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wuzhe (无言········), 信区: Art
标  题: 二十岁的古典音乐(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Jan 10 10:41:41 2003), 转信

    在人的一生中,二三十岁之间是最为丰富而多采,也是最为激动人心的,充满
了对我们周围世界艰辛而快乐的认知。这时候的你可能为这些事情打断:学习,恋
爱,事业。一切都刚刚起步,最需要的是苦苦地等待,和温和有力的激励。哪怕是
父母远方传来的电话,朋友偶尔的一声鼓励的言辞,恋人之间一个无言的微笑,都
将充盈着那些可爱甜蜜的回忆。曾经有一个朋友告诉我,20多岁的年轻人,最应该
听的音乐是浪漫派的音乐,贝多芬,舒伯特, 肖邦,……无不一一进入我们的视
野,成为我们顶礼膜拜的偶像,或者暗自默默超越的对象,甚至亲自弹奏一曲《热
情》《悲怆》,抒写那些忧郁
    而又日渐遥远的青春时代。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苦苦追寻着他们的足迹,为他们所折服,为他们而赞美
;音乐,却犹如我心目中不可企及的MUSE女神,总是站在遥远的梦幻之境。在年轻
的岁月里,生命感性而又多情,让人不得不认为,有这些音乐的日子是一种不可多
得的缘分:它们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第三、五交响曲,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舒曼的《诗人之恋》,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它们陪伴我度过了那些艰苦
和无奈的漂泊生涯,是我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里,唯一的期待之神,对命运最脆
弱而执着的反击。
    也许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各个不一,因为自己的某段经历而偏执于对个人而言
有着深刻感触的音乐,并且认为这就是唯一,这是完全可能的。对我来说,我只是
想把我的感受写出,不一定会在意读者会不会认同,因为人生不一,感受自然不可
理解,这是早已知晓的了。于是,大家权且忙里偷闲,看看,再看看,打发光阴而
已,有时候一曲《流浪者之歌》显然不如一段闹腾的街舞来得真实而时尚。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我认为是所有奏鸣曲形式的音乐中绝对不可忽略的一部
,总共是32首,几乎首首让人叹为观止,横架于音乐长廊之上。如果追求版本学,
则历史录音版的施纳贝尔(Schnabel)为录音史上的瑰宝,不仅仅属于年轻时代的
你,更是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伴侣。施纳贝尔(Schnabel)是公认的演奏贝多芬作品
的权威,1882年生于奥地利,是本世纪少数几个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之一。他的贝
多芬钢琴奏鸣曲虽然录音很早,但经过转制,效果已经不错,其鬼斧神工、出神入
化的演奏,证明他是在用脑子弹琴。但是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够接受嘈杂的历史录音
效果,对我个人而言,倒是很容易接受那种历史录音的“炒豆子”声,觉得更有历
史感觉。如果有人暂时接受不了这种嘈杂,而追求唯美的录音,那么古尔达(
Gulda)的谦逊,波里尼(Pollini)的力度,里赫特(Richter)的自信,都创造
出了值得收藏的好版本。
    虽说要欣赏奏鸣曲,不一定非得知道什么是奏鸣曲形式,这正如我们欣赏一幅
话,不一定要知道它的结构一样,但是,简练地说说也无妨。Sonata,起源于16世
纪的意大利文,意思是“弹奏出来的”。由于时代与音乐的发展,奏鸣曲形式也经
历了许多变化,但是总的是脱不了“呈现——发展——再现”的形式,从调性来说
是越来越丰富和复杂,但始终是围绕着一个主调,最后也回复到这个调上。下面我
们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选择几首试听(很遗憾的是,其实内心一直觉得这种挂
一漏万之举实属自欺欺人,因为贝多芬的钢琴,最好是都听一遍)。
    作为青春的见证,充满活力与得意的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足以包容你全部白
衣胜雪的记忆。全曲包括四个乐章:1、生气勃勃的快板,第一主题是贝多芬那种
独特的刚毅动机,第二主题是G大调上的优美旋律。2、慢板,自由的回旋曲式,主
题是拥有丰富和弦的旋律。3、快板,诙谐曲,主题以对位法活泼地发展。4、极快
板,充满欢欣气氛的回旋曲。随着贝多芬的成长,在他以后的作品中,很难再见到
这么快乐的音乐语言了,而我们也在这张音乐中,将慢慢品味着生命的高峰低谷所
带来的酸甜苦辣。
    如果说贝多芬的第23号钢琴奏鸣曲《热情》(《Appassionata》)体现了他对
生命热情而本真的思考,那么,他的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Pathetic》)
则让人听到了“青春期的哀伤”。这是两部不能不听的作品。关于《热情》,乐评
家李次勒曾经有这么一个评价:“也许只有能完全保持冷静的听众,才能从这部作
品中感觉令人欣喜若狂的乐段和激烈震撼着的旋律的魅力。”钢琴家米开兰杰利(
Michelangeli)的唯美主义追求把这曲《热情》演绎得冷静含蓄,尽管有人
    不认为是本真的贝多芬,但却让人觉得充满着现代意味的抒情取向,是一个感
人肺腑的贝多芬的《热情》。
    《悲怆》,作品题目是贝多芬本人所起的,十分地恰当。它将浪漫音乐戏剧的
特点融于其中,乐曲由庄严的慢板开始,引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几分钟后,经过
那充满愤怒的快板,再现部又营造出极佳的戏剧效果。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早期钢琴
奏鸣曲中的颠峰之作,极其感人。古尔达的这个版本,是我听过的除了施纳贝尔(
也许这之中有些敬意在作怪)之外最好的了,一点也不比“三星带花”的吉列尔斯
(Gilels)的弹得差。当然,巴克豪斯(Backhaus),肯普夫(Kempff)弹得也尽
善尽美。
    其它几首最值得欣赏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有第十四号《月光》,这是一首有着
浪漫典故的著名作品。《月光》写于1801年,这首奏鸣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
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
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关于此曲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描写当
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
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和三个人的身上。有感于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
月光”奏鸣曲。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该曲目好版本很多,可选古尔达演奏
    版。第十七号《暴风雨》(《Tempest》),可选择里赫特版;第二十一号《华
伦斯坦》(《Waldstein》),作曲家自己称之为“伟大的奏鸣曲”,可选择吉列
尔斯版;第二十六号《告别》(《les adieux》),其慢乐章常常让人掩卷而泣,
可选择肯普夫(Kempff)版。
    每一个谈过恋爱的人,或许都会接受肖邦的音乐语言,除非他是对任何事情无
动于衷的怪物。这里推荐的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F小调式,是他早期的作品,见
证了一个天才的成长过程。写作这部作品时,肖邦正正陷入情网之中。他对音乐学
院学声乐的女同学一见钟情,但由于他内向的天性而羞于表达,于是把一片痴情倾
注于这首协奏曲,所以它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情趣,而这也是我推荐这部作品的
一个理由。它包括三个乐章:1、庄严雄伟的快板,有着很长的引子,有着晶莹灿
烂的钢琴音色;2、慢板乐章,在这个乐章里,肖邦充满着幻想与热情地描述了意
中人的形象,用惊人的手法让钢琴在声乐风格中歌唱;3、庄严的快板,这个乐章
纯净地“像水晶般透明”,隐隐透露出玛祖卡的节奏。这个曲目,可选科尔托(
cortot)的权威版本,但是,女性风格的阿格里姬(Argerich)版则不可少也,这
是因为肖邦自身特有的女性气质决定的。我们再来接触几首交响曲。德沃夏克的第
九交响曲,俗称《新大陆》;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和第五交响曲《命运》。
《新大陆》宣扬着自由主义的信念,《英雄》预示着个人的事业决心,而《命运》
则让我们徘徊,于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作出选择。我想这三首交响曲
将成为一个人三种命运转折的写照,或者三种人生实践的结
    合。
    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作于1893年,包括四个乐章:1、柔板,不太快的快
板。这个主题,评论家认为表达的是德沃夏克踏上美国这块新大陆之后,一个外乡
人接受到的各种纷至沓来的印象,他对有色人种命运的同情,实际上是他自己自由
意志的体现。2、广板,一连串庄严的和弦引出《回家》的旋律,黑人灵歌和旋律
交替,加浓了哀怨的气氛。3、谐趣曲。这个乐章是欢乐的斯拉夫舞曲风格,掩盖
着背后深深的乡愁。4、雄壮的快板。末乐章是由圆号和长号表达的坚定而又富于
信心和力量的主题,有着战胜一切哀愁与苦闷的勇气。指挥家莱纳(Reiner)以他
特有的“莱纳之声”深刻地诠释了这部忧郁而悲壮的作品。在我求学京城的日子里
,这张唱片伴随着我所有不可消解的乡愁与思绪。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作于1803-1804年。这部作品,最早以题献者拿破
仑一世命名,可是当拿破仑称帝后,贝多芬抹去了原有的题献。这部作品包括四个
乐章:1、朝气蓬勃的快板,没有引子,一开始就是普罗米修斯的主题,它的发展
充满着意志构成的力度。2、葬礼进行曲,柔板。英雄死了,人民抬着他的灵柩缓
步行进,激情的爆发变为抒情的沉思。3、谐趣曲,活泼的快板,死与悲伤不能动
摇的意志。这一乐章是生命的活力与象征,表达着英雄依然长存的气质。4、终曲
,极快板。使用了11次波澜壮阔的变奏,最后以急板结尾,成为强烈的生命象征,
庄严的英雄颂歌。《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非常自信的表达,而指挥家富特文格勒
(Furtwangler)以他排山倒海的激情,最理想地诠释了这部作品。这个曲目的版
本不下于100个,如果选择的话,除了富特文格勒外,其它三个版本也不容忽略,
它们是:托斯卡尼尼(Toscanini)版,塞尔(Szell)版,克仑佩勒(Klemperer)版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作于1804-1808年。全曲始终贯穿着著名的主题
“命运在敲门”。开头,这四个音扣开了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之后,这个四音动
机一而再地不断分裂。引人注目的是第三乐章的快板,这是英雄与命运的最后搏斗
,喧嚣与宁静,全在不稳定的旋律中展示出来。这个乐章的结尾,整个乐队似乎都
筋疲力尽地倒在了一个微弱的长音上,突然,乐队一下子鼓起勇气,昂首阔步地走
进了末一乐章。贝多芬的这部作品,要求气势、力度与节奏相结合,富特文格勒指
挥的这个曲目,依然让我爱不释手,虽然有人认为克莱巴(Kleiber)的演绎最为
恰当。贝多芬的《命运》,当然不仅仅属于20岁的你我,而应该是一部贯穿生命始
终的作品,令你每隔一个阶段聆听,都有不同感受。命运有多神奇,《命运》就有
多神奇。

--
冰凉穿透了肌肤
直至感觉
一阵阵被击碎
被遗弃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14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