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ibsq ( kahn), 信区: Classical
标  题: [小提琴家]吉东·克雷默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Dec 31 19:45:09 2003), 站内信件


在小提琴家中,像克雷默这样创意层出不穷的人很少见。我们看到斯塔克昂首阔步
、勇往直前的独立精神感到很钦佩,而克雷默在保持同样心气的情形下,还有足够
的机灵劲瞻前顾后,在视右探,仿佛要把音乐发展中涌现的一切新鲜花样都裹进自
己的腰包,变成自家的本钱。这样一位在音乐风格上兼收并蓄、无所不能的怪才,
究竟来自何方呢?
  吉东·克雷默(Gidon Kremer)1947年2月27日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在当地
经过早年的训练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学习。1967年,
他夺得比利时伊莉莎白女王国际小提琴比赛首奖,开始扬名。在苏联国内期间,克
雷默曾经与女小提琴家格林丹柯结婚,两人共同参加 1970年的柴科夫斯基国际小
提琴比赛,格林丹柯获得第四名,克雷默荣膺金奖,夫妻双跃龙门,一时传为乐坛
佳话。
  1980年,克雷默移居西方,开始在国际乐坛上频繁亮相。1980年EMI公司发行
了一张他和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克雷默的表现中规
中矩,完全按照乐谱上的标记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的左手十分灵巧,困难的
乐段都能轻松自如地处理好,看得出来是经过了苏联学派严格的教学体系的训练。
卡拉扬严谨庄重的态度也限制了他乖戾脾气的发作。几年后,他和伯恩斯坦录制的
同一首作品就远不是这样。这两位酒神狄尼奥索斯颠狂的子嗣,在此醉态可掬。克
雷默的运弓异常油滑浮动,据说这是他独家研制的"悬浮弓法",采用不常听到的奥
尔写的华彩乐段更加深了新奇的感受。伯恩斯坦左呼右应,调配洒脱。这是一次痛
快的合作,两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应该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演奏。
但是今天听来再也不觉得兴奋,可见,新奇的试验还需要适当的场合才行。
  克雷默早在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学琴的时候,就热心于演奏当代作曲家的新
作。如施尼特克(1934- )的作品当时在国外还少有人知。他来到西方以后,大力
宣传这些作品,录制了许多精彩的唱片。他不是依靠演奏别人不再演奏的作品来寻
求新奇、掩饰自己的个性不足。而是恰恰相反,越是新颖创新的作品,他演奏得越
出众,个性体现得越生动。施尼特克的作品,他录有《第二小提琴奏鸣曲》(钢琴
家加夫里洛夫弹奏得很精彩),从录音到演奏都令人叹服。这首乐曲的音乐语言有
独创的特色。虽然肖斯塔科维奇的影响很鲜明;在技巧上,多了几分玩耍的感觉。
从施尼特克写下的大量的提琴作品判断,他一定深谙弦乐器,而且对艰深的技巧表
现很感兴趣。克雷默曾经录过一首施尼特克根据帕格尼尼的作品主题创作的变形曲
,长达30分钟左右,各种新奇的效果,应有尽有,没有天生对这类技巧作品的领悟
能力和持久耐力,根本忍受不了这么长时间的折磨。施尼特克作品风格博采众长、
变幻莫测,一般人会觉得跟上他的变化很困难,而这却正合克雷默的胃口。1988年
音乐会实况录下的《大协奏曲第一号》是施尼特克综合风格的一个范本。这是巴洛
克气息和现代精神的幻 听什锦,把维瓦尔弟和贝尔格拧在一起,听觉上你也许感
到很兴奋,思想上却不免困惑不解。这部作品以前别人有录音,但谁也比不上克雷
默这么耀眼光辉。施尼特克的第二、第三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克雷默也留有录音。
这些都是为勇于进取的听众准备的佳肴。
  1988年4月,克雷默在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大厅录下了古贝杜莉纳(1931- )
献给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奉献曲》。这部写于1979年一1980年间的作品采用了巴赫
《音乐的奉献》中的一个主题,运用威伯恩的管弦乐技法予以配器。用作者的话说
就是:"在音乐上把两位给我最深印记的作曲家结合在一起。"这部作品采用十二音
列技法写成,内容相当复杂丰富。克雷默对这类作品的悟性,在当代实为数一数二

  1990年DG公司发行的巴托克和雅纳切克的小提琴奏鸣曲是克雷默个性与乐曲风
格完美结合的范例。巴托克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作于1921年,是献给当时巴托
克单相思的恋人达隆尼的,显露出成熟的巴托克风格。第一乐章开始处的写法有点
德西的影子,钢琴的织体很复杂。感情内聚热度,外呈甜美。第二乐章是巴托克式
纯洁的表白,这是拒绝一切怜悯之情的清高自在。第三乐章是个狂野奔腾的乐章,
充满活力与动力,是民间舞曲影响和巴托克精湛技艺的绝妙结合。
    雅纳切克的《小提琴奏鸣曲》写于1919-1921年间,是同类作品中最具独创性的奇
构。雅纳切克晚年热恋一位少妇,这是他热切的表白、温柔的抚爱、纯洁的心迹赤
裸裸的展示。感情异峰崛起,突兀其来,上然不受成规约束,变化之大、投入之深
达到惊人的程度。全曲由4个独立构思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以小提琴热切期待的
呐喊开端,钢琴低声部连续强奏,暗示出悲剧性的色彩。悲伤的冲动与无奈的守望
交替进行。第二乐章是温馨的抚爱伴以热烈的倾诉。第三乐章像是篇黑色幽默的乡
间舞曲。第四乐章是精彩的总括。粗硕的表面下掩饰着一颗受尽痛苦折磨却永不疲
倦的心灵美得令人颤栗的表白。克雷默和阿格里奇这位称职的搭档在此入情入境,
活化出这两位作曲家情感深处的隐秘。这是一张演绎者本人都感到十分满意的唱片
。录音也十分优秀。
  克雷默这样擅长现代作品,并不意味着他在古典领域就无所作为。1992年现场
录制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音色美妙绝伦,感情充沛自溢。在这么长的篇幅中,
很难自始至终保持这样纯美的声音。现在,把第一乐章处理成长河浩大的规模已成
定式,克雷默一反其道,以更加活跃的姿态出现,颇显精悍。第二乐章神圣的静谧
感尤其出色。第三乐章以轻快、干净的发育和织体来营造跳跃的气氛,更觉生动感
人。克雷默继承了胡贝尔曼演奏这部巨著的精神。他采用改编自贝多芬为钢琴创作
的华彩乐段。这张唱片是继施奈德汉之后的名演。
  从1985-1995年,克雷默和阿格里奇一起录下贝多芬全部10首小提琴奏鸣曲。
这套唱片的录音非常好,两个演奏家的琴声十分逼真。在《A大调第二奏鸣曲》的
开始,克雷默飘逸闪烁的进入,十分传神。
  作为一个无畏的探险家,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人。一个为遭受不公正对待的
作品仗义直言的小提琴家,克雷默被许多评论家看成是二三十年代胡贝尔曼的当然
继承人。两位小提琴家对纷纭复杂的时代都有异常敏锐的嗅觉,两人在不拘一格地
处理音乐作品上同样具备惊人的胆识。克雷默在曲目的选择上比胡贝尔曼广泛得多
,他不仅对新作品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而且对许多不常听说的小作品也倾注了同样
的心血。从一定意义上说,克雷默是一位帮助我们跟上时代步伐的艺术家。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2.11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