情境具人或多或
少的偏 爱──排他性有偏爱。这种偏爱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审美意识的
内涵,即具审美性。艺术的生命在于化概括了无以穷尽的人性中的或
悲或欢的弱点,并使之总人再现的机会,在其再现过程中,艺术总是
那么让人感到舒畅感到如释重负。
  说得狭隘些,艺术需在性欲来维持不支撑,德国的尼采在这方面
分析得最为详当。
--
知道吗?我对你,还是难以忘记~
无数个思念你的夜晚,想起与你难忘的夜晚,我祈求流星,
我下世能够与你相遇,相爱,直至天荒地老!

?*************乖宝宝,睡觉觉~~~~~~~~~~~~~~~~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64.7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